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汪峰到趙本山,藝人跨界互聯網真是場美夢?

從汪峰到趙本山,藝人跨界互聯網真是場美夢?

com 賺錢 持之以恒 評論 社會 李冰冰 陷阱 等待 粉絲經濟

技術分享

近一年來,已經罕現於大眾視野的趙本山卻不時露面於直播平臺為女兒積攢人氣,或語出驚人或充當背景墻,為其女兒積攢流量。今年4月19日,本山傳媒還新加入了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僅限互聯網信息服務),這背後也就意味著趙本山有意開展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業務,與互聯網直播平臺達成合作來擴建本山傳媒的商業版圖。

縱觀當下娛樂圈,像趙本山這樣的明星藝人跨界玩資本遊戲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但不同於以往的是,房地產、餐廳和KTV的掘金熱在慢慢褪去,互聯網和科技圈成為了明星跨界創業新的落腳點。

他們有的發掘項目,默默做著投資;有的親自操刀項目,卷入互聯網、智能硬件的創業浪潮。例如鹿晗曾以一條“嗨,達令”的微博引發了20萬次的評論數量,並直接導致了潮貨電商“達令”品牌的誕生,鹿晗也從明星變身為移動電商的新銳領袖。無獨有偶,湖南衛視知名主持人汪涵也首次“觸電”智能硬件領域,成為未來電視行業的投資人,汪峰做起了耳機擔任Fill公司董事長兼產品經理等等,可見當下的藝人已經從刷臉明星走向刷腦、刷錢的“中國合夥人”,“藝而優則商”成為演藝圈新氣象。而這也從意味著在互聯網打通事物任督二脈的時代背景下,魅力人格、粉絲經濟、信任經濟正在萌芽抽條。

粉絲經濟大行其道,明星跨界投資成熱點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明星們成為了一個個的IP資源,可以帶動千萬乃至億級的消費市場,於是粉絲經濟大行其道,這也引發了明星做創投的熱潮,互聯網領域的產業尤其是被瞄準。如奧運冠軍李小鵬就研發了XVI弄客夜行者無線炫光運動激勵耳機,用眾籌方式推向市場;而在主持界風生水起的女主持李靜不但創辦了美妝垂直電商樂峰網,甚至還推出了自有品牌靜佳;更有一些明星如Angela baby創立AB Capital進行輕量級的投資,玩起了創投的資本遊戲。

明星做創投,主要的優勢在於名氣、資金和人脈。一方面,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擁有眾多的粉絲和強大的影響力,明星效應下的粉絲經濟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品牌被放大和關註的程度要遠遠大於一般的營銷和宣傳。另一方面,明星一般收入高,在資金方面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外部資金,其優質的資源和人脈也是企業看中的地方,對很多初創期的公司來說,這些都可以解渴。

除此之外,中國投資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快速增加,為明星進入投資領域提供了充足的市場空間,明星看到了資本市場的威力,資本市場相中了明星的影響力,如今明星們的股權資產正在成為他們財富增長的新引擎。

短期來看,明星創業投資賺錢不會難,但是藝人群體相對不穩定,投資和創業都需要高度的專註和專業,在這一點上明星很難做到,尤其是資本寒冬期,對投資創業以及投後服務的能力要求更高,湊熱鬧型的明星會被率先擠出泡沫。況且投資基金都有固定的周期,在資本寒冬期投資項目的難度提高、回報周期拉長、回報率降低,如果明星基金表現不夠好,下一輪募資的話,難度會大大提高,大量的跟風者也會被擠出。

例如姚明就曾投資巨鯨音樂網,以提供正版音樂的免費試聽及下載為主要業務。巨鯨音樂網2006年3月上線,姚明與當時“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曾共同出資300萬美元作為啟動資金,但巨鯨音樂網因為模式不被國內接受、過度依賴谷歌中國等因素在2013年4月關閉。

不過成功者還是有不少,在明星參與資本的案例中,趙薇是一個成功的代表。她至今主要完成了三起投資,重慶路橋、唐德影視與阿裏影業,後兩者斬獲頗豐。2011年,趙薇與範冰冰參與了唐德影視的增資擴股,以6折77.64萬元認購了117萬股,每股僅為2.3元。2017年3月,唐德影視股價為28.32元,趙薇所擁有唐德影視的賬面資產超過3000萬元。

另外,趙薇和其丈夫黃有龍跟隨馬雲投資布局也分了不少蛋糕。趙薇夫婦最受註目的一次投資在2014年12月20日,黃有龍100%控股的公司Gold Ocean Media斥資31億港元買入阿裏影業9.18%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四個月後,擁有“馬雲概念股”頭銜的阿裏影業出現了兩天的暴漲,漲幅達到50%,趙薇夫婦僅在這兩天便賺得30億港元,次月,趙薇夫婦減持阿裏影業1.22%的股份,套現9.98億港元。

可見與普通創業者相比,明星自身的資源和品牌效應是他們轉型投資的一大優勢,而明星作為職業投資人可以將自己作為演員積累的粉絲和流量,與企業分享,與年輕創業者一起研究新模式,帶給社會新的價值和影響。

技術分享

明星抱團創業更普遍,娛商交流進入新層面

明星創業主要分為兩大潮流,一個是結合自身專業、特長在自己從事的領域進行深入挖掘;另一個是憑借信息、資金等優勢進行跨界投資。跨界創業挖掘不熟悉的市場似乎風險更大,但有備而來、持之以恒大多仍能取得不錯的業績。當然,明星創業並不能想當然而為,需要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與創業形式進行匹配,而最終創業成果需要靠市場和產品來說話。

首先,明星創業從本行做起再自然不過,如韓寒、郭敬明的寫而優則導,無論是《後會無期》還是《小時代》都是在自己寫作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挖掘,並用電影這種方式挖掘市場價值。而鄭鈞的互聯網音樂制作APP合音量、胡彥斌的在線音樂教育平臺牛班則更為直接,這些大多屬於自己專業領域的延伸,他們在業內有著專業級的產品認知和指導能力,因此相對來說駕輕就熟一些。

不過明星個體創業仍需大量資金、承擔不小的市場風險,因此這些投資項目大多集中在餐飲、互聯網APP、產品研發等輕量級的項目。但隨著投資項目的升級、資金量級的提升,甚至身價不菲的明星自己也不能負擔其重,抱團創業變成為了一種更普遍的形式。如李冰冰、任泉、黃曉明、章子怡等組建了Star VC用集體投資的方式玩轉更大的市場,以求獲得更優厚的投資回報。

顯然,明星抱團、娛商共建的創業形式會更加穩妥,他們能夠憑借資本、信息的聚集優勢獲得更大的利益,而隨著風潮的發酵,娛商交流已然進入了一個新層面。

技術分享

優勢與風險同在,明星跨界需警惕其中陷阱

明星跨界的優勢是很清楚的,但風險也同在。對於企業來說,拿了明星投資的產品,終生將會打上明星的烙印。眾所周知,明星是有受眾群體的,年齡層次、男女比例、消費能力,都是可以清楚計算的,如果只是為了拿投資而拿投資,很可能會進入一個“明星陷阱”。

而對於明星自身來說,明星與資本之間不可野蠻收購,不可盲目投資。否則將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如趙薇巨資收購萬家文化這筆高調的交易很快被監管層盯上了,上交所向萬家文化發出問詢函,要趙薇說明收購資金來源,這時萬家文化不得不透漏小燕子的家底。

再有,範冰冰名下的愛美神要借力唐德影視上市,一家成立不到一年、註冊資本僅300萬的公司,搖身一變將溢價逾8億元。不僅股民議論紛紛,在鋪天蓋地的輿論關註下,交易所也坐不住了,發出關註函要求解釋。因此明星跨界投資需要有專業度,需要把控的風險更多。

另外,明星跨界的浪潮,卻是當下娛樂市場的一個不良信號,中國的文藝界、娛樂圈本就缺乏匠人精神,以電影產業為例,電影行業需要工業化的推進,所謂工業化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假如那些作品曾經得到觀眾認可的明星藝人在副業上分出了專註度,可想而知今後的演藝圈將會產生巨大損失。

況且現在為了借助電影市場的大熱撈一筆快錢,很多作品都沒能被精心打磨就已經在市場上流轉,而粉絲效應又讓出品方獲得了巨額收益,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電影風氣。張藝謀曾談道,“現在在中國,導演的門檻是最低的,什麽人都可以做導演。”這句牢騷,除了是對爛片市場的鄙夷之外,還有就是對電影市場資本逐利的無奈。

不過可喜的是,當下影視產業有回歸本心的趨勢,《人民的名義》的爆火恰好印證了這個事實,因此目前過度商業化和娛樂化的電影市場只是一個必經階段,任何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都會經歷一段野蠻生長時期,然後在混亂的市場競爭中形成一種法則和規律。資本的趨利,讓市場很難付出時間與耐心去等待年輕導演成長,而具有粉絲基礎和名人效應的明星導演則更容易為電影市場創造新鮮血液。

綜上來看,明星與資本之間的博弈,雙方需要各自掌握好分寸。資本不能過度消耗明星的知名度與流量;而明星也不能一味妥協資本,否則砸進去也有可能賠本,造成雞飛蛋打的尷尬局面,而明星如何把握副業和正業之間的平衡也將成為一大考驗。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從汪峰到趙本山,藝人跨界互聯網真是場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