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遊,百度地圖比谷歌更適合中國人

矽谷未來學家蒂姆·奧萊利在《未來地圖》第一章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們都使用地圖,它們是現實世界的一種抽象表達。我們並非從某地走到某地時才需要使用地圖,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它。
這次在俄羅斯海參崴和伯力兩座城市行程中使用地圖的經歷,讓我深深理解了這段話。
和很多人一樣,我在出行前下載了谷歌地圖。不過從旅行前的準備,到旅行中檢視景點,再到各項生活服務的完善來看,對國人來說,百度地圖可能更符合我們自己的習慣。
地圖,在今天已經不僅指代地圖本身,而是你的生活嚮導。
1
語言服務,語言不通的你最好還是選百度
海外自由行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中國人海外出行,一般能用的語言就兩種——中文、英文,一般也只能看得懂這兩種語言。
在英語國家還好,在非英語國家就很尷尬了。有時候英語說的溜並不一定起作用,因為你說的溜,並不代表別人也說得溜。
這次“俄囧之行”就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這個問題。一下飛機,抵達伯力諾維機場,我們竟然驚奇地發現,機場沒有一輛“趴活兒”的計程車,這座人口約120萬的俄羅斯第五大城市居然也沒辦法用叫車軟體。
開啟谷歌地圖,密密麻麻全是俄文,除了機場和幾條主幹道有中文顯示外,我們幾乎蒙圈。如果不是機場遇到2箇中國留學生幫我們電話預約車輛,那天恐怕只能拖著旅行箱從機場走20多公里到酒店。
在谷歌地圖上海參崴、伯力上地名顯示以俄語為主,機場、列寧廣場這樣的地點才會用英文或中文標註,語言成了障礙——你都能猜到,谷歌地圖其實是為當地人準備的,沒有對遊客進行太多針對性的優化。

但在百度地圖上,是以中文、英文為主,重要地點如景點、酒店、機場還會用中文標註清楚,對中國人來說語言非常友好。
像在海參崴,開啟百度地圖,你可以一眼看到阿凡達酒店、俄羅斯凱旋門、室內滑雪場、金角灣大橋、太平洋艦隊軍事歷史博物館這些地標地點。

甚至,百度地圖還會有中文聯想。以海參崴著名景點玻璃海灘為例,雖然它在百度地圖上並沒有以中文顯示出來,但是當你在搜尋框搜尋“玻璃海灘”的時候,依舊可以在地圖上精確找到這個景點。
谷歌地圖在海參崴最大的優勢,恐怕只有這點:當你想發照片定位裝逼時,谷歌地圖的俄文地址可以讓你在微信那一串密密麻麻的定位地址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個。
2
智慧服務,百度讓你身邊“多了個私人助理”
坦率說,海參崴、伯力還不能完全體現出百度地圖的優勢。畢竟這些都只能算是小眾旅遊城市,伯力甚至根本就不算旅遊城市,去的人相對較少。
在日本、東南亞等中國遊客嚮往的熱門旅遊國家,百度地圖和谷歌地圖之間的差距體現得更明顯——百度的人工智慧服務和產品結合更緊密。
百度地圖能讓你感到身邊似乎是多了個“專業的私人助理”,吃喝玩樂、出行、翻譯甚至導遊,都有專人服務。
比如在東京,很多地名甚至同時有中文、英文、日語三國語言標註,完全不可能走丟。
如果你想從東京國立博物館去淺草寺,只需要在地圖上搜索公交線路即可。從這兩張截圖對比百度地圖和谷歌地圖的顯示路線就能發現,百度地圖對國人到底有多貼心。
在百度地圖上,站臺、轉車都標註得非常清楚,每一段路程都告訴你需要行駛幾分鐘。而且是全中文顯示,簡單明瞭,甚至是不懂英文的人都能懂到底怎麼走。
在谷歌地圖上,中文、英文、日文三者夾雜在一起,並不直觀。整體來說還是更適合那些英語國家的使用者使用。

如果再去看其他功能,你就更能發現百度地圖那些特有的“東方式細膩”——在步行導航時有“問路卡功能”,地圖上會顯示一張你要去的目的地圖片,還有英文、日文發音,幫你問路。在公交導航時有到站提醒功能。畢竟國外公交併不熟悉,容易坐過站。

從去日本,不得不吃的壽司初總本店到日本的國家門臉淺草寺只有短短不到一公里,如果你怕走丟,甚至可以開著小度智慧語音,用AR實景導航。

旅遊還是需要有些代入感的,否則沒辦法引發情感共鳴。自由行最怕沒導遊,完全不懂景點背後的故事。百度地圖同樣解決了這個問題。全中文語音導遊功能覆蓋530個熱門景點,例如東京淺草寺、澳門大三巴牌坊、巴黎歌劇院等。
3
生活服務,百度才能照顧好被慣壞了的你
基於LBS的生活服務在國內很普遍,百度地圖、大眾點評這些生活工具早已把這當成了標配,中國人就被便捷的網際網路服務給“慣壞了”。
在海外行,百度這方面的考慮依舊是更周到更細緻,谷歌地圖則只以功能性為主。
谷歌地圖的的確確更像是一個“地圖”,老老實實做地址、導航這些基礎功能,餐廳、銀行、加油站這些東西,只能靠你自己在地圖上搜。
事實上,國外沒有像中國這麼發達的網際網路生活服務,大多數人只是自駕購物或者在生活周邊解決日常生活需求。俄羅斯這樣地廣人稀的地區更是如此。谷歌自然不會加上這些和生活服務相關的內容。
不過,百度地圖在海外依舊傳承了在中國市場的“優良傳統”,可以直接在附近搜尋這些生活服務內容,比如在海參崴俄羅斯凱旋門,可以找到附近的十餘家酒店、餐廳、銀行。

外出旅行,必然是以吃喝玩樂為主的,在景點附近浪夠之後,找個商城上廁所,找個咖啡廳歇歇腳,找個餐廳補充能量,找個加油站給汽車加加油,找個銀行換點外匯,這都必不可少。對那些自由行尤其是自駕遊的中國遊客來說,百度地圖顯然更適合他們。
《未來地圖》裡蒂姆·奧萊利那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它”,在百度地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有AI賦能和生活服務加持的百度地圖,和老老實實真的“做地圖”的谷歌地圖相比,顯得更有親和力。
這趟俄羅斯之行,的確讓人感受到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強勢。
俄羅斯人使用的手機型號普遍還停留在3年前,華為、小米這樣的手機品牌隨處可見。在百度地圖和谷歌地圖的對決中,百度地圖對中國人來說,同樣是略勝一籌。
國慶第二天,老道訊息釋出了一條從國外旅遊回到中國時那種親切感受的微博,“回程在機場,或者回到京滬香港機場的時候,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終於可以做自己了。”
是啊,在俄羅斯處處生活不便,你沒辦法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也沒辦法使用滴滴打車,在酒店深夜肚子餓了更沒辦法叫個外賣。唯一能讓人感到欣慰的就是,還能用上百度地圖,通過搜尋附近找到想吃的餐廳,取到急用的錢。
中國網際網路給生活帶來了太多便利,以至於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只有走出國門,才能感受到它的優秀和珍貴。
----------------------------------------------
作者:深幾度,微訊號:852405518,公眾號“深幾度”,歡迎署名轉載。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鈦媒體、品途網2016年度十大作者,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文章在介面、今日頭條、搜狐、騰訊、新浪、網易等30餘平臺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