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有soul陪你
1
2018年的最後一天,一部電影的上映卻撩動著人們的心絃
畢贛導演《地球最後的夜晚》聖誕節當天預售過億,
可能大家對這個資料並沒有十分直觀的概念
像前段時間的漫威電影《毒液》首映日預售票房不過3230萬元,《海王》的首日預售票房則不過2877萬元。而同為文藝片的《百鳥朝鳳》總票房不過8694.98萬元,而《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畢贛的上一部作品《路邊野餐》累計票房647.46萬元
《地球最後的夜晚》成功打破了文藝片的預售記錄,連賈科長不遺餘力宣發的《江湖兒女》直至放映結束票房才不過七千萬,畢導的第二部電影卻憑藉著出色的宣發團隊成功抓住了一吻跨年的噱頭,電影在十二月三十一號21:50開場,影片結束時恰好就是零點零分跨年的那一刻。
開啟soul ,隨處可見一起影院跨年的邀約
《地球最後的夜晚》成功刷爆朋友圈,影院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大家都希望能與喜歡的人,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一吻跨年。
2
然而營銷終歸是營銷,導演到底希望在電影中表達什麼,卻很難為大眾所瞭解,畢竟宣發方式的大眾化並不能改編電影的本質,作為一個出道便以《路邊野餐》斬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年輕導演,加上湯唯黃覺和金馬老佛爺張艾嘉的加持,《地球最後的夜晚》從出生之日起便被打上了文藝電影的標籤,一部小眾的電影卻將大眾吸引到了院線,電影內容與觀眾審美的不匹配很可能會使電影在上映後迎來口碑的兩極化。
統計《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觀影群體,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
顯然,地球最後的夜晚與前任三的風格並不相同,而兩者即將面對的卻是相同的受眾,觀眾抱著商業愛情片的期待來到影院,面臨的卻可能是一個《刺客聶隱娘》類似風格的故事。
翻翻soul中關於《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瞬間,相比於認真欣賞電影的內容,更多的人是希望把它當做一種跨年的方式。
3
這也讓很多文青為之不忿,認為一個文藝片導演不應該做這種拉低身段的營銷,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麼?文藝電影就註定要小眾化麼?
以王家衛導演的回答為例,王導曾經說過他對於電影最初的印象,來源於他兒時的經歷,他剛剛跟隨父母移民香港的時候,每天要去電影院看幾場電影。他說那時候電影院根本不分什麼文藝片商業片,費里尼的新作會和好萊塢西部片、香港本地的喜劇片一起上映,觀眾同樣絡繹不絕。
"我們只是單純地喜歡看電影。那個時候我們去電影院就是為了電影本身。"
電影本身不應為自己設限,除了一味的迎合觀眾的口味之外,一些大導演也希望能以自己的作品教育觀眾,畢竟大多數人本身是頓感的,對電影的欣賞能力需要後天的培養,而這實際上是一個無意識的過程,有人說大陸出不了好電影,是這屆觀眾不行,實際上又何嘗沒有電影人本身的問題?
正如畢導面對記者提問時做出的回答,他希望 "從此他們的觀影經驗裡多了一部電影,可能很難理解,就像看一幅繪畫,等他們的生命經驗發生改變以後,他們肯定不會想起其他的電影,肯定會想起我的電影,因為我的電影是珍貴的電影。
4
相信很多人與地球最後的夜晚這部電影的邂逅都是無意識的,他們為了一吻跨年的噱頭走進影院,在昏昏沉沉中度過兩個小時,直到新年的鐘聲響起,他們困惑於畢贛導演大段的長鏡頭和魔幻現實主義的處理,彷佛看懂了些什麼又彷佛一無所有,然而這個夜晚將永遠留在他們的記憶裡,直到某一天,某個情景,某種情緒勾起曾經的記憶,他們在現實中回到故事裡,想起了這個夜晚的這部電影,發出一聲嘆息。
很多美好都在不經意間相遇,當時以為沒什麼,事後卻是最難忘的回憶,就如同青澀時的愛情,當時以為只是一個萌芽,漸漸成熟後回顧才發現走過了一切還是忘不了你,那些甜蜜的苦澀,初戀的悸動,你本以為愛情剛剛開始,實際上已經結束了,卻難以自知。
開啟soul中關於初戀的話題,隨處可見這樣的瞬間
正如soul 網友所說,我願意放下所有回到那個夏天
可惜,世上沒有時光機,有些錯過就是永遠的錯過,你再也回不去了
5
正如畢導在處女作《路邊野餐》中所表達的那樣,人生如此短暫,時間無窮,空間無限,我們彼此交匯,不過就像在路邊吃了個野餐,父子,母女,夫妻,朋友,一世姻緣,醒來後大夢一場,相遇的時刻是短暫的,而在相遇之前,卻已冥冥中做了很多準備,而當兩條平行線彼此交匯,需要的也許只是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樣的一部電影,戀愛鈴叮鈴鈴響起的一個契機。
我們曾在不同的星球
某一刻你走近我
叮鈴鈴,戀愛的鈴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