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微信公眾號是一個人,那麼他/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假如你的微信公眾號是一個人,那麼他/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有很多玩微信公眾號的大咖在分享心得的時候,老說微信要“人格化”一點、不要“冷冰冰”。這話聽起來有一種“很久以前就聽過”的感覺。

公眾號運營得人格化,會讓使用者感知到是有感情,有溫度,且個性鮮明的。把公眾號做到人格化,其實也是在拉近使用者和你的距離,讓使用者覺得我和你是朋友,平臺只是一個交流的方式。往往幾句話,一篇文章如果能擊中使用者情感區,那麼喜歡就很簡單了。
人格化是做公眾號的趨勢,沒有人格的公眾號必然活不了多久。那我們在運營公眾號的過程中,該如何去確定自己的人格呢?
人格化是做公眾號的趨勢,沒有人格的公眾號必然活不了多久。那我們在運營公眾號的過程中,該如何去確定自己的人格呢? 這裡從使用者定位、性格設定、場景搭建、內容搭建這四個維度來分析~
一、角色定位
角色如何定位,主要取決我們希望和使用者建立何種關係。這種角色可以是朋友、專家、保姆等。當然事實上,角色遠不止這三種,以此為例是因為其比較具有代表性,分別代表了平臺與使用者的三種關係。
二、性格設定
"千人千面千種思緒”,是人就必有七情六慾。要將品牌人格化,必然也有為其設定專屬的性格。或幽默或高冷或親切或正經,眾生百態總有一種適合你。
三、場景搭建
所謂場景搭建,其實就是讓我們與使用者處於同一時空之中進行交流,讓使用者一旦再次進入類似的場景,就會想到我們。
舉個例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微信公眾號,總是會在18:00-19:00這段時間,在我們的下班路上進行推送。一旦我習慣了他所設定的這個場景,那麼每次在下班的公交上,我就會習慣性的去開啟它的公眾號。這就是基於“時間+地點”的場景搭建。
四、內容構建
對於輸出內容的風格,我們在定位角色之前就必須要明確了。畢竟選擇何種品牌角色,是基於我們要輸出的內容資訊是什麼型別的。如果是價值觀、專業知識或許以老師的身份傳達會好一點,生活方式和品味則更適合朋友間的分享。
從公眾號角度,人格化運營帶來幾點好處:
1. 商業變現更容易
朋友推薦的東西,應該不會坑我的心態。
2. 會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有好感,那麼配上好文章,顯得是那麼獨特,個性和有趣。
3. 更能增加關注
當用戶喜歡你了,那麼你寫得好文章,會忍不住推薦給好朋友,畢竟好東西要分享,誰讓我發現的比你早。
4. 增加辨別度
現在公眾號數量就如同人海一樣,沒點個性的大眾臉、大眾衣著,誰會留意到?
暱稱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生活中一般暱稱都是發生在朋友身上,畢竟好記又有趣嘛。
這就像人有性格一樣,把性格融入到賬號上,讓使用者覺得接地氣的同時,也讓使用者知道我比別人有趣的地方在哪裡,厲害的地方在哪裡。
內容的風格只有做到廣東口音的普通話就行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話,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朋友之間也會偶爾聯絡,聚餐什麼的,對使用者也是如此。
多互動和回覆就像“發哥”一樣,大明星一個,但你可以在香港很多地方偶遇到他,合影簽名這些有求必應。
適當的關心,或者送上祝福,進一步加深感情,你關注我,我重視你,雖然不是一對一,但心意到了,感情也就隨之更好了。
如果你有更好的新媒體運營技巧可以在評論區分享給我,大家一起學習。
文章來源:先崛網路,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