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不成熟是阻礙MES應用的主要原因
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深入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工業4.0、智慧製造能熱詞不斷升溫的當下,被稱之為智慧製造核心驅動力的MES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那麼,MES在中國企業應用的情況到底如何?如何才能讓MES真正在企業發揮價值?
摩爾智慧智造專家結合十餘年的工業資訊化的實踐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些觀點與看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自動化產線必須由MES來控制
當中國製造真正步入4.0時代時,自動化生產場景將會實現。作為智慧製造的必要條件,MES可以及時準確的反饋生產現場的狀況、減少因資訊不暢、計劃不當等原因而造成的生產停線損失,實現按訂單生產的拉動生產模式,降低庫存,縮減生產成本的預期。因此,自動化產線必須由MES來控制。
MES全稱為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工廠執行系統,或者車間執行系統,重點是在執行這個層面。目前很多企業所宣導的MES,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MES,不是工廠的執行系統,而是工廠的叫工時或者成本的記錄系統,只是純做記錄而已。而在MES的定義裡,執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專注於自動化的表現,即生產指令通過生產、搬運等,或者是履帶、傳輸帶等等這些東西統籌起來,去執行生產通知單,這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產執行系統。
“自動化產線必須由MES來控制”,是因為從ERP開出的生產通知單拋到生產車間,MES系統接收通知單之後,可以下發生產指令一部分給到下面的相關部門,點明這批通知單要做什麼產品,供應是怎樣的;還有一部分指令給到吊掛系統等裝置,叫MCS。MCS拆分指令並得分發不同的指令到下面的機器、平板、電腦等等裝置上,這才是MES。如果只是純粹的停留在記錄和管理上面,用於記錄生產裝置上的資料,以及人工耗時、損耗等成本相關的資料,並通過這些資料分析生產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雖然能提高生產效率,但仍不是MES系統,如果沒有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的關聯,我們只可以稱之為工廠大資料平臺。
2、思想的不成熟是當前阻礙MES應用的主要原因
在工業4.0、智慧製造、中國製造2025如火如荼的今天,很多企業都在宣導自身已經上MES系統,生產已逐步邁入智慧化。摩爾認為中國目前大多數的企業仍處於工業2.0時代,距離3.0還有一段距離,想要直接步入4.0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以前提到“這個難度不是技術層面,而是思想和觀念層面的”。現如今,隨著網際網路新技術的發展,技術層面已經相對成熟,目前最大的困難是如何讓企業真正接受並使用MES系統。
無論使用哪種系統,企業的目的都是為了增加效益,從而更好的生存。所謂的提高效率,就是要減少業務流通過人傳遞的節點,節點越少越流暢。“這就意味著系統和系統之間要有整合的關聯”。完整的業務流是:“銷售接單到了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要入庫,提貨時要根據提貨單出庫,通過物流傳送到客戶手裡。如果那個產品有質量問題,客戶那邊就會相應的把問題產品返回到工廠,要麼就報廢要麼就統一做”。
對於未來生產的理想狀態,應該是未來工廠的極致狀態沒有銷售人員、生產計劃員、倉庫管理員等,儘可能少的人員參與,避免所有會產生錯誤的環節,達到標準化、透明化,最終實現整個企業鏈條的自動化、智慧化。
如何能推進MES在企業的應用?摩爾認為:“一定要有體驗的場景給到企業主,讓他們親身體驗MES系統確實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好的競爭力,這是第一種外部引導;第二種外部引導是,當競爭對手已經逐步在啟用MES系統,並已經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時候,企業主就會產生危機意識,那MES系統的搭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3、MES的建設和推進一定是“一把手”工程
在企業搭建MES的過程中,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阻礙。尤其是IE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處於平行位置,當IE部門作為專案的主導者時,專案的推進就會變得異常艱難。同時,MES的部署會使得所有的生產場景發生較大的變化,這也需要有企業主強有力的支援作後盾。企業MES從無到有的建設,一定是自上而下的推進。要改變企業高管的思想,先讓企業管理者接受MES,並且支援推進MES專案建設。
這一重擔不可避免的會落在企業IE部門身上,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理論部分,還需要刺激企業高管主動推進。最好是拿到“尚方寶劍”,讓老闆加入到專案中,相關會議及培訓必須在場,全程參與專案的建設。除此之外,還需要借鑑第三方權威機構,行業裡非常有經驗的MES產品和實施方、諮詢公司,通過他們與老闆的雙重努力共同推進專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