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做國家自科基金委評委的那幾年-工作經歷分享-轉載

我做國家自科基金委評委的那幾年-工作經歷分享-轉載

會有 也會 之間 渴望 由於 還需 那是 實驗 理解

我做國家自科基金委評委的那幾年--工作經歷分享【轉載】

壹學者將連續轉載一位曾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任流動編制項目主任的學者發布於科學網的長篇博文。

在該博文中,作者會陸續介紹與解釋基金項目評審中的各個環節與部分評審原則,如基金委體制編制,基金評審過程,批準基金管理方式等。

最為重要的是,作者在文章中道出了許多在項目評審中作為評審組成員的評審工作體會。不僅能帶大家從申報者的角度出發,多角度的了解項目基金評審工作的環節,同時也能讓大家理解並體會“評審”方的思路。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把申報基金過程本身比作一次博弈,了解博弈者雙方的心路輾轉,要遠比苦練博弈技藝本身有價值的多。

“我是一名已經卸任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流動編制項目主任。”


1 . 我的工作

我是一名已經卸任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流動編制項目主任。兩年的工作經驗感受頗多,有些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來也許對大家的申請有所幫助,二來可以幫大家解釋一些困惑的東西,當然我本人仍然有許多困惑的問題還沒解開。

還沒想好按照什麽方式來書寫,但主要涉及問題應該包括:“基金委體制編制”,“基金評審過程”,“批準基金管理方式”等,還有一些涉及“具體問題”的話題,如果大家感興趣也可以聊聊。

首先說一說體制編制。這個大家可以在基金委的網站上看到它的詳細介紹和光輝歷史,我就不多說了,下面只是簡要總結一下:

基金委目前是8個科學部,每個科學部下設5-6個科學處外加一個綜合處。

這是基金委的業務部門,是基金項目受理,組織評審,資助項目管理的部門。還有幾個職能局,包括計劃局,財務局,人事局等。每個科學部有主任一名(基本上是外聘院士擔任,也基本不來基金委辦公,只是基金委重要會議時會出來講話),常務副主任一名(這是學部實際一把手)和副主任一名或兩名。學部下設若幹科學處,一般編制為處長一名,固定編制項目主任一名,流動編制項目主任一名(根據學科規模有所不同)。其中處長兼任某個學科的項目主任。項目主任負責處理其涉及學科的各類項目,處長負科學處總責。

這裏需要解釋一下處長和固定編制項目主任是基金委的固定工作人員,流動編制項目主任是基金委的流動人員,一般屬於研究所或高校的科研人員(副高職稱以上),通過基金委人事局的公開招聘進入基金委工作,一般任期2年,期滿可以再續聘一任。卸任以後需要回到原單位工作。在工作最忙的時候也就是項目申報截止後的5個月內(3-7月)還會從科研單位招聘幾名兼聘人員幫助處理申請項目(具體做什麽,有多大權限每個科學部和科學處執行的尺度不一。)
等人都齊了,就開始要幹活了——10萬份申請的命運之旅便就此開始。

“一般每年3月中下旬的某天下午四點整是當年項目集中申報的截止時間。”


2 . 申報

信息系統到點準時關閉,絕對是過時不侯、沒有一點通融余地。即使截止那天是周日,也會依舊有專人負責接收——所以那些周一才把申請送過來肯定沒戲了。

截止日期臨近的前幾天是基金委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全國1000多個項目依托單位的科研管理部門的同誌會帶著本單位領導的殷切希望和科研人員的強烈渴望,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東升鄉八家村(這可是一個真正的村子),找到一個有著兩幢紅色小樓的地方,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所在地,報送申請項目。

其實報送過程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把紙版和電子版的申請書交到集中受理的地方,由基金委的機關服務中心負責接收。然而大家的心情並不平靜,很多人報送完項目以後還會去學部和科學處串串門和領導們或項目官員們寒暄寒暄打打招呼套套近乎,總希望今年能多收三五鬥。可喜的是這個願望對於大部分單位來說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因為基金委現在不缺錢啦,這兩年60多億,80多億一直到今年的90多億,基金委經費的增長遠遠超過國家GDP增長的速度。說到這裏我們真的應該感謝黨中央國務院對科技事業的重視,對科學家的重視,當然也要感謝基金委領導們的積極努力讓國家持續大幅增加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

寒暄客套的話基本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無話找話的。諸如你們又要開始忙了吧(其實我知道他們很可能更忙),你們搬了新樓現在寬敞多了吧(這是典型廢話),無非就是打個照面表明我來了。第二類屬於推薦人才的。有時他們會找到和本單位申請比較相關的部門介紹一下今年我們單位某某某報了重點項目,或是誰誰誰報了傑青了,再介紹一下他最近幹了什麽引起轟動的大事(像什麽發了Nature、Science,或是得了什麽大獎那是必須要說的。其實我們也愛聽,畢竟是好事嘛,掌握情況對於基金委管理人員來說也很重要),希望今年能上。當然推薦人才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平時就要打好基礎。只是這次來了再提一提怕領導忘了,加深一下印象。第三類屬於套取情報類的匯報了自己單位的情況後,有時他還賴著不走,希望知道別的單位的情況,特別是看看競爭對手的情況,當然了,知己知彼很重要,但有些話可是不能說的。當然也有一些話是能說的——基金委又有什麽新政策啦、又有什麽新花樣啦。這個可要了解清楚了,可以回去賣(邀功)的,否則單位的人會罵科研處不幹活。

機關服務中心收集了申請項目以後,就要按照所屬學科分發到相關科學部的綜合處,機關服務中心的小夥子們拖著一筐一筐的申請書穿梭於各個樓道之間。這時綜合處的人是最忙的:核實數量、給項目編號、然後分發給相關的科學處,大約一周之後,成捆的申請書就整齊地碼放在了科學處的房間裏了,身處其中就像進入了知識的海洋。

“科學處的緊張時刻就要到了。”


3 . 初篩

項目都來了,雖然我們沈浸在知識的海洋裏,可是卻無暇遨遊。

這幾年項目的增長數量非常快,8萬多,10萬多,11萬多,項目數的增長表明基金事業的蓬勃發展,當然也與近幾年的政策有關系,申請資格的門檻降低了,更加鼓勵年輕人申請項目。

對於單位來說,自然基金的資助量也是衡量學科建設,基礎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標,學位點,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無不與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掛鉤。對於個人來說就更重要了,獲得項目資助已是很多單位評高級職稱的必備條件,即使獲得了面上項目還會有下一個目標,重點項目的滋味也想嘗嘗,上了這個檔次的基本具備了牛人的水平,可能當上會評專家,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傑青(傑出青年項目)更是爭奪地白熱化了——成了上院士的一級臺階。當然上了傑青還想拿群體,這可能離院士會更進一步。即使基金委的各類項目都拿了,院士也上了,他仍然離不開基金委,他總要建設自己的團隊吧,總還需要培養接班人吧。基金委還創造性的設立了地區基金,老少邊窮地區也沐浴在基金的春風中。

總之,什麽水平什麽檔次的都會受惠於基金,其受益面之廣是任何其他資助不具備的。這就是基金的魅力所在。各個單位也在積極鼓勵申報,因為有數量才有質量(我一個學數理統計的朋友經常和我說的,不知道是不是有道理)。從基金委或是學科的角度來說,申請量的增長也是一件好事,畢竟要想從上級獲得更多的經費必須有申請量作支撐。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有時甚至會影響到評審質量。但我想這是發展中的問題,中國很多行業都需要經歷一個由大到強的過程,我們經常聽到我們需要從XXX大國轉向XXX強國,基金事業也不例外。

說了半天都是廢話,有網友說這些都是不痛不癢的東西,確實如此,我並不想大談申請書該怎麽寫,或是怎麽更容易獲得資助,這方面的內容太多了,各種申請攻略不計其數,我想聊的是我所理解的基金中的一些環節,以及對於這些環節的體會。

好了,下面切入正題,很痛也很癢。

初篩就是在收集完申請材料之後所要進行的第一個操作,就是要找出不符合要求的申請項目,給予不予受理的決定,就是不進入同行評議程序了。初篩很殘忍,也很必要。所有的人都必須按照規則出牌,如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違反規定都需要付出代價,這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公平。

初篩涉及兩個方面,首先是申請書不符合要求的。就是沒有按照要求書寫的,缺少簽字或單位公章的,不符合申請資格的。其實很多問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特別是諸如缺少簽字和蓋章的,這種問題很多,有時參與人都簽字了,申請人沒簽字,真不知道申請書是誰弄的。不按要求書寫的,比如傑青缺少單位學術委員會意見的。重點項目需要按照項目指南在附註說明中標註申請領域或方向,重點項目不是自由申請,沒有列入指南的方向是不能申請的。不過具體執行起來不同的學科可能寬嚴尺度不一,有的學科對於有問題的一律初篩掉。有的學科可能沒有那麽嚴,但有時做好人未必有人感謝你(有很多例子,但不便在這裏說太細)。尺度把握過嚴,有的科學家會說,為什麽不能寬容些,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何寬容,底線在哪裏,如何保障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規則制定以後是否需要嚴格執行,這些問題還是需要深入思考。比如沒有簽字蓋章的是否可以事後彌補(嚴格按照基金委的規定是不可以的)?有些人有惻隱之心,覺得寫個本子不容易,最後連個評審意見都沒有,是不是太殘忍。還有申請資格的問題,需要仔細閱讀當年的項目指南,什麽職稱要求,學位要求,推薦信要求,某些項目年齡的要求等。看好指南最重要,當然打電話問基金委也可以,但要小心,有些基金委的人也不完全清楚,特別是遇到兼聘的又喜歡回答問題的可要小心了。還有的就是學科和職能局的回答有時也會不完全一致,說到這裏我有時也很困惑,因為目前很多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不完全明確,特別遇到一些罕見問題,條文未必都能覆蓋,甚至出現過有些做法要按照某個職能局某位領導報告中的PPT去執行。當然大家不用太擔心,有些是屬於新情況或是有些牛角尖的問題,閱讀項目指南最重要,記住了一定是當年的。

另一件屬於需要初篩的就是屬於超項的,對於一般人不會涉及到太多項目類型的時候並不難,記住副高以上的面上不超過兩項,總數不超過三項。但這件事有時超級復雜,特別是涉及種類繁多的時候,例如重大研究計劃,重大國際合作,傑青(以前不參加總數限制,今年加入了,但是註意在研的算,申請的不算),其實最讓人頭痛的是聯合基金,幾乎每一種聯合基金的規定都不一樣,一定看清楚了指南,而且同一種聯合基金不同年份的規定也可能不同。因為超項被初篩是很慘烈的,所有涉及項目同時被拿下,有時一拿就是幾個。有人會有僥幸心理,想點小聰明希望查不出來,事實上基金委信息系統是按照姓名加單位,和姓名加身份證號兩種方式進行檢索,不會有漏網的,除非你完全造假,但是在目前信息透明的條件下造假的代價會很大,即使你僥幸拿到項目,可能也會被別人告發,上過新語絲的肯定都知道,基金委對於造假行為毫不手軟。其實很多人超項是由於對規定不了解而導致的疏忽,特別是每年都可能有新變化。看到一些牛人很具競爭力的項目被初篩確實很可惜,有時他們會找到學科希望通融,學科雖然很同情但也沒辦法,有時會把皮球踢到計劃局,計劃局會很耐心的解釋政策,讓你明年再來。

初篩程序走完了,就要開始進入函評的準備工作了。

我做國家自科基金委評委的那幾年-工作經歷分享-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