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礦機公司到晶片設計公司,解密位元大陸高業務發展的X密碼
文/周興斌
9月26日晚,位元大陸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遞交了自己的招股說明書,它也將有可能成為全球 ofollow,noindex">區塊鏈 行業第一家通過首次公開募股方式走向資本市場的公司。成立於2013年的位元大陸以製造和銷售比特幣礦機起家,而在包括筆者在內的公眾的一貫認知當中,這一業務也是位元大陸一直以來的標籤。
然而從遞交的招股書來看,如今的位元大陸已不只是一家制造和銷售比特幣礦機的企業,作為全球最大的基於ASIC晶片的加密貨幣礦機公司,位元大陸已然成為中國第二大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
一步一個腳印: 晶片研發歷程久矣
事實上,從來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當我們感慨位元大陸成為中國第二大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時,自然無法忽視位元大陸一路走來的IC設計歷程。
時間回溯到2013年11月11日,此時的位元大陸只不過是一家成立不足6個月的初創公司,但卻自主研發了55nm比特幣挖礦晶片BM1380,以及基於BM1380晶片的螞蟻礦機(ANTMINER)S1,這也是第一代螞蟻礦機,同時也實現了投入使用。
到了2015年年初,詹克團研發推出搭載BM1384晶片的第五代螞蟻礦機(ANTMINER)S5,而這一大的技術突破也奠定了位元大陸在挖礦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2016年,位元大陸又釋出了搭載BM1387礦機晶片的螞蟻礦機S9,得益於這一技術突破,據2017年 媒體 方面的報道,其晶片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143億元人民幣,而這也意味著位元大陸成為了僅次於華為海思的中國第二大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
今年9月,位元大陸正式推出7nm自研晶片,完成晶片工藝上的突破。單顆晶片整合多達10億個電晶體,在演算法上也進行了優化。晶片採用獨有電路結構和低功耗技術,能效比將低至42J/T。可用於挖掘比特幣(BTC)、比特幣現金(BCH)加密數字貨幣,堪稱行業的又一里程碑。
我們通過橫向對比不難發現,位元大陸的7nm晶片能效比為42J/T,僅從能效比上看,水準明顯優於目前國內市面上同種工藝的晶片。
而除了礦機晶片以外,位元大陸同樣也有嘗試在AI晶片方面進行佈局。從2017年位元大陸第一代晶片問世,2018年3月第二代AI晶片量產,目前規劃的第三代晶片也預計將在2018年底問世。
事實上,在礦機晶片方面的深厚積累,也為如今位元大陸發力AI晶片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在實踐中發現,礦機使用的類似的ASIC專用晶片技術、帶來強大算力的晶片設計方法,適合目前AI行業處理海量資料的急迫需求。
由此可見,從最早的研發成功再到7nm自研晶片引領行業技術變革;從礦機晶片再到AI晶片;從0到1,再從1到N,這一系列發展軌跡足以證明了位元大陸從成立伊始一直都在穩步發展,也積累了眾多晶片研發的成功經驗。
由技術研發到供應鏈管理的全面發力: 晶片業務高歌猛進成為必然
凡事皆有因果,晶片業務的高歌猛進,位元大陸自然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武功祕籍”。
企業經營的經營之道總有一定的倫理,而倫理其實意味著一種價值觀。不僅僅是業務上的傾斜,還包括文化上的統一。譬如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百度的技術,這些都是它們各自發展遵循的倫理,也可以稱作為企業基因。
價值觀決定發展戰略,戰略思維,是一個企業實施戰略要關注的原則及方向性思考,對企業的各項行為活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家企業的價值觀念往往有著非常濃重的創始人特色,位元大陸共同創辦人暨共同CEO詹克團,於2001年7月獲得中國山東大學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士學位,並於2004年8月獲得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的碩士學位。
詹克團在積體電路行業擁有近15年管理和運營經驗,並擁有深厚的技術專長及對ASIC晶片開發的敏銳洞察力。因而位元大陸具備與生俱來的技術基因,因而可以設計出自己的挖礦定製晶片,讓位元大陸有了成為世界最大的比特幣晶片和礦機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可能。
如今看來,詹克團及其團隊的研發能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6-9個月的晶片推出效率,足以看出團隊的專業性和研發實力。而得益於高效的研發效率,這也使得位元大陸能夠長期走在行業的前列。
除此之外,長期以來對技術的大量投入以及對人才的重視和補充是位元大陸技術領先的又一重要原因。
截至2018年上半年,位元大陸共有2594名員工。大部分核心員工畢業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一流大學,辦公地點主要是北京。其中,研發團隊有840名全職工程師,佔比超3成。位元大陸對研發團隊成員的招聘有極高要求,其中40.95%擁有博士或碩士學位,54.05%擁有學士學位。
2594名員工,研發人員佔比超3成,足以看出位元大陸對人才儲備和培養的重視,這也為其晶片業務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援。
除此之外,供應鏈對晶片研發生產的影響非常大,價值鏈會向價值網路演化,合作伙伴之間通過資源的對接和分享,形成網狀連線關係。對於位元大陸的供應鏈管理而言可以分內外兩部分來分析:
從外部來看,位元大陸也積極尋求優質穩定的供應鏈資源。今年六月,位元大陸創始人詹克團密訪臺積電、力晶等供應鏈夥伴,尋求為新一代高效能挖礦晶片展開合作,受到力晶創始人兼CEO黃崇仁,以及當時即將升任臺積電總裁的魏哲家親自接待,這體現了兩家公司對位元大陸的重視。
從內部自身的管理模式來看,位元大陸在人才培養、產品&工程師的合作研發、硬體生產流程、工程樣機階段、生產環節的把控以及良品率方面都有了十分成熟的體系。除此之外,在產能、產量的設計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把控,顯示出了其較高的供應鏈管理水平。
成功不能模仿,但成功的經驗往往具備普適性。位元大陸從技術研發的重視到內外部供應鏈的完善,使得其具備了晶片設計的各項要素,具備成功者所應有的素質,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這也讓其成為了中國第二大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
技術壁壘凸顯: 企業未來想象力無遠弗屆
伴隨著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整個 商業 社會也由模式驅動向技術驅動進行轉型。 從多個維度來看,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才能真正搶佔未來的制高點,湧向時代的“浪潮之巔”。 透過一直以來位元大陸在晶片設計方面的表現,這也讓我們對其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一方面,目前位元大陸已經具備了業內領先的晶片研發經驗和能力,擁有完善的研發機制和供應鏈體系,而且還在不斷的進行投入,鞏固自己的領先優勢。這也讓後來者很難對其實現超越,畢竟技術研發能力、晶片好壞其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不是誰都具備技術基因的。強如騰訊,也多次折戟在電商的征途上;大如阿里,也屢屢因為 社交 飲恨。
而且技術壁壘難以攻克,不像模式,容易複製,這種優勢也會成為位元大陸最大的壁壘所在。除此之外,基於之前技術的領先,位元大陸已然在市場上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口碑,打入了使用者心智,實現了規模化,而使用者心智一旦確立往往很難發生改變,這也成為了位元大陸技術領先的又一壁壘。
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要素,核心技術與主營業務之間的強關聯屬性,位元大陸不僅僅是晶片技術的提供方,同時也是硬體的銷售方,產業上下游實現很好的協同和打通。而尋求外包的礦機企業首先在核心技術上就落了下乘,而且相對於獨立研發晶片的企業可以實現邊際成本遞減,那些尋求技術外包的公司永遠都得受制於技術成本,長期以往,行業馬太效應也會愈發顯現,更多的資源也會流入位元大陸這樣的頭部玩家。
技術驅動的列車還在不斷向前行進,新的一波技術革命已經吹響了衝鋒的號角。正如前面所介紹的那樣,作為IC設計公司的位元大陸目前在AI晶片的研發方面已經初露鋒芒,“技術範兒”十足的位元大陸也將憑藉自己的努力率先搶佔新技術所帶來的商業紅利,這在未來也將為其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作者:周興斌, 微信 號:wx1141688,公眾號“周興斌”,歡迎署名轉載。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知名 科技 自媒體 。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網易看點簽約自媒體作者,2017年度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數碼 家電 的產業融合,文章在砍柴網、介面、今日頭條、搜狐、騰訊、新浪、網易、Donews等50餘家平臺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