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故事,也許就是未來你們的故事
“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的心上。”
——電影《中國合夥人》
1984年,遠在加州早已成為百萬富翁的喬布斯,在跟Scott導演那個終將成為一代神作的第一代Mac的廣告《1984》中,嫌棄揮錘女的動作還不夠狂野。剛上任的John Sculley(原百事總裁,被喬布斯一句“你是想賣一輩子汽水,還是想和我們一起改變世界”忽悠成為蘋果執行長)已經開始覺得這個自以為是的創始人的心血之作會是個敗筆。而被蘋果的光輝亮瞎了的蓋茨,卻盯著Mac的圖形介面看出了神。

矽谷已亂,那中國呢?
1984年,中關村的小老闆們還在靠倒賣電腦發財,而柳傳志的名字也像今天中關村眾多小老闆的名字一樣普通的讓人容易忘記。那時候,他在計算機研究所研發軟體,拿著一個月30元的工資,眼睜睜看著倒賣電腦的一天就掙30元,月末拿著麻袋數錢。這一年,馬雲甚至還在為爭取一個英文講師的名額忙昏了頭。
夢想似乎遙不可及,嘲笑著自己的年少無知。就像電影《中國合夥人》中徐小平為自己的美國夢高呼著“美國我來了”“出來是幹大事的,去了就再也不回國”,可最後卻在花光積蓄後帶著滿心疲憊乘上返航的飛機。
是放棄還是向前?
柳傳志說,他創業完全是憋得不行,每個月拿著30的工資看著倒電腦的數錢,就和在高富帥蘭博基尼旁邊啃煎餅一樣。馬雲說,無論我們多麼渺小,無論我們遇到多少困難,只要我們堅持夢想,就像起跑的力量,就像騰飛的力量,這就是夢想的力量。我們都是非常平常的人,我們都有一點點夢想,要做的就是如何把這夢想點點滴滴變成現實。正如徐小平題在每一本英文詞典扉頁上送給自己的一句話:“終有一天我會讓你妒忌。”

就這樣,柳傳志在1989年成立了聯想,公司正式把“聯想”二字留給了自己;馬雲在1999年創立了阿里巴巴;徐小平和俞敏洪、王強一起創立了新東方。
夢想的路上有他人輕視,還有自嘲。徐小平在美國留學期間在餐館打工,是最累最低賤的雜工,連小費都不允許收。某天,在女老闆趾高氣昂地給他一把硬幣作為酬金後,一個老太太悄悄給了他一張紙幣並告訴他:“ 別計較這些,你還年輕,可以走得更遠;而她,只能一輩子呆在這裡。 ”
俞敏洪剛當上新東方的校長時,讓老師告訴孩子們:“老師是最容易的行當,如果你連老師都當不好,那麼還有一個選擇,去當校長。”他還公開承認,“談夢想,沒有誰比我更合適,因為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
在企業的轉型中,每一步都異常關鍵,世人只看到某某公司又成了第一個某某領域的領軍企業,卻不曾想到,那背後有過多少默默無聞的人鋪路,又有多少高層領導的意見不合。
當聯想發展遇阻時,柳傳志把一手培養起來的接班人送進監獄,又潛下心來打造一位靠譜的聯想CEO。著名的柳倪之戰(柳指柳傳志,總裁;倪指倪光南,總工程師),也成為了商業史上一個發人深省的篇章。究竟誰對誰錯,沒人知道,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而結果就是,柳傳志把倪光南踢出了局。

柳傳志vs倪光南
當新東方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機構時,領導層內部三個人已經為這個問題混戰了好幾年。直到最後,新東方被美國人起訴抄襲託福資料時,俞敏洪才決定鋌而走險,將這個計劃實施。
而馬雲創立淘寶——這個亞洲第一個個人拍賣網站的過程則更顯心酸。非典還沒有爆發之前,馬雲偷偷租下了杭州一所公寓,並且開始陸續找阿里的一些優秀員工,一對一小黑屋談話。人們漸漸發現,被叫去談話的人,很快從阿里消失了,杳無音訊。
當大家都在擔心老馬是不是在陸續開人的時候,這批精挑細選的阿里精英們正在“祕密公寓”裡日夜奮戰。他們要創造的就是淘寶網。淘寶網上線的時候,正值非典肆虐,淘寶上線的慶祝會是在電話裡舉行的。每個人都一手握著手機,一手舉起酒杯,為這個偉大的產品慶生。
這裡還要再講個插曲,有關阿里人的。淘寶網上線不久,一位阿里員工行色匆匆地捧著筆記本跑到馬雲的辦公室,警告他出現了一家與阿里巴巴極其相似的網站,目測會成為阿里今後最大的對手。 馬總看著這名員工一臉的焦急和擔憂,欣慰地笑了,深藏功與名。
美國人永遠不懂,中國的英雄是可以跪的,甚至可以從別人胯下鑽過去。可那之後,他們卻會拼盡全力贏得尊重。 就像徐小平談到美國上市計劃時說:“我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我們的事業被更多的人看到。”就像馬雲說過:“ 商人在這個時代(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時代),我想,我們跟任何一個職業——任何一個藝術家、教育家、政治家一樣,我們在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完善這個社會。 ”

在中國大使館被炸後,那個中國人一心想著打倒關於美國的一切的時代,是他們站出來大吼:“去向打你的那個人學習,你變得比他更強!”;在中國第一次申奧失敗,人們對著滿大街“給中國一個機會,還世界一個奇蹟”的標語憤恨不已的時候,還是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至此,我想用電影《中國合夥人》中的最後一句話作結語,也以此與各位共勉:“他們的故事,也許就是你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