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詳解迷你倉:千億市場,悄然興起
個人儲存倉:開發前景非常值得看好,保守估計中國市場更是千億級別的。
來源/物流指聞(ID:wuliuzhiwen)
作者/王飛(微信:wf334516954)
離2018年結束還有最後3天,即將迎來2019!也是我從事快遞物流、儲存行業的第20年。今天我不談快遞、物流、雲倉更深的話題,就聊聊關於個人儲存這個話題。
那麼什麼是個人儲存呢?我們看看它的由來、市場、消費者的使用情況,看看它到底與我們有什麼樣的關係。
一、個人儲存市場的背景與現狀
(一)國外市場成熟期
什麼是個人儲存倉?個人儲存倉被稱之為“迷你倉”,也可被稱為“自助倉”,最早出現在歐美國家,經營者會將一個個大型的倉庫改造成若干間小型倉庫進行出租,並在其中放置儲物櫃,主要用於給客戶寄存各種傢俱雜物、換季衣物、閒置書籍、文件裝置等。
雖然個人儲存服務在國內還是件新鮮事,但在國外一些國家中這已是一個成熟的大市場。人們由於居住面積小、換季、搬家、裝修等原因會將暫時用不到卻還有價值的物品放到自助倉裡,代價則是需要交一定的租金。根據調研,大概念下的個人儲存服務在美國的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人民幣、總儲存面積超2億㎡。絕大多數人在大學時就開始接觸和使用這類服務。許多國外創業者也在嘗試將個人儲物與網際網路手段結合,但由於市場分散、地域限制等原因,行業各玩家分庭抗禮。
(二)國內市場萌芽期
國內情況則恰好相反,雖然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為集中儲存提供了好土壤,但儲存業務的服務物件仍以大企業為主,個人儲存服務較少。而事實上,許多國人也同樣有著儲物空間小,個人物品又日益增多的痛點,尤其體現在一二線城市。2018年,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個人儲存倉網點達到500多處,一線城市擁有十幾家品牌,而部分二線城市也已經開始滲透,城市網店涵蓋最多的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成都、武漢、天津。最早的一批連鎖個人儲存倉品牌出現於2011年前後,2014年呈現集中增長。也是在2015年,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熱潮,出現了第一批基於手機下單O2O個人儲存倉企業。因此,2014年可以稱之為中國個人儲存倉行業開始興起的元年。
(國內市場主要個人儲存倉概況)
兩相比較,在美國人力成本高,又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所以他們崇尚自助服務,個人儲存倉的玩法更加普遍。許多這種模式的公司也都拿到了不錯的融資,且有多家公司上市。在中國,使用習慣上與美國有較大差異,中國消費者已經非常依賴強大的物流服務了,更願意上門服務(如快遞上門、滴滴打車、外賣平臺上門服務),而需要使用者自己上門送到個人儲存倉的體驗感會比較差。
二、個人儲存倉與我們的關係
國內有些同類項目,名字取為XX迷你倉、自存倉之類的。但國內使用者有些迷糊,倉庫?放啥的?我為什麼需要一個倉庫?但是一說收納箱,使用者立馬明白,我家東西那麼多,可以作收納、整理、過度儲存使用,騰出更多空間。
一個現狀,北京四環內、上海中環內均價都朝著10來萬去了,這麼貴的房子,放不用的東西,成本太高。但家裡這些暫時不用的換季衣物、品種繁多的鞋子靴子、羽絨被棉被、常年不看的書籍、登山裝備、滑雪板、留為二胎準備的母嬰用品等,為了節約家裡的空間,可以將它們存放在市面上的個人儲存倉,這些個人儲存倉在一二線城市都會有,一般都在離你小區5公里範圍內的地下室以及散落在各創意園區或寫字樓內。你可以送過去或者致電他們上門收貨,需要的時候你再取回,一般來說都是按月收取費用的。
三、個人儲存倉應用場景
目前這些個人儲存倉一般都在離你小區5公里範圍內的小區地下室,以及一般散落在各城區的創意園區或寫字樓內,使用者畫像為年齡集中在20至35歲之間,女性使用者居多。
1、大學生人群:
每年畢業的日子歡欣而又傷感,莘莘學子離開校園不僅是走向一個全新的社會,還要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從宿舍離開,選擇留在了本地的城市,卻沒有了宿舍的收留。跟隨自己多年的家當,隨之也沒了容身之地。
2、動遷戶、搬家族:
拆遷或置換新居,不想給家人添麻煩,租了房子,又放不下原來家裡的林林總總物品,找個地方臨時堆存下,過渡後再取回。
3、蝸居族:
大城市生存不易,家裡又很擁擠,一些老物件佔據著大把空間,但裡包含了很多珍貴的情感回憶,不忍丟棄。
4、常年出差人群:
參加工作才幾年,收入有限,在外打拼租住著不大的租賃房,工作上又經常需要出差,一出去幾個月,空著房間不住,浪費2、3個月的房租,很是心疼。
5、二胎家庭:
喜提二寶的訊息從天而降,高興的同時想著本要處理的大寶玩具、衣物甚至有紀念意義的物品要暫時寄存了。但家裡已經堆無可堆,等待二寶出生還有大半年時間,喜憂皆至。
6、購物狂:
喜歡購物的年輕太太被老公嘮叨衣服、小家電、化妝品太多,看著還容易鬧矛盾,同時又擠佔家裡太多空間。
7、中小型企業:
辦公室面積不大,有些在核心商務圈的更是寸土寸金,特別一些律師事務所、財會公司、銀行票據等有大量檔案及閒置電腦文具等儲存需求的,但在短時間內又無法協調解決。
四、關於收費和懶人經濟的行業應用
現在很多個人儲存倉公司採用自建倉、自營物流或聯合物流公司運輸,整個市場收費很亂,並沒有統一服務標準。而且上門服務的有很多隱性收費,舉例在杭州:個人儲存倉還不算普及,目前主要是樂存以及樹袋熊兩家,市場尚在開拓中。樂存創始人閻峻表示:開一家300平方米的門店,含租金成本大約是80萬元左右,按照他的測算,當整體體量達到8000至10000立方米左右,就能實現盈利。
(個人儲存倉行業官方對比資料)
換言之,類似樂存按月收費模式的倉,收益才有保障,才有盈利的可能。因為從先期的租房+消防的改建+裝修+倉箱體的安裝會投入大量的資金,若購置商業用地並改造為個人儲存倉,其投資回報週期為9.5年,內部收益率為10%(尚未計算土地本身的升值收益);若為租賃後改造再出租的二房東模式,其投資回報週期4.5年,內部收益率為30%左右。
運輸方面,他們很難做到自營,如果搭建自營配送,又要覆蓋一線城市的全市區域,快速上門,勢必就要投入龐大的配送車輛以及人員。單量不穩定和倉庫位置受限的情況下,很難服務到位。這個行業需要規模效應,只有倉庫越多,配送點越多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大多數個人儲存倉選擇自助倉模式(引導客戶送到門店或者他們的寄存)。
(市場上某兩家個人儲存倉運輸收費)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我們很多人其實都願意足不出戶將事情給辦了,如果可以在手機上下單,有人直接送空箱上門,在1小時上門來打包裝箱帶走 ,放在一個安全的倉庫,等你需要的時候,手機上再操作取回,需要時再給你送回來,當然了,你只需要按天向他們繳納儲存費用(而非按月計算)。移動網際網路這麼發達,其實使用者最關心什麼?就像滴滴打車和外賣一樣方便,符合時代特徵:懶人經濟。
(2018年懶人消費資料)
舉例滴滴:其實使用者更多關心是不是快速、安全、方便,價格要比出租車優惠最好,至於是比亞迪還是榮威車或者同價位車來接我,我並不是很關心(專車除外,當然也要付出更多費用)。而外賣同理,使用者只關心點的餐是不是價格合理,有沒有優惠券抵扣,配送是不是及時,至於是什麼配送員來送大多不會關心。
如果使用者需要儲存,其實更加關心是安全、方便、快捷、省心、省錢。並不關心你是汽車還是電動車取運,更關心能不能不能快速上門,不用自己搬下樓,收費是不是優惠而且透明,寄存的東西是不是安全,需要取回時是不是快速方便,同城異地是不是隨存隨取,費用是不是可以按天收費等等!因此,我相信未來的個人儲存一定是線上可以全部操作,使用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寄存、取送。
個人覺得未來的個人儲存倉發展應該是可移動的儲存,現在每個人基本上都有微信,模式應該是:微信小程式(或APP)下單支付+極速上門服務+免費箱體保管+贈送保險+隨存隨取(儲存按天計費)。使用者一鍵下單,沒有隱形收費,隨時隨地知道所儲存的物品在哪裡,需要取回(提前取回)時,一鍵取回,退還多付部分儲存費,而且可以同城存同存取,異地存異地取,全程手機操作完成,簡單方便。
五、個人儲存倉的物品安全問題
在地下室、創意園區、寫字樓內的個人儲存倉、迷你櫃,如好易倉、大眾迷你倉等採用指紋、密碼開鎖,每個過道都有監控,購買合適的保險來確保貨物安全。
而類似“去那存”的移動個人儲存倉,每個配送員上門需要當面查驗是否有違禁品(下單時有違禁品告知),平臺提供單箱免費2000元的保額(超過部分使用者可自行選擇投保),驗收完畢後箱體配備專用一次性箱鎖緊固。到達倉庫後,所有箱體不開箱儀器查驗,包括 X 光檢測、質譜儀檢測等(如查驗有違禁品會及時通知客戶返回)。倉庫還配備多種電子裝置實時監控倉庫狀態。包括全方位多角度24小時的監控攝像、運動感應、紅外感應、煙霧感應、溫度控制、溼度控制等。
六、預測趨勢:短期的增長和長遠的巨大市場
香港個人儲存倉從發展到現在300多億的市場規模,用了將近15年左右的時間。每個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濟社會情況。中國加速崛起的二線城市、不斷增強的人口流動性,以及大城市市中心居高不下的房價走勢,這一切都似乎預示了中國內地市場將超越歐美過往的所有發展歷程。而促使個人儲存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將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一)龐大的流動人口
據預測,到了2025年,中國的一線城市將達到10座,除了北上廣深,南京、杭州、蘇州、重慶、西安等大型二線城市將躋身一線城市。屆時,年輕人的就業選擇將變得更為廣闊,雙城乃至多城生活將成為普遍狀態。人們在城市間的往返將拉動公寓市場上的短租需求,同時物品寄存作為短租人群的生活服務補充也將成為趨勢。
(二)買房和租房消費行為發生變化
在可預見的五年時間內,一線城市的核心地帶的房價將維持在緩慢上升通道, 雖在政策的指引下可能出現小幅回撥,但大幅下滑幾乎不可能。房價的居高不下,使得越來越多的22至35歲的年輕人選擇租公寓居住,而由此帶來的公寓空間和生活品質間的矛盾將日益凸顯。物品儲存作為釋放空間、保證生活品質的生活方式將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接納。
(三)生活品質的提升
在接下來的五至十年過程中,95後乃至00後的年輕人將成為職場中的中流砥柱。而移動網際網路O2O環境中長大的他們,是注重品質生活的一代。不追求價效比、為品質生活買單將成為他們消費觀念的主流。這一批年輕人的消費將越發地接近目前個人儲存倉的中產階級客群。
結語:
從城市特點上來說,上海、北京、深圳與歐美城市有許多共同特性,生活成本都很高。個人儲存在發達國家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平均每個住戶擁有1.5立方米的個人儲存空間。在歐美的個人儲存都是自助的,等於是你自己在倉庫區租一塊地,自己用。但是中國使用者還沒完全接受這個東西,市場還處於教育使用者的早期階段,開發前景非常值得看好,保守估計中國市場更是千億級別的。
另外,隨著2019年5G來臨與人工智慧ai技術、智慧家居的應用,如果使用者在平臺上不只是存貨,還能將更新迭代後的好用有價值的舊物買賣進行結合(如閒魚和轉轉做二手C2C模式),這無疑是在個人儲存倉的千億市場上嫁接了一雙渦輪增壓的翅膀,翱翔空間更是無限想象。
本文作者:王飛(微博:@王飛-儲存物流與供應鏈,個人微號wf334516954)
資深物流人,1998年從事快遞行業,20年快遞、物流、配送、三方儲存行業經驗。現任:去那存聯合創始人兼CEO,上海倉谷供應鏈總經理,上海諾特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來源/物流指聞(ID:wuliuzhiwen)
作者/王飛(微信:wf334516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