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價值:投機者向左,技術流向右
區塊鏈興起時的領頭羊,誕生於“新東方”。臨近年關,徐小平、李笑來闊氣設宴“明星宴”,請柬發出去一個月才收到迴音。美圖董事長蔡文勝、紅杉資本沈南鵬、360董事長周鴻禕、高曉鬆、於正、佟麗婭等人陸續前來“結義金蘭”,併成立1萬億市值社群微信群“三點鐘無眠區塊鏈群”。另一陣地技術農“趙長鵬”,以20億美元的身價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比特幣一夜造富的故事不在少數,超越幣的財富本身,區塊鏈技術還有什麼真正的價值可言?關於區塊鏈價值故事,你需要了解更多。
幣圈霧霾籠罩,曙光照見區塊鏈技術
一則故事是在人口眾多的非洲,聯合國創新辦公室利用區塊鏈技術,給沒有出生證的新生兒上數字戶口。另一則故事是在巴西利亞的村莊,8位農村婦女商議擴大糕點生意,缺乏啟動資金,傳統金融機構授信不通過,小作坊的創業夢最終靠著“區塊鏈借貸”活了下來……這些片段來自區塊鏈行業第一部紀錄片《區塊鏈之新》,紀錄片從人性的角度記錄了區塊鏈技術對人文社會的影響,客觀的誇了這項技術的好。
2018年12月,全球市值最大的比特幣,價格自由落體式暴跌慘不忍睹。區塊鏈10年風雨,幣圈的價值光環掩蓋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潛力。投機者利用噱頭開始大池子炒幣圈錢。反過來說,這就是區塊鏈發展的階段之一,需要使用者的認可來證實它在市場中的地位。買賬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幣的流通就要多元化,而非一鍋亂燉。
區塊鏈的爭論在不斷升級:比特幣出現是否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區塊鏈技術作為公認的安全技術,未來又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區塊鏈2.0時代動盪衝擊逐漸平息,幣流通不僅限於大盤及市場波動,更多的是服務於市場,成為看得見的“消費工具”。
巨頭角逐區塊鏈技術,從BTA到全民東家誰都不想被落下
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時代,IT技術的迭代升級快於工業技術5倍,跟不上腳步隨時都會讓一個巨頭倒下。BTA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早已在這場競爭中先圈地,再研發應用產品落地。以BTA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商業帝國,儘管發家起身並無區塊鏈血統,但長久以來積累的超級IP流量、龐大的市場使用者攬得區塊鏈市場的一席之地。從炒幣到區塊鏈技術落地,“活起來”的區塊鏈技術開始服務大眾。
2018年度最新科技,百度無人車摘得桂冠,區塊鏈技術成功植入無人駕駛中“聰明的車”和“智慧的路”;2016年,騰訊子公司微眾銀行推出聯盟鏈雲服務BaaS,落地了第一個“微黃金”商業場景專案。支付寶在保險理賠、跨國支付、電子發票等業務上冠名“區塊鏈+”,業務完結速度以秒計算,準確性100%。全民東家將區塊鏈技術植入商業模式,組織東家信用經理人內訓,東家首批種子團隊、種子專案將在試點城市門店展開。東家憑藉著強勁的產品線及服務力,打響了國內首家網際網路新技術落地實體門店的品牌效應。
群雄逐鹿,誰與爭鋒?幣圈發展10年,流通能力還抵不上千年流傳的貨幣體系。區跨鏈技術生命是企業賦予的,真正的價值體現是服務於大眾,市場和使用者的口碑最有話語權。只有價值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才能在真切的為使用者做實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