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嬗變
編者按:
2018年謝幕曲已奏響,回望網際網路金融業的2018年,第三方支付“強監管”態勢未減,“斷直連”加速推進,“雙寡頭”格局穩固;三方財富管理經歷長足發展,風險敞口逐漸暴露;消費金融迎政策鼓勵,場景依舊為王;P2P網貸快速出清,備案成為首要目標。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2019年呈現在大家面前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又將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消金之變:分化加劇
◎記者餘繼超
政策鼓勵下,消費金融將經歷怎樣的變化?
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判斷,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巨集觀背景下,對消費金融的鼓勵政策仍會延續,大概率還會進一步加碼。基於此,銀行系持牌消金機構將繼續鞏固其市場主導地位,消金巨頭則會繼續實施金融科技開放平臺戰略,而創業型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平臺由於在資金和獲客層面不具優勢,將延續寒冬態勢。
薛洪言預計,2019年銀行等持牌機構與創業型平臺之間,一進一退,分化會進一步加劇。“消費金融機構一方面應抓住三四線以下的下沉市場的消費升級紅利,繼續發力當前的消費分期業務;另一方面,在一二線城市,應加速對教育、娛樂、旅遊、住宅等方面服務型場景的佈局。”薛洪言建議。
網貸天眼分析師李鵬飛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未來消費金融機構可能在服務好一二線城市人群的基礎上,進一步深耕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隨著消費升級的浪潮,將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潛力挖掘出來。
融360大資料研究院金融分析師李萬賦也預計2019年消費金融行業仍將呈現穩步增長、分化發展的勢頭。李萬賦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持牌機構的資金優勢將越發明顯,非持牌頭部平臺的場景、流量優勢更“牢不可破”,二者在消費金融業務中的“統治性”地位將越來越鞏固,“市場留給非持牌、非頭部機構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面對越來越年輕化的客群,消費金融機構最重要的還是強化場景滲透,能夠主動切入年輕人的生活消費場景,推出真正貼合年輕人口味、特點和需求的產品,未來消費金融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仍然基於流量和風控。”李萬賦表示,“以風控和流量為導向的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充分適應當前的政策和環境,輔以更加智慧化科技化的手段,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將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易觀高階分析師王蓬勃在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也表達了與李萬賦相似的觀點。王蓬勃稱,在監管條例出臺以後,消費金融行業仍然會維持偏緊的狀態,消費金融市場進一步向頭部集中,小平臺將出清。
王蓬勃表示,未來消費金融的最大藍海還是對風控的完善和挖掘,消費場景仍然集中在3C、長租公寓等行業中,未來擁有更多地推和線下店的行業在發展消費金融時將更有優勢。
馬上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則認為消費金融行業正在邁入與科技加速融合、科技與金融場景緊密結合、積極創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趙國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整體來說,消費金融行業呈現以強大技術能力為驅動的平臺化運營方式,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的用心服務理念,以“長尾人群”為目標的精準市場定位,以“輕資產”為動力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以“輕結構”為特色的經營管理體系及以場景經營為手段的獲客模式六大發展趨勢。
趙國慶指出,服務大眾的普惠金融能力,開放平臺能力,高效價值傳遞能力,資料驅動能力及消費場景適配能力是平臺構建消費金融場景的五大關鍵科技能力。
網貸之變:“醞釀”重生
◎記者餘繼超
不同於消費金融業的“藍海暢想”,2019年對於P2P網貸而言,似乎是一個“殘酷年”,對絕大多數中小網貸平臺而言,似乎更是一個“生死年”。
微貸網創始人兼CEO姚巨集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2019年網路借貸行業將進入合規檢查攻堅階段,監管趨嚴,平臺數量將進一步下降。
網貸天眼資料顯示,目前在運營的平臺數在1600家左右。李鵬飛預計,2019年還會有至少半數平臺或主動或被動地退出行業,“2019年監管方面會引導規模小、經營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差的平臺退出行業”。
融360大資料研究院分析師呂佳琦對記者表示,2019年網貸行業的合規及備案依舊是重點,經過2018年的篩選及出清,目前行業僅剩下1000餘家正常運營的平臺。
據融360大資料研究院不完全統計,1000餘家正常運營的平臺中只有500多家提交自查報告。“未來獲得備案的平臺也只會在這500多家中產生,預計未來能拿到備案的平臺可能不超過200家。”呂佳琦稱。
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認為,2019年行業洗牌的趨勢還會延續,但不會再像2018年這樣慘烈,多數平臺會相對良性退出。“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即便通過了備案,也不意味著平臺就進入保險箱,相反,平臺更像是活在聚光燈、放大鏡下,一舉一動將接受更多的監督,需要走好每一步。”鮑建富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人人聚財創始人兼CEO許建文也表示,“可以確定合規檢查後期行業還會經歷一輪洗牌,最終留下的平臺可能僅僅一兩百家。”許建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預計2019年監管會進一步權衡地區風險範圍,重點平臺重點關注,重點問題重點考察,平臺規模、違規存量化解、資金池等將是監管關注的關鍵點。
薛洪言認為,備案與監管是影響網貸2019年走勢的最大不確定性來源。備案之後,P2P行業的空間還要看監管對行業的定位和規則,如果參照類銀行機構進行監管,P2P業務規模將受到資本金的制約,預計市場空間會進一步萎縮;如果仍然嚴格執行資訊中介的定位,P2P業務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會成為各方佈局百萬億級資管市場的入場券,變得炙手可熱。
網貸正經歷寒冬,轉型金融科技似乎成了網貸平臺的“救命稻草”,對頭部平臺而言,前景也依舊可期。
作為頭部車貸平臺微貸網的舵手,姚巨集對網貸行業的發展很有信心。姚巨集表示,網貸行業還很年輕,中國汽車金融滲透率仍低於30%,需求仍是巨大的,藍海存在於每一個細分領域需求的挖掘和滿足上。
李鵬飛指出,在合規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網貸平臺將會向金融科技轉變,通過運營大資料分析、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提升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風險控制和使用者服務,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平臺競爭能力。
許建文也表示,在行業“三降”的階段性要求下,平臺必須具備精細化運營能力,即用更低的成本產出更高效能。金融科技在其中作用突出,未來也將是網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張凱認為,未來,C端和小B(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市場和大端市場都還存在機會。C端和小B市場方面,目前中小企業、個體戶融資難問題仍存在,市場中還是有大量潛在需求。
支付之變:有立有破
◎記者付碧蓮
2019年1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正式實施;《關於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中規定的備付金100%集中交存也將在2019年1月14日實現。
“2019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出清狀態將延續。在競爭不斷加劇的情勢下,科技能力的重要性將會進一步凸顯,行業寡頭效應加劇。”北京某第三方支付行業CEO古凌(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嚴監管常態化
要說,如今擺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眼前最大的挑戰,非“斷直連”和“備付金全額交存”莫屬。
中金支付相關負責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2019年第三方支付受到的監管將更加嚴厲。
首先,對反洗錢的重視程度將大幅提高。受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驗收的影響,人民銀行對反洗錢工作的重視程度將大大提高,近兩年先後下發3號令、235號文、301號文等對反洗錢工作進行規範。由形式合規向實質合規轉變,夯實高管的責任,加強檢查和處罰的力度,落實雙罰制。2019年反洗錢的現場和非現場監管將增加。
其次,對KYC(即充分了解你的客戶)的要求將趨嚴。由於支付行業競爭激烈,且部分從業人員水平有限,很多支付機構的KYC流於形式,支付介面被挪用已成為很普遍的現象。2019年監管部門或將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管理要求,甚至要求商戶拓展、審批人員承擔連帶責任。
再次,斷直連繼續落實。支付機構向網聯切量將進一步落實,支付機構間的通道和價格更趨向於同質化,競爭將進一步白熱化。拼通道、拼價格將向拼服務轉變。
最後,針對備付金的創新和監管將進一步加強。通過備付金結算方式的調整,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或者獲得其他方面的一定收入。而監管部門也將對可能存在的漏洞進行彌補。
2B端競爭加劇
所謂“有立有破”,就第三方支付行業來說,“立”就是監管部門的各項政策將行業的規矩立了起來;而“破”就需要從業機構在業務上持續精進並尋求新的突破。
“監管不斷完善,市場更加成熟。依託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支付行業整體向好。”匯付天下總裁穆海潔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支付的下半場已開啟,未來考驗的是支付機構的科技應用、資本助力和資源整合的能力,其中科技是重中之重。”
中金支付相關負責人指出,支付與應用場景將會不斷融合,創新出新的業務模式和產品,這將為第三方支付未來發展贏得更多的競爭主動權。目前C端使用者已被充分挖掘,短時間內行業格局不會有大的變化和影響,因此向2B領域縱深發展,將是支付機構的一個重點佈局方向。“B端市場潛力巨大,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競爭也越來越激烈,B端這一藍海市場也會逐漸變成紅海,交易將進一步向行業頭部企業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