200+的預算不買它可惜了,泰捷JEET W1藍芽耳機體驗
忙碌了一天,沒什麼比安靜的聽會兒音樂更能緩解疲勞。然而都市的車水馬龍、地鐵的熙熙攘攘,沒什麼比一款好聽、不貴的藍芽耳機來的更為實在。
市場上藍芽耳機大致可分為兩派:外貌派、實力派,外貌派過多追求產品顏值而忽略耳機音質、舒適度,實力派往往音質過硬而門檻較高,工薪階層很難消費得起。直到一天發現了這款泰捷藍芽耳機JEET W1,採用高通645CSR晶片、搭載11mm釹磁體動圈單元+碳素奈米振膜,支援IPX5防水防塵,可待機16天續航11小時,樸實的外觀運動商務都合適,加上299元平民售價,可謂是效能出眾、售價平民的一款藍芽耳機。
JEET W1包裝簡單、樸實。
背面是耳機的引數及資訊,耳機型號:W1。
抽屜式抽拉結構,很方便。
耳機與配件分類放置,鑲嵌在盒子的凹槽內,非常整齊,給我的第一眼感覺很好。
開箱全家福。
包括JEET W1耳機*1、收納袋*1、說明書*1、充電線*1、矽膠套*2。
多送了一副矽膠套,贊。
收納袋同樣防水哦~
“不裝X”、“非時尚”是JEET W1給自己的顏值定位,這種“中肯”的宣傳倒是第一次看到,對產品的外觀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初次看到實物時,純黑的產品配色、入耳式鯊魚鰭、線控+電池、麵條線,勾勒出JEET W1的簡潔造型,說實話第一我沒覺得它時尚,第二我也說不出它的難看來。
耳塞的外面是可更換的矽膠套,上面印製有左/L、右/R的佩戴標識,矽膠套採用鯊魚鰭、或者叫牛角造型,實際入耳柔軟、有彈性,可以較為牢固的與耳廓貼合,避免跑步運動時造成塞子脫落。
矽膠套不費力氣便可扯下,露出JEET W1的耳塞腔體、導音管。導音管表面覆蓋有防塵網,可以阻擋異物進入,導音管並非在腔體中央,而是設計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實際佩戴後可以更好的聚集聲音,給耳膜更好的體驗,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
樣子看起來越是怪異的腔體,往往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音質。JEET W1採用獨特的前後音腔設計,能夠更大程度上對低頻、中高音訊進行修正,有效防止噪音,讓聲音真實的還原。
CD紋理腔體後蓋,給塞子帶來一些時尚元素。
此外,腔體後蓋採用磁吸設計,兩個塞子可以背靠背吸附,日常可以掛在脖子上作為一種收納方式,不用擔心意外丟失問題。
線控板正面有常見的三個按鍵,從左到右分別是:音量減、開關/接聽/結束通話按鍵、音量加。按鍵採用浮雕設計,方便日常不用看盲操也沒有難度。
線控板側面是充電介面,採用MricoUSB充電口+塑膠防護塞子,充電完成時可以蓋上塞子增加耳機的防護能力。塞子開啟是稍微有些費力,不過緊一些比鬆一些要好。
線控背面是拾音孔,方便接打電話。
JEET W1搭載高通CSR8645藍芽晶片,支援APT-X技術,支援藍芽4.1協議,搭配EDR藍芽增強速率,可以讓藍芽傳輸速率更快,傳輸更穩定,同時保持較低的功耗。值得說明的是,APT-X通過對音訊進行數字音訊壓縮演算法,讓藍芽耳機音質更加純淨。
麵條線的中間設計有一個圓珠狀的理線器,可以根據不同的佩戴需求調整線纜長度,尤其是在跑步運動時,合適的線纜長度可以避免聽診器效應。
進入試聽環節,第一步耳機需要與播放裝置進行配對,過程較為簡單,就不羅嗦。長按線控板中間的開關按鍵,JEET W1會有語音提示“開機,電量100...”,同時指示燈變成紅色,手機搜不到JEET W1的朋友可持續按壓至語音提示“進行配對”,這個時候手機即可搜尋到耳機。
值得點讚的時,JEET W1與手機連線速度非常快,基本開啟耳機的同時便會提示連線成功。實際測試距離手機10米左右的開闊地帶,耳機為出現斷開連線、以及失常現象。
JEET W1發聲單元採用11mm釹磁體動圈單元,搭配高清碳素奈米振膜,使耳機擁有較好的解析力、以及更高的還原度,尤其大尺寸動圈單元可以強化低音的下潛深度,讓低頻輸出自然飽滿、渾厚澎湃,更富有動感與磁性。
結合實際試聽崔健的《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很有爆發力的一首搖滾樂,開場古箏與吉他齊奏,層次感分明,JEET W1實際聽起來聲音解析不錯,由於矽膠套材質較軟,佩戴好以後可以塞滿耳道、不漏音,人體工學設計的導音管帶來集中的輸出,帶給耳膜澎湃的衝擊力。
Ivan Torrent的《Icarus》,JEET W1實際聽起來女聲有一種很有唯美、空靈的感覺,聲音顆粒感突出,總體上算是比較乾淨,高音不尖銳,比較亮麗,中音比較平和,低音下沉夠深不渾濁,總體來說三頻還算比較均衡吧。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對於更新迭代速度飛快的藍芽耳機來說,更是如此。與其花費上千元追求品牌與時尚,不如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好用不貴的更加身心愉悅。
這款泰捷JEET W1雖然在外觀不夠時尚、音質比起專業耳機也有些許不足,但299元價格就能入手這麼一款三頻均衡,續航給力的藍芽耳機,運動不懼汗水、商務不失穩重,怎麼說都是蠻划算的,實際上手之後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本文作者極果見習體驗師:軒轅
本文由極果見習體驗師軒轅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