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L選擇的聯盟化,能讓電競脫離遊戲發展嗎?
英雄聯盟七週年現場
下週一,英雄聯盟S8賽季總決賽將在韓國首爾拉開序幕,這也被認為是LPL最有可能打敗LCK的一個賽季。
LCK(韓國英雄聯盟職業聯賽)一直被認為是英雄聯盟的第一賽區。對遊戲接受度極高的韓國,早在2012年就開始舉行LOL全國官方職業聯賽。之後的2013年,“大魔王”Faker在韓國OGN聯賽(後改名LCK)中一戰成名,帶領SKT戰隊拿下S3冠軍。
彼時,中國戰隊在國際上的表現也很亮眼,老皇族在S3更是一路從小組賽打到亞軍。但電競選手的待遇卻還處於“在小網咖訓練,月薪只有2000元”的階段,俱樂部甚至不會對選手提供簽約合同或任何職業保障。
而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職業化到聯盟化
著手解決這一問題的是以“電競拯救者”自稱的王思聰,他在2012年聯合各個俱樂部老闆,組織發起了“中國電子競技俱樂部聯盟”,並且要求有DOTA戰隊的俱樂部也要組建LOL戰隊。
王思聰的加入促進了電競俱樂部的正規化,還吸引了其他富二代的注意,他們也開始投資創立電競俱樂部。
眾多資本加入後,在2013年,早已購買Riot Game(英雄聯盟開發公司)90%以上股份的騰訊宣佈創辦LPL職業聯賽,電競選手也從“不務正業”變成了“從業人員”。
為了打造一個專業的賽事體系,讓比賽得到更多關注,早年的LPL決定借鑑足球這個傳統體育賽事的升降級制度。
2014年,LSPL(英雄聯盟甲級聯賽)創立,這也是普通戰隊通往LPL的唯一渠道。在LSPL勝出的第一名可以直接升級到LPL,而在LPL春季賽中的最後2名敗者會直接降級到LSPL。
升降級制度可以為LPL提供新的電競人才,還能讓職業戰隊在專業賽事中打磨實力,更重要的是, 官方給予的直播報道、有規則的賽事體系可以培養電競粉絲看比賽的習慣。
除了比賽,越來越多的玩家平時也會看直播學遊戲打法,這種熱愛讓遊戲直播從傳統直播中分離,成為一塊獨立的內容。在今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虎牙TV就是趕著當年的遊戲直播風口,從YY直播分離了出來。
為了吸引玩家,大多數平臺選擇高價簽約電競戰隊,LPL前幾名戰隊的簽約費甚至達到了一億元。
但這幾乎天價的簽約費也很難讓電競俱樂部盈利。
近幾年,電競俱樂部的盈利方式除了平臺簽約費、賽事獎金,就只有品牌贊助與周邊。贊助品牌種類比較單一,大多為與遊戲相關的裝置廠商。而線上觀看直播的大多數粉絲還處在“用魚丸發電”的階段,俱樂部周邊就只有戰隊或選手的真愛粉才會購買。
這些資金只能勉強維持一家電競俱樂部的日常運轉,LOL自媒體起小點之前透露過一個職業英雄聯盟俱樂部的基本人員配備:
領隊一名、教練一名、五名正式隊員、一名替補隊員。鑑於中國特色,每個俱樂部一般都會請一名煮飯的阿姨。訓練基地的房租至少是1萬元一個月,再加上衣食住行,每個月的開銷不低於人民幣10萬元。條件較好的一線隊伍,一個月開銷至少得20萬元。
而大牌贊助與商業代言是在LPL獲得前幾名的隊伍才能有的待遇。所以為了在LPL升降級比賽中獲勝,俱樂部會斥重金挖韓援或頂級選手。有沒有效果先不說,在競拍中達到4、5千萬的選手簽約費對中國電競的長期發展並不是什麼好事。富二代再怎麼“人傻錢多”,也不會樂意一直這樣做賠本買賣。
電競俱樂部越來越多,盈利也越來越難。
2016年年中,Riot Game中國、騰訊和Riot Game總部在討論後,一致認為借鑑NBA聯盟的方式,“LPL聯盟化”是一個值得去探索的方向。 他們清楚只有向傳統賽事靠攏,LPL才能吸引到傳統企業的資金投入。
自2017年宣佈LPL將聯盟化後,到目前的變化有:增加戰隊主客場制度、取消升降級制度、公開席位招標、新增了四家戰隊:BLG(嗶哩嗶哩)、TOP(滔搏運動)、RW(華碩)、FPX(趣加遊戲)。
每個變化在前期都遭遇了網友的吐槽,尤其是主客場制度的建立(LPL目前會在5個城市展開競技,主場隊伍長期駐紮在主場城市並迎戰其他隊伍),不同於之前大家打比賽時直接去上海,現在的戰隊選手要四處奔波,不僅身體勞累,還會擠壓戰隊訓練時間。
但看到九成的上座率時,就知道那些嘴上說著不要的電競粉絲們,身體還是很誠實地去觀看線下比賽了。

英雄聯盟七週年年慶,奔向賽館的RNG粉絲
LPL聯盟化有哪些意義?
早在2015年,英雄聯盟中國品牌及電競負責人金亦波在接受採訪的時透露過,未來LPL可能會進行一些探索,比如像NBA那樣職業體育主客場的制定。
也是從那時起,LPL聯賽就選擇在全國各個城市做巡迴,以此去覆蓋線下氛圍。在金亦波看來, 到現場看比賽才是對賽事IP的認可 。
金亦波當初也對媒體解釋過線下賽事的重要性,“要將對遊戲的熱愛轉化到對隊伍的熱愛,到對隊員的熱愛,最後到對聯賽的熱愛。”
我們也可以從這句話中領會到LPL聯盟化的核心目標:讓電競脫離遊戲獨立可持續發展。
要達到這一效果,LPL必須要穩定俱樂部戰隊席位併為其提供盈利渠道,開設更多線下賽館方便觀眾看比賽。
主客場制度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需求。
相比過去只能去上海的賽館觀看比賽,現在北京、杭州、西安、成都、重慶的電競粉絲都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觀看賽事,這有利於城市電競氛圍的養成,甚至還能加強電競觀眾的地域榮耀感。比如選擇重慶作為主場的SNAKE戰隊,他們在與其他戰隊比賽時,現場觀眾的應援詞不經意間就從“SNAKE加油”演化成了“重慶加油”。
OMG、LGD、SNAKE戰隊負責人也曾說過他們選擇某一主場城市的原因。其中,“電競粉絲基數大”、“高校多(年輕人多)”、“高新企業多”是三傢俱樂部都比較看重的標準。 通過線下賽事的舉行和當地粉絲的推動,俱樂部可以與當地傳統行業或城市進行合作,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並得到商業投資。
這對於過去一直是自負盈虧的電競俱樂部而言,確實是一條很值得嘗試的路線,LPL也在英雄聯盟七週年慶典上透露他們正在做2019年主客場招投標的工作。
比如選擇杭州作為主場城市的LGD戰隊,他們與阿里影業旗下的杭州星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除了LGD俱樂部主場駐訓基地和LPL賽事場館,還有LGD旗下明星餐廳、周邊品牌館、遊戲體驗館、電競互動娛樂區、綜合餐飲、周邊服務等多個區塊。
打造戰隊IP是件好事,不過“樂觀家族”LGD戰隊比賽狀態逐年下滑,這也是大家吐槽LPL取消升降級制度的一大原因。為了穩定戰隊席位取消升降級,玩家認為這可能會導致一些戰隊消極比賽。
但只要俱樂部和背後的資本方想要提高知名度與回報率,相信他們都不會縱容戰隊出現這樣的情況。
反之,過去由於升降級制度,每傢俱樂部都會斥重金購買國內外最厲害的選手,S5時期國內還出現了“大韓援時代”。韓援和國內頂級選手的身價在競價中水漲船高,國產新人的出場機會也隨之減少。 LPL選擇取消升降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減少俱樂部在精神和資金上的壓力,讓俱樂部更穩定地與聯盟合作。
升降級制度取消後,新聯賽席位的獲得方式就是LPL對俱樂部綜合資質的稽核。背後的資源、戰隊的運營能力、品牌經營能力、商業化財務運營能力,這些都是LPL的稽核標準。
其中,“能帶給LPL新資源”以及“長期合作意願”是最重要的,比如今年新增的TOP戰隊,其背後的滔搏運動旗下擁有8千多家門店,這能為LPL線下渠道的建立提供很多幫助。
戰隊組成聯盟解決資金壓力、讓傳統資本進入電競市場,面對B端,LPL聯盟化更有利於整個電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而對於電競粉絲,聯盟化最明顯的作用就是,將越來越多的人引到線下賽館來觀看比賽。 這也為LPL的商業化發展提供了想象力。

英雄聯盟七週年年慶,帶著提莫同款“綠帽子”的小姐姐與SMLZ女粉小姐姐
在英雄聯盟七週年慶典的現場中,鈦媒體看到有人穿著2018MSI或以往賽季的出征服,有人穿自己喜愛的選手的同款隊服,還有人拿著與某一位遊戲英雄相關的周邊。選擇到現場看比賽的LPL愛好者,他們或多或少都會購買英雄聯盟周邊,也會願意體驗賽館旁邊的旗艦店。
隨著主客場等聯盟化策略的成熟,對於LPL官方而言,在賽館周邊產品上發力,其實是一件順水推舟的事。
在七週年慶典採訪中,拳頭遊戲中國業務負責人林松認為這種體驗店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接下去我們要進一步升級這種主題店,不僅僅是賣東西,可以進行電競社交,還會提供一些跟電競餐飲或其他服務。最終形態是一個全方位涵蓋玩家各種沉浸式需求的地方。”
除了線下佈局,英雄聯盟中國創新產品負責人夏丹還將LPL周邊對標NBA旗艦店,“未來的LPL周邊服飾不僅要好看,要有很強的電競寓意,更重要的是要有實用性,讓更多人願意在日常生活中穿出去。”
而最被老一代遊戲玩家熟知的遊戲面板與符文裝備,這一部分的銷售額並不在LPL商業化的考慮中。
周邊、戰隊席位、比賽門票、賽事轉播權、贊助......經過幾年線下聯賽的運營,在學習傳統體育賽事的路上,LPL的關注點已經脫離遊戲本身轉向了大電競。
而據玩加電競資料統計,經過3年聯盟化與主客場建設,預計2020年中國電競生態整體逐步完善,其中,作為電競生態核心部分的俱樂部預計會達到40億元。經過電競黃金五年發展後,2021年中國核心電競市場規模將達到135億元。
我們都知道LPL背後的核心內容是英雄聯盟這個IP,而每個遊戲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當LOL這款遊戲衰退時,LPL該怎麼辦?”這是前幾年大家對於LPL最愛討論的問題之一。
但經過近年來的商業化加速,根據2017年的資料顯示,LOL的觀賽人數已經很接近遊戲人數,兩撥人還形成了生態差別,這表明LPL已經獨立產生了屬於自己的使用者。所以,大家在感受LPL“野心”的同時,最愛討論的問題已經變成“LPL的商業價值是否會超過LOL這個遊戲?”。
今年初,在遊戲行業內參對其的專訪中,金亦波的回答也可以驗證大家的猜測,“很多體育行業的人告訴我,雖然他們不踢球了但還是會看比賽。不玩遊戲不是遊戲不好玩了,而是生活狀態改變了,沒時間玩了。但去年S7舉辦的時候,許多已經不玩LOL的玩家,還是會選擇來看比賽。這就是LPL電競要走的路。”(本文首發鈦媒體,文/小黃雞)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