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懷才當遇網-年輕時一味追求高工資,會給自己帶來什麽?

懷才當遇網-年輕時一味追求高工資,會給自己帶來什麽?

發展 市場 做到 年輕人 期貨 留下 人的 決定 這一

年輕時一味追求高工資會給自己帶來什麽?這樣有利嗎?

這是最近知乎上一個很火的問題,有支持年輕人追求高工資的,也有反對的,無論從那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選擇追求高薪或者不追求,都將對我們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生涯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先來看第一種說法:支持追求高工資,並且是有利的

似乎是雞湯年代已經過去了,放在現在的90後身上不太適用了,他們這一代太追求個性化,也很有主見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情懷夢想這些詞語太空,他們要的是能抓的著的東西。

年輕人追求高工資會給自己帶來什麽?錢

1、從老板的角度來說,現在很多老板,都在用“雞湯”招員工,用情懷理想把剛入職場和基層員工唬的一楞一楞的,被所謂的“雞湯”招過來的員工,你敢用嗎?這樣的人看問題只會看表面,在處理復雜問題時抓不住核心內容,這樣的人能指望他們做出什麽像樣的東西,反而是緊盯薪酬的人,他們更現實也更能處理好自己分內的事情,處理問題往往能抓住主要矛盾。

2、追求高工資和自己能得到學習鍛煉是不沖突的。大家試想一下,一個給你月薪30000的人會讓你去做把控全局去提高自己視野,業務面更廣能學到更多東西,還是給你月薪3000的人會做這些。事實上,給你工資越低的人,越傾向讓你做重復性的工作,而學習東西,主要還是在自己,老板們不可能給你高薪再讓你學東西,他們要的是能轉換利益的人。

3、一家公司漲薪的速度,永遠比不上市場價格的幅度。舉例來說一線城市某公司招業務14年底薪5000元,15年漲到5800元,而這一年從外面招聘的新人底薪就是6500元,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們追求錢前是沒有錯的,相應的勞動,相同的成績,就應該有相應的報酬,而我們的跳槽也是為了更好的讓自己學習,成長,接觸新知識。

4、不是每個人都會很辛運的遇到好的團隊,好的老板,很多老板在變相壓榨員工,認為我給了你一份工作,你雖然拿的是3000工資,但你也要感謝我,這份工作是我給你的,這是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判斷,若真的能在這個團隊學到東西,老板的雞湯可以聽一聽,若是不利於自己發展,作為員工,為自己考慮我們是否有必要留下。大多數人碰不到馬雲團隊,錢是衡量你工作公允價值的重要標準。請不要以成本法計量價值,要用公允價值計量法。

第二種說法:不支持追求高工資,不是有利的

這種說法也是有理可據,畢竟現在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他們不會想到追高工資的時候還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做什麽,所以他們的第一選擇,就是去工資高的公司,而這裏的工資高的公司也往往不是很正規的企業,久而久之為了追求所謂的高薪,而讓自己的職業規劃,職業生涯越來越偏。

1、現在很多高薪的崗位如p2p信貸,保健品銷售,期貨銷售等,是屬於賺錢比較快的類型,能賺一筆是一筆,而市場一旦規範起來,沒有未來可言。年輕人如這行的比較多,但是說實話很不利於以後的職業發展。

2、年輕的時候要追求可持續的,未來成長性好的崗位。這點就弱化了高薪資,可能前幾年,你相比同齡人工資並不是很高,這就要自己觀察你所在的行業前景,本崗位在可預期範圍的成長期是多久,以騰訊員工為例,很多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往往是和公司一起成長的這批人。其實這更實用一些追求理想的朋友,假如說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也不喜歡跳來跳去,在一行做到專業專精也是很好的選擇。

3、一昧的追求高工資會給導致自己的職業規劃混亂。前三年做醫療銷售工資高,後三年做IT銷售工資高,再過三年做互聯網醫療銷售,這種人如果成功了,是勝在見多識廣,不是勝在對某一個行業的鉆研了解。花幾年的蟄伏在一個好的行業,好的平臺,而不是看眼前的利益跳來跳去,等自己真正學到了東西,你會看到自己的薪水走到哪裏都是可觀的。

4、如果很辛運,老板跟對了,團隊跟對了,就不要在乎高幾百快錢的工資,要知道你學到的東西往往是你幾百塊買不來的。這時候你要自己衡量一下平臺的發展前景,並且要感覺到你每天都在進步,都在不斷學習,而不是老板好,團隊好讓你不幹事。一周,一月,一季度你都要感覺自己在行業專業有所進步,這是理想化的最好的進步,團隊進步,每一個個體也得到鍛煉在進步。一味的追求高薪反而會帶來人的惰性,舉個例子:

朋友認識一個很牛的工程師,進入moto的南京研究院,他當時的福利待遇遠遠超過之前的薪資,基本上在入職後不長的時間就買房買車,也在南京當地娶了老婆。以前很喜歡研究新的技術,但進入Moto之後的話題大都是去美國培訓或者去各國旅遊之類的,他在研究院裏的工作是研究一個非常偏門小眾的技術,好象只有Moto裏才用到。在2012年的時候,Moto被Google收購後決定直接關閉南京研發中心,整個南京研究中心大概500人基本全部失業。他當時在40歲左右,基本上要每月還房貸、車貸,還要養孩子。華為之類的企業去招聘,給的待遇連一半都到不了,並且還要每天加班,常年出差,而且他的主攻方向過於小眾,沒有哪家國內公司能用得上。找工作找了一年多,後來被迫轉行,據朋友說現在已經沒有聯系了,聽說他混的很慘。這個事例也是我們一昧追求高薪資的後果,但取決於你追求到高薪資工作之後再怎麽做。

分享一個網上流傳的職業規劃:

25-30歲應該拿來調整狀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0-35歲讓自己成為業內資深人士,鎖定以後發展的行業,解決婚姻和資產問題;

35-40歲讓自己的領導力、洞察力、解決問題能力、聲望、收入都上一個臺階;

40-50歲盡量不要跳槽了,在現有資源基礎上發揮領導力才是重點;

50-65歲註意投資,在閱歷聲望認知都達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做好保養,少生病才是核心;

總結:本篇文章主要在探討年輕人該不該追求高薪資,並且是否對我們有利,兩種觀點,各有道理,但無論哪種觀點其都傳達出我們不能停止學習,無論是你已經拿到月薪3萬的工資還是你正拿著月薪3000的工資,千萬不要忘記學習新的東西,人一旦忘記了自己想要的,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無論是拿著多高的薪資,終究會被淘汰。

懷才當遇網-年輕時一味追求高工資,會給自己帶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