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雲技術平臺賦能媒體融合發展創新

雲技術平臺賦能媒體融合發展創新

合作 不同的 cdn加速 互聯網產品 blog 中心 雲技術 能力 感覺

歡迎大家前往騰訊雲技術社區,獲取更多騰訊海量技術實踐幹貨哦~

作者:熊普江

媒體行業是傳統而又新興的行業,在數字化、信息化、移動化快速演進的今天,無論是用戶、社會還是行業、政府都意識到,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必然之路。但媒體融合需要內容和技術雙驅動,內容是硬道理,技術是生產力。融合並不是簡單的內容復制和粘貼,需要有一個促使融合從夢想到現實的因子,這個因子就是技術。

2016年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騰訊雲共同發布了我國首個媒體融合雲服務平臺------中國媒體融合雲,意在為媒體融合發展消除技術瓶頸。本文結合中國媒體融合雲的背景及技術架構優勢,剖析數字經濟時代,雲技術平臺如何為媒體融合發展創新賦能。

一、媒體融合發展的期望

數字經濟時代,從媒體行業的發展來看,有兩個較大的變化:
一是信息傳播的方式發生了演變。我們知道最早的廣播、電視,都是由一個“中心點”發出,甚至我們早期的網絡結構,也是集中由 “中心點”服務器管理資源。互聯網到來,信息傳播轉變為“去中心”的方式,分布式的存儲與服務使得信息傳播更豐富、更穩定、更有效。而現在的數字經濟時代,更強調更高效、有機地協作,信息傳播的方式進而演變成“融中心化”。信息傳播方式的演變可以用下圖1來表示:
技術分享

圖1:信息傳播方式的演進

另一個是信息化的建設模式發生了重大轉變。傳統方式的信息化建設模式,每個業務系統,從前端web、中間的邏輯、到後端數據庫,再到底層操作系統、網絡及硬件,都是采用相對獨立的,隔離的縱切建設模式。我們會發現,在傳統的縱切模式中,需要很多類型的技術人才,需要考慮非常多的技術點;業務系統的建設、擴容、改造、遷移都特別復雜;資源的利用率也成為問題。而數字經濟時代,更好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已轉變為:“平臺+應用”的建設模式,即橫切的計算、存儲與網絡等相關的資源池層(IaaS),數據庫、中間件及通用組件的平臺層(PaaS)以及最上面的應用服務層(SaaS)。這種橫切的信息化模式,就是典型的雲技術平臺,通過雲平臺技術一體化管理,可以讓我們的產品與技術人員更專註於業務,業務的上線、擴容、遷移都變得十分簡單。兩種信息化的建設模式示意如下圖2:

技術分享
圖2:信息化建設模式的轉型
註:圖片來源於CIO時代學院姚樂老師《從傳統信息化到互聯網化》

數字經濟時代的變化對各行各業都將產生四個方面的挑戰:一是速度,二是協作,三是價值重構,四是個性化定制。
媒體行業也不例外。媒體融合過程中,將對原來的內容生產、傳播及運營都帶來全新的模式與挑戰(見下圖3),包括:
技術分享

圖3:媒體融合的挑戰

媒體生產現在不僅有文字,還有語音、視頻以及交互,如何最快速地生產出包括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形態的內容?無論是專業的編輯、記者,還是用戶報料,還是網絡收集,這些渠道是否可以協同展開?
報紙、電視、手機、PAD等渠道都可以承載內容,生產好的內容如何協同渠道快速分發?用戶通過不同的媒介渠道是否可以得到體驗一致的內容?

融合媒體運營中,傳播已不再是單向,是否可以馬上得到用戶或客戶的反饋,是可以評估傳播的效果?是否可以針對不同人群提供適合他們的內容?如何確保信息的安全?
顯然,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場劃時代的變革與創新。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用戶會更強調個性化,媒體如何讓用戶產生黏性,從而提供精準服務;產品更多樣,形態更豐富,如何更快進行叠代;對於媒體員工來說,如何讓他們更加專業、協同和高效,並賦予他們成就感;媒體效益如何提高,除了影響力,還有盈利能力;資本能否認可。這些都給媒體融合提出了要求。
也就是說,數字經濟時代,對媒體融合發展,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期望:
•用戶 個性化;更強的連接,更精準服務
•產品 多樣化;豐富的形態,更快速叠代
•員工 專業、協同、高效;成就感
•效益 影響力(傳播、引導、公信);盈利
•資本 認可、助力、繁榮生態

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於2017年7月在深圳舉辦的“雲+未來峰會”上談及雲時代未來三個趨勢時表示,雲是產業革新的原動力,是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也是人工智能的強載體。現在衡量經濟發展的標準,很多時候是“用電量”,同樣,將來衡量媒體的發展也會有一個重要指標,那就是“用雲量”。 因此,雲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一個基礎設施,無論是應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挑戰、還是滿足融合發展創新的期望,雲技術平臺都是媒體融合發展創新的最佳選擇。

二、雲技術平臺賦能的技術優勢

一年前,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騰訊雲共同發布了我國首個媒體融合雲服務平臺——中國媒體融合雲,意在為媒體融合發展消除技術瓶頸。

1、中國媒體融合雲概述

中國媒體融合雲源自於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概念與系統,見下圖4:
技術分享
圖4: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體系
“中央廚房”體系由空間平臺、業務平臺、技術平臺構成,不僅將人民日報、合作媒體、政府、認證用戶及社會公眾有機連接起來,也打通了國內外合作媒體、互聯網合作夥伴及人民日報社的各媒體終端,提供了空間和業務模式分享、內容協作生產與分享推送、技術能力支撐以及盈利分享體系的接入。
中國媒體融合雲正在基於“中央廚房”的成功應用,把“中央廚房”全媒體平臺上的技術能力、內容、生產和分享能力以及渠道能力全部開放出來,著力打造“內容+融合能力+渠道開放連接生態”,可以幫助我們媒體融合發展創新得更快,更方便,生態也會更豐富。

2、實現與支撐中國媒體融合雲的技術架構

中國媒體融合雲的技術支撐架構如下圖5所示。
技術分享
圖5:中國媒體融合雲技術支撐架構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國媒體融合雲是典型的橫向切分“平臺+應用”的信息化建設模型。底層是騰訊雲提供技術支撐的,包括雲服務器、存儲及網絡的IaaS資源池,也有公共組件如大數據、直播、安全防護等PaaS服務;中間一層是媒體通用的生產運營組件,如集成部署、訂購計費等;最上層是利用媒體生產、協作、分發及應用商店、可視化工具等媒體應用相關的業務服務層。
由架構可見,中國媒體融合雲很好地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結合,給員工及專業夥伴提供了豐富的工具與能力,可以打造形態豐富的媒體產品,為用戶提供了多樣的且個性化的內容,在協作與效率方面,擴展與增長方面都有強大的支持。

3、中國媒體融合雲具備的優勢

2.3.1騰訊沈澱多年的技術能力

媒體融合雲直接輸出了騰訊沈澱多年的技術能力,包括但不限於:擁有全球最強大的互聯網基礎設施,QQ與微信這些海量互聯網用戶產品的服務經驗,全球領先的互聯網產品與技術研發能力,互聯網安全實戰能力等等。

2.3.2 騰訊雲豐富且強大的IaaS、PaaS、SaaS能力

媒體融合雲直接引用騰訊雲豐富且強大的IaaS、PaaS、SaaS能力,包括:計算、網絡、存儲、數據庫、安全、域名服務、移動與通信、監控與管理、視頻點播與直播、大數據與AI等全面的技術能力,而且這些能力還在不斷地升級、擴展中。見下圖6:
技術分享
圖6:中國媒體融合雲當前具備的技術能力

2.3.4性能卓越的高可用架構及分布式部署

目前,基於騰訊雲立足中國,布局全球的服務節點,中國媒體融合雲上的服務可以享有性能卓越的高可用架構及分布式部署優勢,比如全球34個服務節點,可以讓全球用戶快速就近訪問媒體服務(見下圖7);國內多達28線的BGP優質網絡,讓復雜網絡環境下的中國網民均可順暢訪問高效地訪問所需的媒體內容;機房多出口容災,可以在1秒內完成異常流量調度;雙平面網絡架構,使提單接入層交換機故障情況下,用戶無縫切換;國內CDN加速節點超過500個,海外超過50個,總體高達4T的DDOS防護,可讓業務在攻擊面前高枕無憂。

技術分享

圖7:騰訊雲全球服務節點分布

2.3.5 頂尖的互聯網信息安全能力

中國媒體融合雲通過底層騰訊雲,自動獲得業界認可的最高等級的安全認證。包括:

  •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
  • 國內首獲雲計算領域ISO27001:2013認證
  • 首批通過可信雲服務認證
  • 6項 可信雲認證

其次,具有久經考驗的互聯網信息安全技術與處置能力。包括:

  • 日對抗黑客掃描及攻擊次數超過1億次
  • 日化解帳號破解嘗試次數高達100億+
  • 月扛DDoS攻擊次數50,000+
  • 單節點可抵禦DDos流量500G+,總體抗Ddos流量4T+
    舉例來講,正是因為雲技術平臺陸續開發出的驗證碼服務、垃圾消息過濾、後門木馬檢測、異地登錄提醒、漏洞掃描等新技術,在技術風險和網絡安全問題面前,“可以承受每天超過100億次以上的賬號破解嘗試。”

    2.3.6 獨創的專屬服務區讓融合更靈活、安全、高效

    中國媒體融合雲獨創專屬服務區,可以依據用戶需要進行資源的量身定制,不僅滿足用戶的高性能要求,也提供靈活的部署能力。見下圖8示意:
    技術分享
    圖8:中國媒體融合雲專屬服務分區示意圖

專屬服務區的資源可以做到獨享隔離,並且提供精細的訪問控制,接入及互連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不僅連接的鏈路可以多路由冗余,互通組網方式也非常便捷。
舉例而言,我們在專屬服務區可為客戶提供CDH(專用宿主機:Cvm Dedicated Host )、CPM(黑石物理服務器:Cloud Physical Machine)、VPC(私有網絡:Virtual Private Cloud)、DC(專線接入:Direct Connect)技術能力,分別簡介如下:
CDH:可以讓客戶以獨享宿主機資源方式購買、創建雲主機,以滿足您的資源獨享、安全、合規需求;購買專用宿主機後,客戶可在其上靈活創建、管理多種自定義規格的獨享型雲主機。在此之上,可使用高質量的BGP網絡,VPC,彈性IP重新映射等服務。
CPM:是一種按需購買、按量付費的裸金屬雲服務,為客戶提供雲端專用的高性能、安全隔離的物理集群。使用該服務,客戶只需確定配置和數量,獲取服務器時間將被縮短至4小時,服務器供應及運維工作交由中國媒體融合雲,而客戶則可專註於業務創新。
VPC:是在中國媒體融合雲上自定義的邏輯隔離網絡空間,與客戶在數據中心運行的傳統網絡相似,托管在私有網絡內的是客戶在中國媒體融合雲上的服務資源,如雲主機、負載均衡、雲數據庫等。客戶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私有網絡,包括自定義網段劃分、IP地址和路由策略等,並通過安全組和網絡ACL等實現多層安全防護。同時,客戶也可以通過VPN或專線連通私有網絡與客戶自有的數據中心,靈活部署混合雲。
DC:是中國媒體融合雲提供的高可靠專用網絡接入服務。客戶可以利用專線接入將媒體融合雲與客戶的辦公室、數據中心、第三方合作夥伴相連接,實現大容量高可靠網絡互聯的混合雲部署。

2.3.7 融合雲打造了開放協同的共贏生態圈

雲是一個開放協同的共贏生態,中國媒體融合雲更是如此,它使得媒體、用戶、開發者、內容提供商、技術服務商、資本都在雲上,大家一起在雲上生長、雲上開放。

總結一下,中國媒體融合雲具備以下領先優勢:功能強大、性能高效、安全可靠、專屬分區、生態協同。可以幫助我們媒體融合創新得更快,更方便,生態也會更豐富。如果大家都在這個平臺上,很多內容都可以互通,技術也可以共享。

三、媒體融合雲的未來展望

媒體融合雲專註服務於媒體行業,專註於媒體融合發展與創新,未來首先是將不斷探索內容和服務創新的技術能力建設。
比如,如何通過技術,打造更新、更形象生動、更受歡迎的富媒體內容?也許未來我們系統推送的不僅是單調的文字、圖片,還會加入很多特別的動態因素,例如AR技術的應用(見下圖9)。未來AR、AV、VR、MR等技術的充分應用,甚至不排除可以用戶或受眾對媒體內容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技術分享

圖9:利用AR技術產生更生動的富媒體內容

再比如,我們能否通過AI技術自動生成內容?依據熱度及用戶/讀者畫像,在機器學習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不僅是推薦個性化內容,還應該可以自動生成個性化、適個每一個用戶的內容。不僅是預測熱點,還可以自動產生評論、智能客服務,智能提升產品內容質量與活躍度(見下圖10)。

技術分享
技術分享
圖10:智能自動生成個性化內容
  未來還是萬物互聯的世界,是協作的世界,所有可見的資源和設備都會連入互聯網(見下圖11)。在雲平臺技術支撐之下,所有東西連接起來,未來可以把媒體資訊推送到裏面去,也可以接收到信息反饋,生成更好的內容。也就是說,媒體融合發展創新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

技術分享

圖11:未來是萬物互聯的世界

新技術與應用場景在快速進化與演進當中。一切細微之處,皆是演進之端。未來在雲技術平臺支撐下,萬物互聯,協作共享,不斷進化造就無限可能的媒體融合創新共贏生態。雲技術平臺也將使得媒體的價值無限延伸。

  • 2017.9於廣州

相關閱讀

借開放平臺連接時代

CNUTCon 大會 PPT 放送 | 騰訊雲多 K8S 集群高可用運維實踐分享

維團隊的一種選擇 簡、智、深


此文已由作者授權騰訊雲技術社區發布,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原文鏈接:https://cloud.tencent.com/community/article/968427

雲技術平臺賦能媒體融合發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