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摺疊手機 機遇還是噱頭
對可摺疊手機而言,2019年註定將是一個發展元年。從三星、華為、蘋果,到OPPO、LG、索尼、聯想等手機品牌,都計劃在2019年推出自己的“可摺疊手機”。
根據DSCC釋出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摺疊顯示器面板的出貨量預計將達到310萬件,到2022年摺疊顯示螢幕的出貨量預計增長為6300萬件,銷售額預計將以每年151%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將在2022年達到89億美元。
三星日前高調宣佈要在明年上半年正式將自己的可摺疊手機推向市場。華為也已證實,計劃推出配有摺疊屏的手機,目標是2019年釋出。此外,蘋果公司等全球至少5家暢銷手機制造商已尋求獲得摺疊屏手機專利,這標誌著十年前智慧手機時代開始以來無處不在的平面矩形螢幕正取得最大設計進步。
儘管概念被炒得如火如荼,但跟“全面屏”一樣,可摺疊手機目前並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規定,各手機廠商可摺疊手機的技術方案也不盡相同,可摺疊手機可以是螢幕可摺疊,也可以是元器件可摺疊,還可以是雙屏手機。年初中興釋出的Axon M就宣傳是可摺疊手機,但實際其摺疊屏採用的是轉軸連線設計,兩塊螢幕是物理獨立的,通過系統實現雙屏互動。而且兩塊螢幕都是LCD液晶屏,因此螢幕是不可彎折的。
產業經濟評論家洪仕斌認為,作為電子資訊產業里程碑式的產品,全柔性屏革新了人類與資訊互動的方式,讓桌面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合二為一,在硬體、軟體、作業系統的變化之外,也將對未來的商業模式、資訊生態系統帶來重大變革,這也是蘋果、三星等眾多科技巨頭都在柔性屏領域加緊研發投入的主因。
據瞭解,差異化創新或許能帶來銷量上的突破式增長,但想要給消費者帶來顛覆性的體驗卻並不那麼容易。可摺疊手機所面臨的技術難度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摺疊螢幕是否會影響手機畫面觀看、摺疊起來是否費力、又到底該用一塊屏還是兩塊螢幕來摺疊,這些都很考驗手機廠商對手機螢幕、機身結構、電池擺放等問題的技術處理能力。再者,習慣了現有直屏手機模式,消費者是否會為可摺疊手機這種新品類買單,大牌如蘋果近年來在手機螢幕上的最大創新也只是動了動“劉海”,它也不敢嘗試大改動所帶來的“可能動搖其現有高階品牌地位”的大風險。
洪仕斌表示,可摺疊手機的到來看似風口,實際更像是一輪又一輪的營銷噱頭,“可摺疊螢幕對於手機本身的升級是螢幕技術方向的升級,而非市場需求的大勢所趨。可摺疊手機也應該是技術發展所孕育的,而非市場需求發展而孕育”。
但也有很多業內專家認為,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成長力道趨緩、市場漸趨飽和的大背景下,智慧手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遭遇瓶頸。可摺疊手機的出現如果能為“同質化”已久的市場帶來一些“顏色不一樣的煙火”,還是值得期待的。“摺疊式智慧手機是前所未有的創新產品,究竟能否在市場上獲得反響,還需要時間的檢驗。因此,可摺疊手機能否火起來,還需要明年的消費市場大考。”洪仕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