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個人日常教學工作的總結~~悲涼、失落和無奈

個人日常教學工作的總結~~悲涼、失落和無奈

重點高校也有其他問題的,比如“空心病”,(http://www.sohu.com/a/119277250_372535)。

從事高校教學工作3年了,回顧一下這3年,才發現剛工作時的自己是多麼的幼稚和天真。

3年前的我,認為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就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其實不然,這期間也開設了很多新課,希望能將一些實用的知識給學生傳授,雖然自己能力也非常有限,但是儘自己最大的力量,但是現在也由失望,開始絕望。

因為堅持,部分學生掛科,被威脅恐嚇,為了自身安全,開始放棄,不敢給學生掛科。

曾經,開設過一門公選課,選課人數爆滿,很開心,可是上課人數經常連一半都不到。

如今,連必修課,就只有14人到課,我也多次和學生交流如果授課有問題隨時都可以和我反饋,得到的只有沉默。

經過這些事情,也理解了現實中所謂各種現象,這些事情,一件一件促使我下定決心在認真履行合同期限後離開這裡。

嘗試了很多授課方式,效果其實都不好。班上有學習認真的同學,其實努力上課只是為了這部分學生。

這裡,節選吳軍在“MOOC是否能夠幫助那些沒有機會上大學的人?”的一些經典語句。

讀者,你好!
MOOC(慕課)這兩年是個很熱門的詞,它的全名是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眾公開課的意思。既然是大眾公開課,又是線上的,顧名思義,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地學習課程。
當幾年前 MOOC 出現時,社會上是一片讚許聲,主基調是:這下好了,那些過去學習不到的知識現在可以近乎免費地學習了,那些過去被名牌大學壟斷的課程現在誰都可以輕易學到了,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後想繼續回爐深造的人也不用為考研發愁了!
MOOC 熱到現在也有四五年了,上面的公開課也不少了。在美國 Coursera 公開課平臺上,已經有 2000 多門課程了,這快抵得上哈佛大學提供的課程的一半了。
與哈佛不同的是,Coursera 上的課程大多是需求量較大的課程,哈佛一半的課程是過於專業化的窄眾課程,因此 Coursera 上課程的覆蓋面實際上極為廣泛。
在國內,以清華為首搞的“學堂線上”大約有 1320 門左右的課程。我看了一下,覆蓋面也很廣。然而,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聽說誰過去沒有條件上大學,因為 MOOC 的出現,實現了教育改變命運的理想,真的一個都沒有。


當然,不少人聽熱鬧似的聽了幾門課,這種情況是有的,但是我問了幾十個聽過 MOOC 的人,他們當中有 80% 的人,聽了幾次課之後就不聽了,也就是說難以做到從頭聽到尾。

有了 MOOC,特別是像 HYPMS 的教授直接通過 MOOC 開課後,學生不去哈佛是否就能獲得同樣的教育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正如我在之前很多封信中講過的,上名校的主要目的不是學習其它學校沒有的課程,而在於和名師直接交流,和好同學一起學習,而這些是 MOOC 根本做不到的。
更何況,上名校另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和那裡的優秀同學一起生活,這不是線上教育能夠解決的。

在 100 年前,教育資源有限,大學錄取率極低,很多想讀書的人沒有條件上學讀書,甚至圖書都很有限,因此任何能夠讓知識廣泛傳播的方式都對全面教育的普及有幫助。
然而到了今天,教育的矛盾早已不是想學知識找不到門路,而是很多人根本不打算學習。這種情況下,所有希望通過高科技手段讓讀書變得容易的努力,都白費了。在個人電腦開始普及後,很多孩子向家長吵著要買電腦學習,結果都變成了娛樂。
雖然各國都在搞計算機輔助教學,但是原來做不出數學題的孩子,有了計算機軟體的輔導後,照樣做不出題來,因為對於那些不想讀書的人,用什麼工具都沒有用。
今天的 MOOC 也是如此,想學習的人,利用這個平臺可以獲得新知,不想學的人,你就是花錢請他聽上面北大和清華的公開課,他都未必願意去聽。


因此,我倒覺得 MOOC 的出現,可能會讓教育進一步分化,精英利用它拉大了和大眾的距離。因為恐怕只有少數精英階層和本來就希望進入精英階層的人,會利用這個手段。對那些更需要接受教育的大眾來講,MOOC 只是一個擺設而已。
如此一來,MOOC 反而會和它最初提高大眾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原本是為了雪中送炭,最後卻變成了錦上添花。當然這不是 MOOC 本身的錯誤,而是人的天性使然。

從古至今,雖然學習的手段有所改變,但是人內在的動力依然是學有所成的關鍵。

我依然會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但是也學會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願學生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吧。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