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關於碩士那幾年

關於碩士那幾年

spa 但是 實習 測試開發 方案 理論 當前 步驟 基礎

至今工作近兩個月時間,很後悔

1. 碩士期間沒有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很好的認識,也沒有在碩士期間對自己的未來有很好的認識

2. 在找工作(實習)期間並不是那麽認真(這個有部分個人其它原因)

3. 太看輕自己了。最後選擇做測試開發,但其實這個工作我有點排斥(大概自己覺得目前工作太沒技術含量,雖然工資還算中等)

4. 沒有對工作有清楚的認識,以為招我真的是做測試開發,但是至今兩個月一直在做功能測試

當然,是前三個原因導致了最後事實的發生。

一開始選擇讀研的方向應該說一塌糊塗

我沒有對研究方向做全面的搜索以及深入的了解。不知道每個方向具體是做什麽的,也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麽。憑著一腔莫名其妙的“愛”,一心想要做和數據庫相關的東西。在那時以為,數據庫研究就是寫sql語句,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會“喜歡”寫sql語句。

甚至,我都不確定自己為什麽要讀研,其實當時完全可以留在實習的公司工作。大概,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正好可以保研,所以最後選擇讀研吧,我也屬於這一部分。

本科的導師給我推薦了一個師姐,師姐給我說了一下她的導師(和數據庫相關。。。)。於是,我問是否可以來?原來老板好像當年據說不招學生,後來還是招了我。(如果可以,真希望可以不招我!)碩士那幾年,一直是一個博士帶我。老板說,博士帶我做的領域很好發paper。我也很認真地記住了,沒有想太多。其它不說,說說

碩士那幾年我做了什麽

主要的研究課題是反top-k查詢上的why/why-not問題(這個問題具體是什麽,我想另寫一個博客來說明吧)。其實主要關鍵詞是why/why-not問題,我們整個實驗室,幾乎每個博士都做過相關的why/why-not問題,不同的是是在不同的查詢類型上。

回到我參與的研究課題上來吧。我一直在top-k查詢周圍徘徊(應該共有6個問題吧。。。),top-k查詢上的why問題,top-k查詢上的why-not問題,反top-k查詢上的why問題,反top-k查詢上的why-not問題,概率top-k查詢上的why-not問題,概率反top-k查詢上的why-not問題。好像是排列組合出來的題目。。。有點無語了。。。

每一篇paper都要求有創新點,這也意味著你要把當前的工作和以前的工作比較出區別來。而這個區別其實只是概念上的不同,比如查詢不同啦,數據類型不同啦,應用中的意義解釋不同啦。。。實際上,解決的方案是類似的,因為你都可以把它們進行轉換變得和最初的題目相似。本質上基於的理論基礎,應用的技術是一樣的。另外,我還參與了一個和數據清洗相關的課題(這個問題我也打算放在另一個博客中寫)。

在這些課題研究中,我主要承擔是編碼工作。萬變不離其宗,那麽多個問題的代碼其實差別只有一點點。。。數據集索引方式相同,關鍵處理步驟類似,那其它應該也沒什麽了吧。。。

選導師

就選導師這件事給一些想法吧(希望不要再輕易入坑)

1. 選一個導師,要先看導師發了哪些文章。看看這些文章是否真意義,是否你真的感興趣

2. 如果實驗室的人告訴你不要選某個老師或者隱含地告訴你一些信息,那麽一定要很慎重地考慮要不要去。因為一定有血的教訓,學生還是比較好心的

3. 讀研的話,還是要多找幾個導師了解。畢竟是雙向選擇,不要害怕什麽得罪某個老師

4. 千萬不要太看輕自己!!!

關於碩士那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