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元年倒計時:產業鏈進展到哪了?
9月28日,在2018年中國國際資訊通訊展上,IMT-2020(5G)推進組釋出了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的第三階段最新測試結果,第三階段NSA(非獨立組網)測試已全部完成,SA(獨立組網)測試也已全面啟動。
在此之前,GSMA9月中旬釋出的《移動趨勢報告》顯示:
中國、美國、韓國、阿聯酋都將於2019年開始推出5G商用服務;
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日本及其他超過10個亞太國家/地區、超過20個歐洲國家也將於2020年推出5G商用服務。
毫無疑問,2019將成為5G的商用元年。

那麼,從政府、運營商到裝置商,5G產業鏈的商用衝刺,目前進展到了哪一步?
【政府和行業協會方面】
1、GSMA預測稱,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5G市場,5G連線數達到全球連線數的1/3,其中物聯網將成為重要的爆發點。
2、不過,目前業界最關注的,還是中國的5G頻譜如何分配。

據TD產業聯盟祕書長楊驊透露,工信部已組織多次研計會,各方基本達成共識,有望於10月底之前形成頻譜方案並公開。
目前坊間傳聞的5G頻譜分配方案可能是:
(1)中國移動獲得2.6GHz和4.9GHz兩個頻段的共計300MHz頻譜資源;
(2)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獲得3.5GHz頻段附近各100MHz頻譜資源。

3、IMT-2020(5G)將按照計劃,繼續加快推進系統裝置、晶片、終端、儀表的開發和優化,全面開展系統和晶片終端的互操作測試。

4、整體總結及雜談觀點:
(1)產業化和商業化的進度都符合預期,中國2019年試商用,2020年大規模商用,基本沒有懸念。
(2)最重要的問題只有一個:頻譜,頻譜,還是頻譜。
【運營商方面】(本文主要關注國內三大運營商)
1、中國移動
目前,在上海、杭州、廣州、蘇州和武漢5個城市,中國移動每城市安排了不少於100個站點,並已完成外場NSA測試,正在進行SA的實驗室測試工作。計劃明年開始進行SA的外場測試和第二階段的友好使用者測試。

依託發改委專案,中國移動將從2019年上半年開始,在12個城市開展9大類5G應用示範。
2、中國電信
9月18日,中國電信已正式啟動Hello 5G行動計劃。

目前,中國電信的5G試點城市已經從首批的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6個城市擴充套件到17個。

3、中國聯通
目前,中國聯通在北京、雄安、瀋陽、天津、青島、南京、上海、杭州、福州、深圳、鄭州、成都、重慶、武漢、貴陽、廣州16個城市開展5G規模試點,計劃於2019年預商用,2020年規模商用。
9月29日,中國聯通5G創新中心在成都揭牌。在此之前,中國聯通已經成立中國聯通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5G聯合創新實驗室、5G+AI聯合實驗室等5G相關機構。
4、整體總結及雜談觀點:
(1)在"無限流量"競爭格局下,三大運營商更緊迫的問題,不是加快5G建網,而是調整5G形勢下的新經營模式,儘快找到新的收入引擎。
(2)運營商的5G網路投資變現壓力,將會進一步向上游廠商傳導。
(3)如果傳聞中的電信與聯通重組成真,則電信和聯通的5G計劃也將面臨調整。
(4)雖然通訊行業承壓,但5G對其他行業的拉動效能,將遠超以前任何一代通訊技術。這將是運營商的主要機會所在。

(5)不過,如同通訊世界總編劉啟誠所說,目前通訊行業的人更多還是在從技術角度"想像"行業應用。未來運營商如何與垂直行業的廠商合作與博弈,將會是新商業模式的成敗關鍵。
【裝置商方面】
1、華為
9月25日,華為官網發表宣告稱,華為與義大利運營商TIM和Fastweb合作,推出首個符合3GPP標準的商用5G基站,並將其投入商用。
這是華為在5G商用化的最新進展。
據華為無線網路5G產品線副總裁甘斌透露,目前,華為已經在全球簽訂超過50個5G合同。

在技術上,華為在5G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在5G組網架構、頻譜使用、空口技術、原型機實現和外場驗證等多個領域都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主導的Polar Code、F-OFDMA新空口、UCNC上下行解耦等技術都已被5G國際標準接受為核心技術。
按照計劃,華為將於2018年9月30日推出基於非獨立組網(NSA)的全套5G商用網路解決方案,於2019年3月30日推出面向獨立組網(SA)的5G商用系統。2019年初,華為還將推出支援5G的麒麟晶片,並在2019年6月推出支援5G的智慧手機。
2、中興通訊
截止8月底,中興5G測試已經趕上國家的內外場測試進度。在第三階段測試中,中興通訊首家完成了3.5G、4.9G頻段非獨立組網的全部測試。
目前,中興通訊擁有完善的SA方案,已經推出了端到端全場景的5G系列產品,已經能夠全面滿足5G核心網的商用網路部署需求,具備試商用能力。
在本次通訊展期間,中興還展示了業界最輕最小的低頻AAU,首個完成26GHz外場測試的高頻AAU等最新5G商用產品。
除了中國三大運營商以外,目前中興已在海外與包括Orange、Telefonica、Wind Tre等在內的20餘家高階運營商開展了5G測試與預商用合作,並部署了10多套5G核心網實驗局
3、愛立信
截止2018年9月,全球的5G商用合同,一共有17個。
其中,愛立信獲得7個(AT&T、Verizon、T-Mobile、Sprint、沃達豐德國、瑞士電信、SK電訊),是獲得商用合同最多的裝置廠商。

愛立信的5G商用合同主要來自北美市場。
就在9月中旬,T-Mobile US與愛立信簽署了一份價值35億美元的多年期5G網路部署合同,這是T-Mobile US簽署的第二個5G大合同,是迄今為止最大的5G訂單。
此外,美國其它三大運營商AT&T、Verizon、Sprint也都已先後將愛立信列為5G供應商之一。
目前,愛立信已經可以提供從無線、傳輸、核心網到運維所有環節在內的端到端5G商用成熟產品,可滿足運營商對網路擴充套件性、可用性、高效能和低延遲的需求。

在中國,愛立信已經完成了中國5G第三階段的NSA所有相關測試、SA端到端系統核心網測試、和SA端到端系統基站基本功能測試,並與三大運營商均展開合作。

4、諾基亞
在第三階段測試中,諾基亞是唯一一家用第三方終端裝置完成整個測試的企業。
目前,諾基亞已經與遍佈全球50多家運營商展開5G的探索和實驗合作。
今年7月,諾基亞與中國移動簽訂了10億歐元框架協議,在5G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其後,T-Mobile也宣佈和諾基亞達成一項價值35億美元的5G裝置供貨協議。
諾基亞提供完整的5G端到端方案,覆蓋了無線網路、網際網路協議(IP)、光傳輸網路、分組核心網路、服務平臺以及與系統相關的其他軟體和服務。
5、整體總結:
(1)與美國達成和解,走出制裁陰影后,中興已在5G領域快速發力,無論技術、產業化還是商業合作進展,都已經回到正軌。
(2)近期,繼美國之後,印度、澳大利亞的5G市場先後宣佈禁止中興和華為參與,這對於兩大中國裝置廠商來說,都是巨大挑戰。
兩極化的5G市場格局已經不可避免。
當前最重要的,一是降低核心元器件的依賴,二是調整戰略重心,抓住視窗期,搶佔歐洲、東南亞等中間市場。
(3)愛立信和諾基亞成為新形勢下的主要受益者,尤其是在4G階段佔據優勢的愛立信。
其原因在於:
目前僅有少量裝置商能提供端到端的5G成熟產品,新進入者難以對裝置巨頭形成市場威脅。在中興和華為難以參與的形勢下,諾基亞和愛立信有望在相關市場獲得更大的份額。
同時,歐美運營商早期普遍採用NSA架構,所以需要依託4G基站和4G核心網工作。愛立信、諾基亞都已經支援運營商當前使用的4G裝置和頻譜,通過軟體方式快速實現平滑流暢的網路遷移,從而充分利用當前的基礎設施,快速引入和擴大5G覆蓋,降低投資風險。
這將使它們在4G市場上的份額,轉化為5G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比如,已經與愛立信達成商業合同的AT&T,在它的4G現網無線網,愛立信的份額就達到了65%。
(4)留意三星。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電子也已經重新出現在Verizon等運營商的裝置供應商名單中。
8月8日,三星電子更已宣佈將5G作為三星的四大未來業務之一,並計劃投資數萬億韓元。
雖然目前三星仍遠遠落後於四大裝置廠商,但它的殺入,確實有可能在部分市場帶來新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