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構建之法》第四、十七章有感

讀《構建之法》第四、十七章有感

影響 出發 上網百度 程序 質量 重要 不能 可見 text

*第四章 兩人合作

問題一:4.2.9註釋

  “另外,註釋(包括所有源代碼)應該只用ASCII字符,不要用中文或其他特殊字符,否則會極大地影響程序的可移植性。”

我的問題是

  自己寫的註釋自己可以理解,但如果別人要維護你的代碼,怎麽才能確保別人也一定能看懂呢?我現在註釋總是要用中文,很不習慣用ASCII字符;但是我還是不太懂,自己註釋的自己感覺大家都能看懂,但有人或許就是看不懂怎麽辦?還有就是我感覺中文註釋便於理解,如果非要用ASCII碼的話,是不是更加不便於理解呢?

問題二:goto

  “函數最好有單一的出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以使用goto。只要有助於程序邏輯的清晰體現,什麽方法都可以使用,包括goto。”

我的問題是:

因為以前的C語言老師告訴過我們一般情況下不可以用goto語句,說那樣子很容易造成程序混亂,然後在這本書裏頭老師寫道只要有助於程序邏輯的清晰體現,什麽方法都可以使用,包括goto,我不是很理解。

  於是,我上網百度了一下,林銳在<<高質量c/c++編程>>裏面是這樣說的:

  “首先,由於goto 語句可以靈活跳轉,如果不加限制,它的確會破壞結構化設計風格。其次,goto 語句經常帶來錯誤或隱患。它可能跳過了某些對象的構造、變量的初始化、重要的計算等語句,例如:goto state;

                       String s1, s2; // 被goto 跳過

                       int sum = 0; // 被goto 跳過

?

state:

?

  如果編譯器不能發覺此類錯誤,每用一次goto 語句都可能留下隱患。很多人建議廢除C++/C 的goto 語句,以絕後患。但實事求是地說,錯誤是程序員自己造成的,不是goto 的過錯。goto 語句至少有一處可顯神通,它能從多重循環體中咻地一下子跳到外面,用不著寫很多次的break 語句。就象樓房著火了,來不及從樓梯一級一級往下走,可從窗口跳出火坑。”

我懂得了鄒欣老師的意思是:並不是主張多用goto,而是該用的時候用好goto語句。

摘抄很喜歡的一段話:

結對編程是個漸進的過程,有效率的結對編程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結對編程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磨合的漸進過程。開發人員需要時間來適應這種新的開發模式。一開始,結對編程很可能不比單獨開發效率更高,但是在度過了學習階段後,結對編程小組的開發質量、開發時間通常比兩個人單獨開發有明顯的改善。

  我覺得老師說的很對,沒有哪一次合作是一蹴而就,一下就可以達到最高效率最高境界的,只有慢慢磨合慢慢適應才可以逐漸將這種模式的優勢體現出來,同時也要註意很多情況下是不需要用到結對編程的,這也很考驗團隊的判斷力。

*第十七章 人,績效和職業道德

  “例如,在大家做任務估計的時候,那些給出非常樂觀估計的成員會不會產生無形的壓力,讓一些實事求是的團隊成員不得不調整他們原來比較靠譜的估計,最後導致整個團隊的估計都是過於樂觀,客觀(包括比較保守和悲觀)的估計都消失了?或者,在工作中太看重失誤,懲罰失誤,導致無人敢冒險?請看這個例子:NBA球星科比的投籃不中次數已經是歷史第一,超越了大部分NBA球員的所有投籃數,這麽多投籃不中,應該懲罰麽?如果要嚴厲懲罰的話,科比,或者球隊會有更好的成績麽?” 這是老師在書中向我們提出的問題,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書中第十七章前面提到一個團隊需要的是信任,並且這種信任是指:“我信任大家做事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團隊的共同目標,每個人的水平、經歷、性格特點都不同,我不是完美的,當我犯錯誤,或者展現我性格中不成熟的地方的時候,我信任我的同事會幫助我,但不會指責我的動機,或其他內在屬性。”我覺得一個團隊能真正信任內部成員的話,應該會很願意提出自己的意見,因為大家都是在為整個團隊考慮,即使有不同的意見,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見,從而討論出最優解,就不會存在怕說錯話而不願意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見。並且,領導團隊應該創建一個和諧進取的工作氛圍,允許大家犯錯誤,畢竟人無完人,領導者應該鼓勵支持每個人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就不會出現不敢犯錯誤的現象。科比雖然是不中次數最多的人,但他是NBA最好的得分手之一,生涯贏得無數獎項,突破、投籃、罰球、三分球他都駕輕就熟,幾乎沒有進攻盲區,單場比賽81分的個人紀錄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除了瘋狂的得分外,科比的組織能力也很出眾,經常擔任球隊進攻的第一發起人。另外科比還是聯盟中最好的防守人之一,貼身防守非常具有壓迫性。由此可見,光憑一點是無法對一個人做出準確評價的,因為一點太片面了,這也告訴我們對團隊成員的績效評估應該從多方面考慮,而不只憑單方面對人下定義。

以上便是我讀《構建之法》第四、十七章的看法,謝謝老師的耐心閱讀~

讀《構建之法》第四、十七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