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成功的第一步:放棄20件你很想做的事

成功的第一步:放棄20件你很想做的事

    在一個人的認知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段時間裡如果有太多的目標,那麼很可能哪個都無法完成。     MikeFlint是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還曾為美國四任總統開過飛機,但他仍在事業上有更高的追求。 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討他的職業生涯目標。巴菲特讓他先寫下自己認為的職業生涯最重要的25個目標。然後,巴菲特讓他看著這個清單,圈出他認為最重要的5個。 最後,巴菲特問他: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麼? Flint答:知道了。我現在會馬上開始著手於實現這5個目標。至於另外20個,並沒有那麼緊急。所以可以放在閒暇的時間去做,然後慢慢把它們實現。 巴菲特聽完後說到:不,Mike,你搞錯了。那些你並沒有圈出來的目標,不是你應該在閒暇時間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應該盡全力避免去做的事。 你應該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它們,不花任何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它們上面。   這讓我想到了三件事: 一、“如何讓自己的目標變少”非常重要 對於個人還是企業,最可怕的狀態是什麼? 是“什麼都能做”,“所有方向都可以是方向”。 這意味著你沒有具體的目標,並且什麼都不願捨棄,最後一定就會什麼都做不好。 脫離這種狀態,最關鍵的一點是:將開放式的問題變成封閉式的問題。 比如,滴滴早期找到了“五分鐘內叫到計程車”的這麼一個封閉式的目標。 這就意味著,它一開始不需要去開拓專車或快車,不需要優化使用者乘坐計程車的體驗(比如培訓司機,在車內放上水、紙巾或者雜誌)。 而只需要圍繞著如何覆蓋更多的車,以及優化匹配演算法來執行。 這樣整個公司的目標就是極其明確的。   二、專注非常重要 在一個人的認知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段時間裡如果有太多的目標,那麼很可能哪個都無法完成。 儘管“專注”和“聚焦”的概念已經被現代人提及的太多,但真正能做到準確地辨識自己的慾念,去除自己不真正需要的東西的人,還是很少。 三、比起“有所為”,“有所不為”可能更加重要 這可能和查理·芒格所說的“Invert,alwaysinvert.”有相通之處。 沒有被選中的那20件事,其實也是你感興趣的或者有意義的,所以就很容易找到各種合理的理由在那些目標上花時間。 但它們才是默默消耗掉時間,轉移你的注意力,又不能真正產出成果的事情。 這種目標比看起來明顯就很愚蠢的東西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