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鴻雁”星座首發星成功發射一期60顆衛星預計2022年組網運營
這是12月29日拍攝的發射現場。新華社發(郝偉攝)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題:“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鴻雁”星座首發星成功發射一期60顆衛星預計2022年組網運營
新華社記者胡喆
個人智慧手機可以直接進入衛星應用領域,一期60顆衛星預計2022年組網運營……12月29日,“鴻雁”星座首發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並進入預定軌道,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鴻雁”星座的建設全面啟動。
懷著“溝通連線萬物、全球永不失聯”的美好願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建設的低軌衛星通訊系統——“鴻雁”星座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據瞭解,“鴻雁”星座將成為中國首個滿足基本衛星資料通訊需求的系統,在太空中構建一條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資訊“絲路”。
“衛星網際網路”:一幅萬物互聯的太空商業新藍圖
在商業航天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低軌星座和行動通訊行業正交織勾勒出一幅讓人嚮往的商業藍圖。衛星網際網路被認為是衛星通訊與網際網路相結合的產物,是資訊網路構建從平面到立體的重要拓展。低軌衛星網際網路是指利用地球低軌道衛星星座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為主的衛星系統。相比與高軌衛星具有低時延、易於實現全球覆蓋的特點。
國際上,圍繞低軌星座網際網路掀起新一代太空經濟熱潮。在需求和市場的牽引下衛星網際網路星座逐漸走向大眾,規模越來越大、應用越來越廣,衛星網際網路星座容量快速增長、速率顯著提高、服務不斷擴充套件、成本明顯降低,正在顛覆傳統的電信行業概念,引領產業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近年來,諸多低軌通訊衛星星座提出實現“為全球所有人提供網路通訊服務”的願景,得到全世界廣泛關注。專家認為,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的發展將進一步帶來傳統通訊衛星運營體系的變革,呈現加速規模商用、天地融合應用、高低軌聯合發展的新特徵,以及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
“作為開放的商業星座系統,我們秉承共建共贏理念,願與世界各國在航天科技與應用領域開展廣泛合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東方紅衛星行動通訊有限公司總經理謝雲介紹,建設“鴻雁”星座是支撐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維護我國全球利益的重要手段。
“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鴻雁”星座將為偏遠地區使用者提供通訊保障
資料顯示,我國網路覆蓋率在2015年才首次超過50%,而在世界範圍內,這一比例在2018年仍未超過50%,在高山荒漠、深海遠洋等偏遠區域,仍存在通訊空白。
“鴻雁”星座的建設將徹底改變這一現狀,系統建設完成後將具備全天候、全時段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全球雙向通訊能力,為海洋、兩極、偏遠鄉村、山區、海外等使用者提供通訊保障,在確保網路資訊保安的基礎上,實現“溝通連線萬物、全球永不失聯”。
“未來要面向全球商業市場,解決行業市場、消費者市場中的痛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志成對星座前景充滿信心。
“鴻雁”星座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提供航空資料業務,可支援飛機前艙的安全通訊業務,併為航空器追蹤及應急處理提供可靠通訊保障,同時支援後艙寬頻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已與中國民航局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展“鴻雁”星座系統空管應用研究及機載寬頻通訊服務合作。
“終端不變、體驗不變”:個人智慧手機將直接進入衛星應用領域
面對大眾最關心的個人應用問題,謝雲表示,星座實現全球覆蓋後,個人智慧手機將直接進入衛星應用領域,支援使用者從地面網路切換到衛星網路,使用者終端不變、體驗不變。
按照規劃,“鴻雁”星座一期預計在2022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系統由60顆核心骨幹衛星組成,主要實現全球行動通訊、物聯網、導航增強、航空監視等功能;二期預計2025年完成建設,系統由數百顆寬頻通訊衛星組成,可實現全球任意地點的網際網路接入。兩期系統建成後,數百個“小鴻雁”可填補地球表面的通訊空白,構建我國自主“海、陸、空、天”一體的衛星行動通訊與空間網際網路接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