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bat的選擇困境
國內的BAT三巨頭在網際網路領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三巨頭,但巨頭也有巨頭的苦惱。
三巨頭跟那些苦苦掙扎在生存線的初創公司不一樣,bat三巨頭是兵多將廣、彈藥充足。
看上去,bat三巨頭好像市場上什麼機會都能抓住。
但問題是:三巨頭再龐大的資源,可是也只是相對市場其他公司相對多而已,也並不是無限彈藥的,畢竟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呀!
但怎麼辦呢?只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按照曾在阿里巴巴的曾鳴的說法是:戰略就是選擇什麼機會,放棄什麼機會。
很簡單,資源是相對有限的,但市場上的機會卻無限無窮。有大的機會,有小的機會。
對於巨頭而言,想抓住所有機會的後果就是吃力不討好。
就像以前沒開放的騰訊,什麼都做、又好像什麼都做得不是很好。可謂惡名昭彰。
這些都不是致命性要素,更致命的是:你抓住了100個小機會,卻沒抓住1個超級大時代機會。
就像pc時代的百度,在移動網際網路浪潮將要襲來的時候,百度ceo李彥巨集卻認為當時的智慧手機有太多缺點,導致現在百度掉隊於騰訊和阿里巴巴。
bat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越發意識到一件事:要不惜一切代價抓住下一個時代性機會,哪怕放棄一些小機會都在所不惜。
所以,像百度現在的策略是全面all in AI,全力發展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把百度外賣業務賣給餓了麼和其他o2o業務出售了,專注發展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