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中國人網購消費總額超4萬億,其中80%在天貓京東完成
從電商模式初步興起時買家不願先付錢、賣家不願先發貨的信任危機,到電商模式迭代出集市模式、百貨零售模式、精品特賣模式、場景化電商模式、垂直電商等多種特色模式,進而網購成為消費常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參與其中。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釋出的《2018年(上)中國網路零售市場資料監測報告》(以下稱之為“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40810億元,同比增長30.1%。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0018億元, 也就是說,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佔據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再講的通俗易懂點,零售消費花出去的100塊錢有22快用於網購了。

儘管在網民規模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消失等因素的影響下,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增速放緩。但是參考上半年的增長幅度資料,結合2013年——2018年(上)國內網路零售市場整體交易規模增速資料來看,2018年全年的網購消費總額會再次拔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突破8萬億。
之所以有如此斷論,一方面2018上半年中國網路購物使用者整體規模有所增長,達到5.69億人;2017年上半年這個數字為5.16億人。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的增長一定程度上會直接促成交易規模市場的有效增長;另一方面,撐起國內電商市場半壁江山的阿里系電商平臺推出“親情賬號”、弱網路社交體系——“淘友”功能的上線,消費者網購體驗的門檻被拉低,你媽喊你來付錢的時代來臨;再者,下半年雙11、雙12、元旦、春節一系列的電商購物節重頭戲會進一步刺激消費,網購消費總額將實現有效增長。
2018年上半年我們網購花掉的4萬億都是在哪兒花的?

在經歷數十年的市場競爭之後,國內電子商務市場基本格局定型。很長的一段時期內B2C市場以天貓和京東馬首是瞻。2018年上半年,零售電商市場的馬太效應依舊十分明顯。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這份報告中也提及了最新網路零售B2C市場的基本格局。
阿里系天貓一騎絕塵繼續穩坐市場份額龍頭寶座,以壓倒性優勢拿下國內B2C市場半壁江山交易份額達到55%。排在第二位的是京東,其佔據了25.2%的交易份額。天貓+京東兩者吞下了八成市場交易份額。

此外,於傳統電商模式而言,拼多多作為電商模式創新的典型現象,其服務於廣大使用者的潛力得以凸顯,拿到了5.7%的市場交易份額,排進第三位。
文丨李民民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關注科技網際網路,有趣、有料;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