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景區票價“明降暗漲”套路多:門票才降30多,觀光車卻漲40元!
“窮人新馬泰,富豪國內遊。” 雖然是一句調侃,但從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國景區門票普遍較高的現狀。
今年的十一黃金週,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下,全國各地景區迎來一波門票“降價潮”, 不少人選擇外出旅遊。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10月1日-4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5.02億人次 ,同比增長8.80% ;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169億 元 ,同比增長8.12% 。熱門景區相繼達到最大承載量,各地啟動ofollow,noindex">高峰 應對機制。
邦哥眼前不禁浮現此前在網路上瘋傳的人擠人的視訊。
不禁竊喜,還好,我沒出門!
對比過去,熱門景點門票價格普遍偏高、逢節上漲,今年國慶前景區密集降價,個別景區也給遊客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就在今天#國慶景區門票明降暗升# 的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吐槽:低價進大門,裡面劃分了很多小景區,遊客心理就是不去有點可惜,去了又得單獨買票,最後還是買了。
實際上,景區門票價格過高是多年來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政策,“十一”黃金週前,切實降低一批重點國有景區偏高的門票價格。
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於印發了《關於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要求從合理界定門票定價成本構成、創新價格管理方式、嚴格履行定價程式 等方面,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確保9月底前降低偏高的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取得明顯成效。
迄今,確有成效。
截至9月28日,各地已出臺實施或發文向社會公佈了981個景區免費開放或降價措施(免費開放74個,降價907個),其中5A級景區159個,4A級景區534個,二者合計693個,佔70.6%。
在發改委的政策面前,不少景區確實做得很好,或是降價或是直接免費開放,做到了讓利於民。
比如,江蘇蘇州西園寺從25元 降到5元 ,降幅達80% 。
新疆喀納斯、禾木和白哈巴通票旺季從295元 降到了195 元。
但是,也有不少景區,仍然“漲價如山倒,降價如抽絲”。一些花式“假摔”的降價大法,讓人歎為觀止。
據北京晚報稱,今年在景區門票提倡降價的大趨勢下,然而不少景區卻明降暗漲,改將以前包含在門票內的專案移到門票外單獨收費。
據遊客反映,位於江 蘇無錫的5A級景區——黿頭渚風景區將門票價格由原來的105元/人次 降為90元/人次 後,原本包含在105元 門票中的景區車票和船票改為單獨收費。
國家5A級景區——湖南崀山風景區的門票價格由170元/人 降到136元/人 後,原先免費乘坐的觀光車改為收費40元 ,相當於總價反漲了6元 。
門票降價,景區卻將一些原本包括在門票中的觀光車、遊船等專案單獨進行收費,讓網友質疑:這樣的話門票降價的意義是什麼呢?
另一些“響應號召”的國有景區,則在降價前陽奉陰違地先提價。北京兩處國家4A級景區紅螺寺和青龍峽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統計的降價景點名單,稱今年8月1日起門票價格由70元 降至54元 ,降價幅度達23%。而實際情況為,這兩個景區從未執行過70元 門票。
1
景區過度依賴門票經濟一直是旅遊界的難題。
這些年,門票價格似乎一直處在上漲通道之中——“漲”就一個字,隔年用一次。根據之前的相關統計,所有5A級景區,近一半門票價格在100-200元 之間,近10% 票價在200元 以上,僅12家 免費對公眾開放。
反映到消費資料上,國內遊客的門票開支,佔旅遊消費比例高達21.92% ,遠高於世界旅遊組織公佈的全球門票支出佔旅遊消費總支出7% 的均值。若拿人均GDP相比,中國門票平均水平占人均GDP的比例接近1% ,更是其他國家的10倍 以上,堪稱世界第一。
為什麼景區門票降價情況五花八門,降價仍然成為難以攻克的難題?
有分析人士認為,景區降價“假摔”,說到底還是因為過分依賴“門票經濟”。
《工人日報》報道稱,有統計顯示,國內遊客主要目的地指向為A級以上景區。
而目前多數A級旅遊景點門票收入為景區收入主要來源。
據峨眉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峨眉山A)年報,2017年遊山門票收入佔比42.44% ,客運索道收入佔比26.92% 。該公司預計降價後,今年門票收入將減少約1000萬元 ,明年減少約5000萬元 。
當前我國大部分5A級景區門票收入佔景區收入比重超過40% ,最高超過90% 。
事實上,門票降價不僅對遊客是好事,對地方旅遊業發展同樣是好事。“門票經濟”總有天花板,而旅遊產業發展是無可限量的。嚴重依賴門票收入的“門票經濟”,旅遊服務不僅難以提高,旅遊產業更是難以延伸。
我國旅遊業潛力巨大,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人均出遊次數3.7次 ,與世界發達國家人均出遊7次 相比,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但同時,景區門票降價的措施給景區方面帶來不小的運營壓力。
“景區門票降價之後的相對長一段時間內,會導致景區收入減少,特別是對於旅遊資源單一、旅遊產品同質、區位優勢不足的景區,門票降價的負面效應比較突出。”深圳大學法學院講師段禮樂表示。
有觀點認為,在門票利潤相對豐厚的情況下,景區運營方拓展景區業務、多元化業務經營的動力較弱。
2
當擺脫過度依賴的門票經濟,景區將如何生存和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彭福偉曾表示,目前中國5A級景區中門票價格大多已過百元,部分甚至超過300元,佔我國居民月收入比例遠遠高於國外的景區。
有資料顯示,景區門票平均價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重,中國是2.7%、法國是0.37%、美國是0.1%。
一個有意思的對比,國外許多景點都免費對外開放。
比如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日本的淺草寺、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等都可以免費參觀。
早在2015年,行業人士分析美國、東京、巴黎、香港的5家迪士尼樂園財報得出,迪士尼樂園並非都能盈利。
當年,香港迪士尼公佈的財報顯示其再次陷入虧損,而巴黎迪士尼更是17年中僅2年盈利。
而另一方面,美國本土的洛杉磯、奧蘭多以及日本東京的迪士尼公園都大賺特賺,利潤達到10億美元級。
通過資料對比發現,造成這一差距的主因是遊客入園後,在門票以外為迪士尼貢獻的"附加收入":以東京迪士尼為例,其2015年的收入構成中門票僅佔不到四成,而商品經營、餐飲住宿兩方面各自貢獻了約30%的收入。
所以,僅僅依靠門票經濟並不可行。
3
走出“門票經濟”的景區,下一個方向將是產業經濟。發改委《指導意見》明確,此次降價的意義之一在於,推動旅遊業加快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升級。
有些景區已經在產業經濟上有成功的探索。
幾乎每有景區漲價,人們就會想起西湖的免費模式。西湖景區從2002年起免費開放,10年後,杭州旅遊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均達到2002年的4倍。
由於免費開放帶來的巨大人流效應,景區內的商業網點租金水漲船高。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風景局副局長鮑挺華舉例說,花港觀魚免費前一年門票收入為800萬元 ,免費開放後,一年新增200萬元 的管理維護費用,“一來一去就是1000萬,但現在光物業出租一年就有2000萬 ,相當於淨增加了1000萬 。”
“西湖免費開放後,門票減收和增支總共有5000多 萬元 資金缺口,但房租加上市政府的體制性補貼基本就把缺口填上了。”華雨農說。
西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西湖免費開放吸引了更多遊客,門票收入的損失換來了杭州整體旅遊收入的提高。
另一個轉型成功的景區是故宮。
這家國家級博物院旺季的門票價格僅為60元/人 ,淡季為40元/人 ,另外進入珍寶館參觀門票每張門票為人民幣10元 ,進入鐘錶館參觀門票每張門票為人民幣10元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收費。
但2017年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收入已經達到10億元 ,和其一年的門票價格收入不相上下。
這些經驗,尤其值得那些固守“門票經濟”的景區學習借鑑。
資料顯示,旅遊產業鏈效益約為門票價值的7倍 ,包括食宿、交通、購物及間接創造的社會財富。
地方發展旅遊,老天爺賞飯吃的景點景區,不應挾“天賦”以自持。把門票價格降一點,讓想來的人都可以來,都能買得起票,只有以“吃、住、行、娛、購”等配套產業叢集作為“利潤品”,是留住遊客、增加收入的根本做法。才可能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在旅遊消費群體趨於散客化的今天,遊客更注重旅遊的體驗和互動,旅遊方式和選擇的旅遊目的地更具有多樣性。旅遊管理方與其拘泥於單一的景區,依賴景區門票維持短期的利潤和經濟規模,不如做長遠打算,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加速產業間的相互融合,拓展門票以外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所以,旅遊景區“花式假摔”不會長久,儘快擺脫門票經濟,實實在在的發展產業經濟,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