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明代鬥彩瓷器的發展與鑒定

明代鬥彩瓷器的發展與鑒定

古董鑒定|古玩鑒定|古董交易|古玩交易|

鬥彩的起源和發展

1988年11月景德鎮珠山明代禦器廠遺址出土一件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紅、綠、黃、紫等彩描繪蓮池鴛鴦紋(又稱滿池嬌)的宣德瓷盤,西藏薩迦寺收藏有描繪同樣紋飾的宣德瓷盤,有學者就是以這種器物為依據,提出鬥彩瓷器始燒於宣德時期的觀點。但是據我們觀察,在彩繪技法方面,這種瓷器是先以青花料在成型好的坯體上描畫水波及鴛鴦的雙翅膀、頭、眼、腿等部位,圖案的其余部分則以鐵錐劃出極細的輪廓線,施透明釉經過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暗劃輪廓線填塗紅、綠、黃、紫等彩。

這與原先對於鬥彩瓷器的定義有所不同,整個用青花描繪輪廓線的方式才能叫做鬥彩,但這件瓷器是用鐵錐劃出的線條,而與青花五彩技法相似。因此,我認為這種瓷器應該屬於特殊的青花五彩瓷器,但它在圖案局部已經使用青料雙鉤輪廓線,以及先在釉下錐拱圖案線條,再在釉上按錐拱輪廓線填彩的技法,確實對鬥彩工藝的出現產生了重要影響。1988年11月,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該市珠山以西明代禦器廠西墻外的東司嶺發現一巷道,巷道中堆滿了瓷片,其中正統地層出土了一件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紅、綠、黃、紫等彩描繪蓮池鴛鴦紋的碗和這種碗的半成品(只繪青花,未施釉上彩)。

傳世品當中,有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件這種正統官窯瓷碗的成品。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種描繪鴛鴦蓮池紋的瓷器最然承襲了宣德禦窯瓷器的技法,但它的彩繪技法已與宣德時有所不同,它是先在成型好的坯體上以青花單線會花莖,而除蓮朵以外的其他紋飾均以青花料雙鉤輪廓線,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補畫礬紅蓮朵,並按其他紋飾的青花輪廓線填以釉上黃、綠、紫等彩。

這種正統官窯瓷器的出現具有重要意義,它使我們明確了成化鬥彩瓷器上最常用的那種雙鉤填彩技法在正統時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只是正統時期尚未在蓮朵和花莖上雙鉤圖案輪廓線,可以說比典型的成化鬥彩瓷器只差了一步,因為我認為正統時期是成化鬥彩瓷器的成長期。

1987年景德鎮市珠山明代禦器廠遺址出土一件成化早期彩繪滿池嬌圖盤,其彩繪技法完全模仿上述宣德五彩瓷碗和瓷盤,由此可見成化早期的鬥彩技法尚未達到成熟。考古發掘獲得的資料證實,圖案完全采用雙鉤填彩技法的成熟鬥彩瓷器始燒於成化晚期。


鬥彩的起源和發展

1988年11月景德鎮珠山明代禦器廠遺址出土一件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紅、綠、黃、紫等彩描繪蓮池鴛鴦紋(又稱滿池嬌)的宣德瓷盤,西藏薩迦寺收藏有描繪同樣紋飾的宣德瓷盤,有學者就是以這種器物為依據,提出鬥彩瓷器始燒於宣德時期的觀點。但是據我們觀察,在彩繪技法方面,這種瓷器是先以青花料在成型好的坯體上描畫水波及鴛鴦的雙翅膀、頭、眼、腿等部位,圖案的其余部分則以鐵錐劃出極細的輪廓線,施透明釉經過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暗劃輪廓線填塗紅、綠、黃、紫等彩。

這與原先對於鬥彩瓷器的定義有所不同,整個用青花描繪輪廓線的方式才能叫做鬥彩,但這件瓷器是用鐵錐劃出的線條,而與青花五彩技法相似。因此,我認為這種瓷器應該屬於特殊的青花五彩瓷器,但它在圖案局部已經使用青料雙鉤輪廓線,以及先在釉下錐拱圖案線條,再在釉上按錐拱輪廓線填彩的技法,確實對鬥彩工藝的出現產生了重要影響。1988年11月,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該市珠山以西明代禦器廠西墻外的東司嶺發現一巷道,巷道中堆滿了瓷片,其中正統地層出土了一件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紅、綠、黃、紫等彩描繪蓮池鴛鴦紋的碗和這種碗的半成品(只繪青花,未施釉上彩)。

傳世品當中,有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件這種正統官窯瓷碗的成品。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種描繪鴛鴦蓮池紋的瓷器最然承襲了宣德禦窯瓷器的技法,但它的彩繪技法已與宣德時有所不同,它是先在成型好的坯體上以青花單線會花莖,而除蓮朵以外的其他紋飾均以青花料雙鉤輪廓線,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補畫礬紅蓮朵,並按其他紋飾的青花輪廓線填以釉上黃、綠、紫等彩。

這種正統官窯瓷器的出現具有重要意義,它使我們明確了成化鬥彩瓷器上最常用的那種雙鉤填彩技法在正統時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只是正統時期尚未在蓮朵和花莖上雙鉤圖案輪廓線,可以說比典型的成化鬥彩瓷器只差了一步,因為我認為正統時期是成化鬥彩瓷器的成長期。

1987年景德鎮市珠山明代禦器廠遺址出土一件成化早期彩繪滿池嬌圖盤,其彩繪技法完全模仿上述宣德五彩瓷碗和瓷盤,由此可見成化早期的鬥彩技法尚未達到成熟。考古發掘獲得的資料證實,圖案完全采用雙鉤填彩技法的成熟鬥彩瓷器始燒於成化晚期。


成華鬥彩瓷器的高度成就

成華鬥彩瓷器能夠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其中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首先,它用雄厚的資金作保證。《明史·食貨誌》上記載:“成化間,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鎮,燒造禦用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讀zī,計算)。”

原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新園先生(1937—2013)依據景德鎮珠山明代禦器廠遺址考古發掘資料,並結合古代文獻考證後認為,成化十七年(1481年)至二十三年(1487年)是禦器廠產量激增、朝廷用於燒造官窯瓷器費用急劇上升的一個特殊時期,著名的成化鬥彩瓷器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此時,朝廷派往景德鎮督陶的內臣(太監),有的趁機貪贓枉法,作威作福,殘害百姓,朝廷卻聽之任之,不予懲處。

從文獻記載看,成華皇帝對瓷器燒造頗感興趣。成化十五年和二十一年,有關官吏曾分別因災異和耗費巨大而建議皇上下令停止或暫停瓷器燒造,但成化皇帝均未立即下令停止。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成華皇帝對瓷器燒造的濃厚興趣和成化禦窯燒造瓷器的數量應相當可觀。

其次,成華鬥彩瓷器成就的取得與憲宗皇帝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愛好亦密切相關。據史料記載,憲宗皇帝雅好藝術,舞文弄墨擅長丹青。朱見深自幼習字,並受到名師指教。即皇帝位後,常將所書詩賦賜予大臣。從遺留下來的書法實物看,朱見深一生書風變化不大,主要受到沈度臺閣體書法影響,給人以工整端莊、秀潤清勁之美感。

在繪畫藝術方面,明代帝王中,朱見深所取得的成就堪稱僅次於其祖父明宣宗朱瞻基。朱見深繪畫題材涉獵較多,人物、花鳥、走獸等無所不能,其中以人物畫為主,尤其受人稱道。另外,此時畫院興盛,許多職業畫家應詔入宮,他們以精湛的繪畫技藝而博得皇家青睞。

成化鬥彩的造型、裝飾與色彩

成化鬥彩瓷器的造型見有罐、瓶、盒、碗、盤、杯、碟等。其中罐類可分成深腹高體和扁腹矮體兩式。杯類則有缸形、蓮子形、鈴鐺形杯和高足杯等。總的來說,成華鬥彩瓷器無大器。從傳世品和出土物來看,成化鬥彩瓷器中最大碗的口徑約為22.9厘米,足徑約為8.5厘米,高約為11.0厘米。僅見的一種瓶的高度約為18.7厘米,口徑約為4.0厘米,足徑約為8.5厘米。小巧玲瓏是明成化鬥彩瓷器的一個重要特點,無論何種造型,均給人以圓潤飽滿、典雅俊秀之美感。

成化鬥彩瓷器的裝飾題材很廣泛,不同的器物均配以得體的紋樣,顯得和諧優美、相得益彰。據不完全統計,裝飾題材有龍(包括海水雲龍、升降雲龍、應龍、香草龍、瓜地行龍等)、天馬、海怪、蓮池鴛鴦、子母雞、果樹小鳥、蜜蜂、蝴蝶、高士、嬰戲、菊花、蓮花、寶相花、牡丹、月季、洞石、四季瑞果、翠竹、癩瓜、蔓草、靈芝、三秋小景、落花流水、錦盒瓜果、蓮托八吉祥、蓮托梵文、五供養等。紋樣的組織形式富於變化,僅表現花卉就有折枝、纏枝、團狀、開光等多種形式。圖案布局疏密有致,以虛托實,動靜結合。其構圖法則除規矩工整的二方連續、四方連續以外,也有自然隨意的寫實性構圖。

成華鬥彩瓷器所使用的色彩亦很豐富,彩色多透明鮮亮。此時所用的青花料為國產的平等青料,呈色幽倩淡雅。各種釉上彩亦具時代特點。紅彩鮮艷而不浮躁,在紋飾中顯得格外醒目。在彩繪技法上,為適合纖巧的形體和白玉般的瓷質,所繪線條纖柔流暢,填彩率意,顏色搭配協調,頗合法度。

http://www.jsmzwh.com

技術分享圖片

技術分享圖片

明代鬥彩瓷器的發展與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