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本質要好,要善良,要真誠,有格局和胸懷,有能力,有眼光,能講故事,能找到人,能搞到錢

人本質要好,要善良,要真誠,有格局和胸懷,有能力,有眼光,能講故事,能找到人,能搞到錢

故事 建立 關系型 https 當前 墻頭草 說話 實施 北京

  本文作者將從自己的工作經歷出發,從工程師擇業的角度,與觀眾產生共鳴,從大公司到創業公司,需要轉變的思路與做事情的方法,有原則性的東西,也有真實案例與身邊的故事,還會穿插一些工程師的軟技能。

  寫在前面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 CTO 的技術人不是好技術人

技術分享

  剛拿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提筆不知道要寫什麽。大約三個月之前,有記者對我做過一個專訪,之後在官網首頁發布了一篇文章《從知名外企到創業公司做 CTO,是種怎樣的體驗?》,文章發布後三天多有五萬多訪問量。從那個時候開始,各個渠道許多小夥伴問我的問題,都是有關職業人的規劃問題。

技術分享

  把這些人分一下類,第一類是 26 歲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 A,第二類是 32 歲的傳統大公司工程師 B,第三類是 45 歲的大公司工程師 C。

技術分享

  A 會問,我該去創業公司還是大公司?我該如何選擇我的技術領域?我該如何做我的職業規劃?他主要想的是將來怎麽去發展,怎麽去選擇,怎麽去規劃。

  B 的問題包括:我現在是傳統行業,這個行業做的事情沒有太多挑戰,我現在該怎麽辦,我該不該轉型?老板經常拉我去見客戶,做技術的怎麽去見客戶,有價值嗎?我拜訪過幾個創業公司,他們說你底子不錯,能降薪過去嗎?

  C 的問題比如,我所在的行業裁員潮一波接一波,我是不是該動動?我動該出這個行業還是轉崗?

  我的轉型之路

技術分享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先自我剖析一下自己過去的轉型之路。這是我現在典型的工作日安排,分為早上下午和晚上。早上一般是前三名到公司的,9 點開始先看郵件、開會、面試。下午與某個同事單獨溝通,和前端團隊討論客戶案例,做產品 PRD 評審,有時候接受一些網站的采訪,也可能被 CEO 和 HR 拉去談話。晚上 5 點開始做一些技術事情,比如看技術文章,有時候還要和客戶吃飯,如有意向但在猶豫的候選人,會安排晚餐,在飯桌上談談。8 點以後我會看點技術,寫點文章,有時候開電話會議。

  日程表排得比較滿,所以公司同事評論我走路像一陣風一樣。其次,我會碰到很多人,有團隊、媒體、候選人,甚至有一些銷售團隊。最後,基本上會圍繞技術、產品來安排我的工作。

技術分享

  從我的日常工作中總結一下做 CTO 需要哪些技能。做了半年時間的 CTO,時間不長,會以自己的能力和狀態總結一下做 CTO 所需技能。分為兩塊,硬技能和軟技能。硬技能是技術、產品、項目和行業視野。軟技能首先有寫作和交流能力,包括各種 PPT、一些稿子,甚至有時候見投資人。其次是項目規劃、管理和執行能力。第三點是團隊組建和管理能力。第四點是動手能力和快速學習能力。第五點是時間管理能力,越忙時間管理越重要。最後一點是圈子和影響力。

技術分享

  回頭看一下,我是如何得到這些能力的。十三年以來,做過三種類型的工作,同時自己還有業余愛好。第一是做開發,從畢業開始做了七八年開發,給我的技術能力打下一個深度。第二是做雲架構師,需要見客戶,對客戶、產品、行業有了很多認識。基本上這兩塊為我硬技能的深度和廣度做了拓寬和加深。第三是做研發經理,我在 IBM 做了不到四年的研發經理,這個階段學到了比較多的軟技能,如團隊協作和管理、項目規劃、協作和表達、時間管理、視野等等。最後是我的愛好寫博客出書,到現在寫了不到三年博客,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培養了一種學習和總結能力。同事誇獎我做 PPT 很快,給我一些素材,我可以很快做出一個 PPT 來。

技術分享

  剖析一下自己,為什麽當初要做這些轉型?剛畢業做開發,什麽也不懂,別的都不管,這是非常自然的選擇。但是做開發幾年之後,為什麽轉型做研發經理?因為當時認為光做技術不懂管理是不行的。當時做了調研,甚至跑到別的公司面試,看看別人想要什麽人才。外面確實需要技術和管理復合型的人才,也堅定了我的想法。

  為什麽做了三年經理以後選擇去做雲架構師?當時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認為光懂技術,在實驗室做管理是不夠的,還要懂行業和客戶。當時也做了調研,與行業內比較有影響的人探討這個事情是不是對的,他們見解是什麽?確實外面需要的是全面復合型人才。選擇寫作和出書更多是自我驅動,做開源有很多文章寫得很好,後來一寫,就寫上癮了,包括出書也是一樣。

技術分享

  為什麽當初能做出這些轉型?

  從開發到研發經理總結一下基本上有幾點:

  第一點,自己想轉。

  第二點,當時自己研發做得不錯,而且做過一段時間的項目管理,領導也比較認可,正好老板手上有一個管理職位,就是我所在的團隊,我在團隊也時間很久,做過 PM 和 team lead,很自然我就接受了這個工作,所以從開發轉到研發經理。從研發經理轉到架構師,這是公司內部跨部門的變化。也有幾點原因:第一點想轉。第二點是想積累一些人脈,認識對方的老板。

  第三,當時寫書寫博客,在業界有點小小名氣。

  第四,與很多團隊合作,他們對我比較熟悉和認可,所以轉型比較順利。

  最後有關博客和出書,主要是看了不少文章,很佩服自己想寫,認為在開源時代必須要有所謂的名片,其實文章就是在線名片,對我們的個人發展,包括圈子影響力很有幫助,所以做了這樣的選擇。

  當時為什麽會做這些事情?

  第一點內在驅動力。

  第二點是目標和步驟,我知道目標在哪裏,知道該怎麽去做。

  第三點是我有基礎和資源。

  第四點是有行動,沒有太多猶豫,認為這個事情合適做我就去做。

技術分享

  後來根據自己的情況,和一些團隊討論,制定了技術人員的能力發展曲線。橫軸表示年齡(工作年限),豎軸表示技能,技能分為硬技能和軟技能。基本上 35 歲的時候軟技能和硬技能有一個交叉點,35 歲之前硬技能更多,35 歲之後軟技能必須增加,才能保證你的能力不斷增高的趨勢。公式就是:綜合能力 = 硬技能 * 軟技能。

  方法論

  • 技術人如何做職業規劃?

技術分享

  再來回答一開始提到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技術人該如何做職業規劃?坦白來說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但是這個問題非常常見,特別是工作幾年以後經常被人問到這個問題。我給他們幾個建議,一共四點:

  第一點是要往前想。你最好想清楚五年以後想幹什麽?

  想清楚之後第二點就是要倒著推,從五年以後的目標往前推,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做什麽事情?步驟是什麽?

  第三點是別人做不了主。別人最多給一些建議和方法。

  最後一點,做技術人不要太拘泥於技術,而要認識到有業務價值的技術才是好技術。技術是為業務服務的,我們不能認為技術最新最牛就是好技術。

  • 如何選擇技術領域?

技術分享

  關於問題二,一些選擇性的問題。我該如何選擇技術領域?我沒有答案,只是從個人發展來看給一些建議。要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往前看,往後推。在當前互聯網時代、雲計算時代、AI 時代,我們要往這些方向轉型,想轉就轉,要果斷有信心。但是我們不能做墻頭草,今天前端,明天後端,今天大數據,後天雲計算,這樣是不行的。一旦發現領域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這個領域路越走越窄的時候,我們要堅定地走出去,不能做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裏。

  • 是否該轉管理?

技術分享

  這也是比較典型的問題,我該從技術轉管理嗎?我有五點建議:

  第一點建議,從技術轉管理,這是有市場需求的。我們公司招人的時候,也需要在技術和管理都很出眾的人才,但我們發現在兩個方面都很出眾的人才比較缺乏。

  第二點,從技術轉管理,其實有個人的收獲收益,比如可以鍛煉軟技能包括項目管理、全職觀、溝通協調等等,即使以後你不做管理,也對你有所幫助。

  第三點,在實現方式上,技術和管理不是對立的,是可以並行的,至少在初級管理階段做管理不要丟下技術。

  第四點,有人問我,是轉純管理還是技術管理,個人建議最開始轉技術管理。

  第五點,如果擔心轉過去不合適,會不會浪費時間。其實我們要保持理性,設定一個時間長度,在這個時間長度內發現自己不適合管理,果斷放棄。一般來說三年時間能看出來是不是適合做管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管理,管理和性格特點很有關系,如果發現轉過去以後不合適,果斷轉型。

  • 搞技術的,也要見客戶嗎?

技術分享

  我是做技術的,老板去讓我見客戶,我該去嗎?我以前在外企的時候發現很多人見客戶,特別是技術人員見客戶其實是心理打鼓的。第一次見客戶,不知道手該往哪放,PPT 該怎麽講。做技術人要看見客戶目的,而不是為了見面講 PPT,是為了更有價值的東西。

  見客戶是最需要說話能力的場景之一,見不同客戶該說什麽話,該提什麽問題,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技能。第二產品能力,做技術的人經常說,不知道客戶需求在哪裏。其實見客戶是最直接獲取客戶需求的方式。第三洞察能力,見客戶見多了,你會知道這個行業大概是什麽樣子的,你可以擁有更多洞察能力。最後一點是反映能力,見客戶有時候套路很多,不可能完全計劃到,所以需要隨機應變、即時學習、拓寬思路。我建議技術人員勇敢地去見客戶。

  • 做技術的,能轉售前嗎?

技術分享

  我做了這麽多年的技術,能不能轉售前?為什麽不能?現在是雲計算、大數據時代,更需要技術型售前,而不是關系型售前,這塊是很有市場的。作為技術型售前能和研發更好地進行溝通,鍛煉軟實力和行業視野。如果公司內部有這樣的崗位,而且老板支持你,願意接受你,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轉型途徑。如果未來想做 CEO,做售前的經歷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職業發展的三個階段

技術分享

  問題三:我該離開大公司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把職業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橫軸是工作年限,豎軸是特點。一般工作三年之內稱之為入門期,入門期主要目的和任務是確定你的發展方向,根據方向獲取技能,同時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學習正規的專業技能。成長期基本上從三年到八、九年,成長期特點是什麽?需要快速成長。個人成長速度往往和企業發展速度相關。第三個是高峰期和平臺期,快速成長後分為兩個方向。高峰期即快速成長之後獲得了成就感和高收入。平臺期是到那個時候體力精力跟不上,進入心理舒適區。

  大公司的價值和局限

技術分享

  大公司的價值和局限分為三塊。首先它對於處於職業入門期的年輕人很有價值,包括系統的培訓體系、完備的研發流程、空間、時間等。其次對於處於職業平臺期的中年人也有價值,比如說內部機會多、選擇面大,不限制內部換崗、工作生活平衡等。同時大公司也有局限,比如大企業病,螺絲釘等等,對於處於職業快速發展期的青年人會有所束縛。

  跳出舒適區

技術分享

  這時候我建議他們根據他自己所處的職業發展的階段,以及所處的公司特點做一個判斷,在合適的時候應該跳出心理舒適區。一般來說, 30 多歲的時候是職業發展黃金時期,如果這時候你發現公司平臺已經不能給你足夠的速度和空間,這時候我建議可以考慮出去闖一闖。

  我要去創業公司嗎?

  問題四:要跳槽該不該去創業公司?

技術分享

  我把這個問題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什麽時候該考慮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入門期不太合適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這個時候還不能看清前面的路,你不具備足夠的技能和能力去考察創業公司。同時這個時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正規的職業習慣和專業技能,因此這時候建議加入大公司。

  在成長期,如果公司不能給你足夠的成長空間,這時候要思考該去什麽樣的公司。你有了相對豐富的經驗,判斷力會更好,這樣的選擇對自己和公司都是負責任的。通過分析創始人、崗位戰鬥力、行業格局等,這時候你有能力思考這些問題,所以你比較適合考慮這些問題。

  在高峰期,思考的不是要去哪些公司,而是自己要不要創業,還是帶別人創業。所以在每個不同階段,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思考。

技術分享

  很多人會問我,自己想去創業公司有什麽建議嗎?坦白來說,我沒有明確直接的答案。我的建議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創業公司的 CEO 非常關鍵,要跟對老板。創業公司 CEO 人的本質要善良、真誠、有格局、有胸懷,這決定了公司的高度。同時他要有能力、有眼光、會講故事,這決定了公司的方向。他要能找到人打造隊伍,要能獲得錢,要有資源。

  有老板還不夠,我們還要上對船,船往哪開,它所處的水面是暗流湧動還是如何。簡單總結一下,我們要選擇天時地利人和的創業公司。天時就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前不久見了許多 VC,給我的反饋就是 VC 投資的是未來而不是現在。即使現在這個技術發展多麽牛,他們也不會投,他們投的是五年之後會爆發的技術。如果一個公司有非常好的風投,通常我們認為這個公司的技術和方向不會有太大問題。同時要有地利,一個創業公司有大資本、大公司支持,有很豐富的客戶來源,這時候它就具有地利。人和,就是說團隊、技術靠譜。綜合考慮這三個方面,考慮是否加入該公司。

技術分享

  有些人會問,該有什麽樣子的創業心態,是僅僅試一試,看一看,還是一定要待多少年?總結幾點:第一點心動不如行動,與其糾結還不如幹一場,總是糾結沒有價值。第二點晚動不如早動,如果年齡大了再投身創業,這時候你會受很多影響的制約,所以有機會晚動不如早動。第三點有家庭支持,你會變得很從容。第四點是過程與結果並重,大家都知道創業公司成活率不會超過 10%,所以如果只看結果的話,你會比較悲觀。如果把過程和結果並重,就能有更好的心態去看行業和公司。最後一點創業有風險,選擇須謹慎。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該如何轉型?

技術分享

  第一點是要設定目標。我自己做什麽事情都要設立目標。常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於技術人來說,不想做 CTO 的技術人不是好技術人。

  簡單來說 CTO 三個字母,

  C:表明是公司決策層,有一定的決策能力和全局視野和格局。

  T:是技術層,基礎是技術,必須在某個領域有一席之地。

  O:需要有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需要從公司角度思考該如何建設發展團隊,該如何更好地為業務和產品服務。

  設定目標後,需要有步驟的實施,要獲取各種軟、硬技能,要攢人脈,開會、演講、出書、寫博客、技術群、吃飯、咖啡都是攢人脈非常好的地方。最後一點是等時機,一旦看中機會,絕不放過。

技術分享

  做好當下,以之前提到的三種工程師為例解釋如何做好當下。
對於畢業生來說,如果拿到了大公司的招聘,還是進入大公司。選好技術領域,進入合適的大公司,向身邊的牛人學習,人脈建立,硬、軟技能兩手都要抓。
對於青年工程師來說,勇敢地邁出轉型之路,選擇新目標,降低期望,轉型為要,轉型之後天地寬。
對於中年工程師來說,能不跳槽就不跳槽,不跳槽不等於不動,跳出舒適區,設定新目標,將技術、經驗和人脈發揮出來。

作者介紹:劉世民(Sammy Liu),現就職於雲極星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聯合創始人兼 CTO,全面負責雲極星創研發和運維中心工作。2004 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曾先後在華為、IBM、EMC 等公司從事軟件開發、部門管理和架構師等工作。業余喜歡讀書、翻譯和寫文章等,曾翻譯出版《Ceph Cookbook 中文版》

https://news.cnblogs.com/n/570612/

人本質要好,要善良,要真誠,有格局和胸懷,有能力,有眼光,能講故事,能找到人,能搞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