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對微控制器中時鐘的理解:

對微控制器中時鐘的理解:

1.概述

簡單的說,時鐘是微控制器的脈搏,是微控制器的驅動源,使用任何一個外設都必須開啟相應的時鐘。這樣的好處是,如果不使用一個外設的時候,就把它的時鐘關掉,從而可以降低系統的功耗,達到節能,實現低功耗的效果。每個時鐘tick,系統都會處理一步資料,這樣才能讓工作不出現紊亂。

2.原理

首先,任何外設都需要時鐘,51微控制器,stm32,430等等,因為暫存器是由D觸發器組成的,往觸發器裡面寫東西,前提條件是有時鐘輸入。
51微控制器不需要配置時鐘,是因為一個時鐘開了之後所有的功能都可以用了,而這個時鐘是預設開啟的,比如有一個水庫,水庫有很多個門,這些門預設是開啟的,所以每個門都會出水,我們需要哪個門的水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其他沒用到的門也在出水,即也在耗能。這裡水庫可以認為是能源,門可以認為是每個外設的使用狀態,時鐘可以認為是門的開關。stm32之所以是低功耗,他將所有的門都預設設定為disable,在你需要用哪個門的時候,開哪個門就可以,也就是說用到什麼外設,只要開啟對應外設的時鐘就可以,其他的沒用到的可以還是disable,這樣耗能就會減少。
在51微控制器中一個時鐘把所有的都包了,而stm32的時鐘是有分工的,並且每類時鐘的頻率不一樣,因為沒必要所有的時鐘都是最高頻率,只要夠用就行,好比一個門出來水流大小,我只要洗臉,但是出來的是和洪水一樣湧出來的水,那就gg了,消耗能源也多,所以不同的時鐘也會有頻率差別,或者在配置的時候可以配置時鐘分頻。

拓展:為何要先配置時鐘,再配置GPIO(功能模組)

所有暫存器都需要時鐘才能配置,暫存器是由D觸發器組成的,只有送來了時鐘,觸發器才能被改寫值。
任何MCU的任何外設都需要有時鐘,8051也是如此;STM32為了讓使用者更好地掌握功耗,對每個外設的時鐘都設定了開關,讓使用者可以精確地控制,關閉不需要的裝置,達到節省供電的目的。
51微控制器不用配置IO時鐘,只是因為預設使用同一個時鐘,這樣是方便,但是這樣的話功耗就降低不了。
例如,某個功能不需要,但是它還是一直執行。
stm32需要配置時鐘,就可以把不需要那些功能的功耗去掉。
當你想關閉某個IO的時候,關閉它相對應的時鐘使能就是了,不過在51裡面,在使用IO的時候是沒有設定IO的時鐘的,還有在STM32中,有外部和內部時鐘之分,關於時鐘等好好研究
ARM的晶片都是這樣,外設通常都是給了時鐘後,才能設定它的暫存器(即才能使用這個外設)。STM32、LPC1XXX等等都是這樣。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省電,使用了所謂時鐘門控的技術。
這也屬於電路里同步電路的範疇:同步電路總是需要1個時鐘。

3.分類

時鐘發生器用於產生時鐘,並提供給CPU和外部硬體裝置。

有如下三種系統時鐘。

(1)主系統時鐘

①通過連線一個振盪器到X1和X2,該振盪電路產生fx=1到20MHZ的時鐘;

②使用內部高速振盪器產生fRH=8MHZ的時鐘。

(2)副系統時鐘

①通過在XT1和XT2之間連線一個fXT=32.768KHZ的振盪器;

②通過XT2引腳提供一個外部副系統時鐘fexclks=32.768KHZ。

(3)內部低速振盪時鐘(看門狗定時器時鐘)

①內部低速振盪器,以fRL=240KHZ的時鐘振盪。該時鐘不能作為CPU時鐘。

4.配置

一、在STM32中,有五個時鐘源,為HSI

HSELSILSEPLL

HSI是高速內部時鐘,RC振盪器,頻率為8MHz。

HSE是高速外部時鐘,可接石英/陶瓷諧振器,或者接外部時鐘源,頻率範圍為4MHz~16MHz。

LSI是低速內部時鐘,RC振盪器,頻率為40kHz。

LSE是低速外部時鐘,接頻率為32.768kHz的石英晶體。

PLL為鎖相環倍頻輸出,其時鐘輸入源可選擇為HSI/2、HSE或者HSE/2。倍頻可選擇為2~16倍,但是其輸出頻率最大不得超過72MHz。

二、在STM32上如果不使用外部晶振,OSC_IN和OSC_OUT的接法:如果使用內部RC振盪器而不使用外部晶振,請按照下面方法處理:

①對於100腳或144腳的產品,OSC_IN應接地,OSC_OUT應懸空。
②對於少於100腳的產品,有2種接法:第1種:OSC_IN和OSC_OUT分別通過10K電阻接地。此方法可提高EMC效能;第2種:分別重對映OSC_IN和OSC_OUT至PD0和PD1,再配置PD0和PD1為推輓輸出並輸出'0'。此方法可以減小功耗並(相對上面)節省2個外部電阻。

三、用HSE時鐘,程式設定時鐘引數流程
01、將RCC暫存器重新設定為預設值   RCC_DeInit;
02、開啟外部高速時鐘晶振HSE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03、等待外部高速時鐘晶振工作    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
04、設定AHB時鐘         RCC_HCLKConfig;
05、設定高速AHB時鐘     RCC_PCLK2Config;
06、設定低速速AHB時鐘   RCC_PCLK1Config;
07、設定PLL              RCC_PLLConfig;
08、開啟PLL              RCC_PLLCmd(ENABLE);
09、等待PLL工作   while(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10、設定系統時鐘        RCC_SYSCLKConfig;
11、判斷是否PLL是系統時鐘     while(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
12、開啟要使用的外設時鐘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ClockCmd()

四、下面是STM32軟體韌體庫的程式中對RCC的配置函式(使用外部8MHz晶振)

/*******************************************************************************

* Function Name  : RCC_Configuration 

* Description    :  RCC配置(使用外部8MHz晶振)

* Input            : 無

* Output         : 無

* Return         : 無

*******************************************************************************/

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

{

  /*將外設RCC暫存器重設為預設值*/

  RCC_DeInit();

  /*設定外部高速晶振(HSE)*/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RCC_HSE_ON——HSE晶振開啟(ON)

  /*等待HSE起振*/

  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

  if(HSEStartUpStatus == SUCCESS)        //SUCCESS:HSE晶振穩定且就緒

  {

    /*設定AHB時鐘(HCLK)*/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RCC_SYSCLK_Div1——AHB時鐘= 系統時鐘

    /* 設定高速AHB時鐘(PCLK2)*/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RCC_HCLK_Div1——APB2時鐘= HCLK

    /*設定低速AHB時鐘(PCLK1)*/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   //RCC_HCLK_Div2——APB1時鐘= HCLK / 2

    /*設定FLASH儲存器延時時鐘週期數*/

    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    //FLASH_Latency_2  2延時週期

 /*選擇FLASH預取指快取的模式*/  

    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       // 預取指快取使能

    /*設定PLL時鐘源及倍頻係數*/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 RCC_PLLMul_9);     

// PLL的輸入時鐘= HSE時鐘頻率;RCC_PLLMul_9——PLL輸入時鐘x 9

  /*使能PLL */

    RCC_PLLCmd(ENABLE);

    /*檢查指定的RCC標誌位(PLL準備好標誌)設定與否*/   

    while(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

       }

 

    /*設定系統時鐘(SYSCLK)*/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 

//RCC_SYSCLKSource_PLLCLK——選擇PLL作為系統時鐘

 

    /* PLL返回用作系統時鐘的時鐘源*/

    while(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        //0x08:PLL作為系統時鐘

       { 

       }

 /*使能或者失能APB2外設時鐘*/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 RCC_APB2Periph_GPIOB | 

RCC_APB2Periph_GPIOC , ENABLE); 

//RCC_APB2Periph_GPIOA    GPIOA時鐘

//RCC_APB2Periph_GPIOB    GPIOB時鐘

//RCC_APB2Periph_GPIOC    GPIOC時鐘

//RCC_APB2Periph_GPIOD    GPIOD時鐘

}

五、時鐘頻率

STM32F103內部8M的內部震盪,經過倍頻後最高可以達到72M。目前TI的M3系列晶片最高頻率可以達到80M。

在stm32韌體庫3.0中對時鐘頻率的選擇進行了大大的簡化,原先的一大堆操作都在後臺進行。系統給出的函式為SystemInit()。但在呼叫前還需要進行一些巨集定義的設定,具體的設定在system_stm32f10x.c檔案中。

檔案開頭就有一個這樣的定義: 
//#define SYSCLK_FREQ_HSE    HSE_Value 
//#define SYSCLK_FREQ_20MHz 20000000 
//#define SYSCLK_FREQ_36MHz 36000000 
//#define SYSCLK_FREQ_48MHz 48000000 
//#define SYSCLK_FREQ_56MHz 56000000 
#define SYSCLK_FREQ_72MHz 72000000

ST 官方推薦的外接晶振是 8M,所以庫函式的設定都是假定你的硬體已經接了 8M 晶振來運算的.以上東西就是預設晶振 8M 的時候,推薦的 CPU 頻率選擇.在這裡選擇了:
#define SYSCLK_FREQ_72MHz 72000000 
也就是103系列能跑到的最大值72M

然後這個 C檔案繼續往下看 
#elif defined SYSCLK_FREQ_72MHz 
const uint32_t SystemFrequency         = SYSCLK_FREQ_72MHz;    
const uint32_t SystemFrequency_SysClk = SYSCLK_FREQ_72MHz;    
const uint32_t SystemFrequency_AHBClk = SYSCLK_FREQ_72MHz;    
const uint32_t SystemFrequency_APB1Clk = (SYSCLK_FREQ_72MHz/2);
const uint32_t SystemFrequency_APB2Clk = SYSCLK_FREQ_72MHz;

這就是在定義了CPU跑72M的時候,各個系統的速度了.他們分別是:硬體頻率,系統時鐘,AHB匯流排頻率,APB1匯流排頻率,APB2匯流排頻率.再往下看,看到這個了: 
#elif defined SYSCLK_FREQ_72MHz 
static void SetSysClockTo72(void);

這就是定義 72M 的時候,設定時鐘的函式.這個函式被 SetSysClock ()函式呼叫,而
SetSysClock ()函式則是被 SystemInit()函式呼叫.最後 SystemInit()函式,就是被你呼叫的了

所以設定系統時鐘的流程就是: 
首先使用者程式呼叫 SystemInit()函式,這是一個庫函式,然後 SystemInit()函式裡面,進行了一些暫存器必要的初始化後,就呼叫 SetSysClock()函式. SetSysClock()函式根據那個#define SYSCLK_FREQ_72MHz 72000000 的巨集定義,知道了要呼叫SetSysClockTo72()這個函式,於是,就一堆麻煩而複雜的設定
[email protected]#$%^然後,CPU跑起來了,而且速度是 72M. 雖然說的有點累贅,但大家只需要知道,使用者要設定頻率,程式中就做的就兩個事情:

第一個: system_stm32f10x.c 中 #define SYSCLK_FREQ_72MHz 72000000 

第二個:呼叫SystemI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