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必然》九、享受重混盛宴,是每個人的機會

《必然》九、享受重混盛宴,是每個人的機會

今天說的是《必然》的第七個關鍵詞,過濾Filtering。 1 我們需要過濾 如今有一個問題,瀰漫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困擾著所有人。那就是“今天我要吃什麼呢?”同樣的,書店裡這麼多的書,我要看哪一本呢?網站上這麼多的電影,我應該去看哪一部呢?新聞諮詢也是浩如煙海,我應該看哪一條呢? 我們能夠生活在當今這個時代,即是我們的幸運,又是我們的不幸。 幸運的是這個時代每時每刻都有如雪崩般的大量新鮮事物被創造出來,我已經不用羅列各種龐大的數字來證明這件事情。當今的媒體繁榮已經達到了空前的頂點。任何一個人只需要花費擡一下手的力氣,立即就可以獲得圖書館級別的內容。而我們的不幸也恰恰來源於此,面對天文數字般的新事物,深深無力感油然而生。即便只是過去24小時內被創造出來的新東西,我們想要隨便了解一下都會花去一年的時間。在我們有生之年,不可能有人能有足夠的時間把你所面對的每一個選擇的潛在影響都逐個的審視一遍,更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拋硬幣。
  生命是如此短暫,身處萬幸之中在面對這般不幸的時候。這就像是一粒鑽石掉進了一片沙漠當中,雖然我們明確的知道這片沙漠之中一定有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更多的是對我們毫無價值的沙粒,這種情況下要我們怎麼去找到它呢? 於是, 我們需要某些人或者某些東西來幫我們做出取捨,幫我們把無用的沙粒過濾掉,直接把鑽石找出來給,交給我們,或者在我們的耳邊悄悄的告訴我們它在哪裡。而他們所起到的作用其實就是過濾。 過濾這可不是什麼偉大的新發現,自古有之。比如現在的生活中有這麼幾種過濾的形式:
  • 我們通過守門員來過濾,像是我們的父母和老師,會把那些不好的東西擋在門外,選擇性的把好的東西放進來。
  • 我們通過媒介來過濾,入口網站的首頁,新聞報紙的頭版頭條,購物推薦。
  • 我們通過管理者來過濾,圖書館不會收藏所有的書,超市同樣不會出售所有的東西。
  • 我們通過品牌來過濾,相信品牌的力量。我喜歡這個包,就是因為他是LV的。簡單明瞭。
  • 我們通過政府來過濾,長城防火牆幫你過濾掉那些有害你身心健康的東西,比如說那些啥,對吧?
  • 我們通過朋友來過濾,身邊的人對我們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很可能就是會選擇朋友推薦的東西。
  • 我們通過自身來過濾,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出選擇,傳統意義上來說這才是最珍貴的過濾器。
在我們今天看向未來的時候,上面的這些過濾方法並沒有失效,他們依然會繼續存在下去,但是緊緊依靠這些已經遠遠不夠了。 比如說看電影這件事情,一不留神看了一部爛片,那可真就是像是吃了一隻蒼蠅一樣的噁心。怎麼辦呢?那就是用過濾器幫我們吧垃圾過濾掉,像是豆瓣,對吧?做的就很不錯,電影的評分還有影評都非常的客觀,基本能真實的反映出電影的好壞。   但是,我們依然覺得這遠遠還不夠,為什麼呢?   首先,豆瓣上的高評分電影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這些即便已經是百裡挑一為我們過濾了一次的,但是依然太多,我還是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把他們全部看完。所以 我們在面對內容資訊爆炸的今天,我們只需要精華中的精華。   其次呢,豆瓣這個過濾器對我個人而言依然不夠精確,它只能反映出大眾對於一部電影的普遍評價。但是呢,我就是不喜歡看恐怖片,我就是不喜歡看文藝片,這些電影評分再高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幫助意義。而且我口味獨特,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大家都覺得很多應該給差評的動畫片卻可以給我帶來不錯的體驗,但是在這樣的大眾過濾器之下,我只有和這些動畫片失之交臂。 所以現在的過濾器還沒有精確到針對個人也達到最佳的過濾效果。 對吧? 2 未來的過濾器 在未來,我們必須依靠更為強大的過濾系統,把那些令你感到不爽的東西全部清除,還要把那些雖然廣受好評但是對你個人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也統統拋開。好讓我們只去關注那些領我們興奮的事情。所以,按照KK大叔的設想,未來的過濾器必須具備三個特徵。   第一、知道我的偏好。 第二、知道我朋友的偏好。 第三、知道哪些東西是我應該去了解一下的。   首先是知道我的偏好,就像剛才所說的,量體裁衣,私人訂製。隨時隨地為我提供我當下最喜愛的東西。今年最應該看的十本書?本月發生的十大新聞?不能錯過的十部電影?不不不,還是太多了。我要的只是我現在最想要的,十個都多了。而且別人都覺得好的那與我有什麼關係? 請以為我中心,被我看到的東西一定一定都是我最感興趣的。   而有意思的是,我最喜歡什麼,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過濾器是要比我們自己還要清楚。它會比我們自己更加的瞭解自己。聽起來這個要求是不是極其的過分,但是其實不然,我們之前也聊過,隨著對大資料的運用,像是現在的亞馬遜、推特、google還有離我們很近的阿里巴巴,在這些方面做得都很不錯,而且他們依然還在飛速的進步。   但是呢,這卻會帶來一個問題,比如說你在網上搜索了一些黃賭毒的新聞,後來你就會發現你每次開啟網頁,他都會推送各種黃賭毒的東西給你。呵呵,別問我怎麼知道的。不用拿著酒來找我,我沒有故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更進一步來說, 當你藉助強大的過濾系統只接觸那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話,那麼會存在極大的風險。因為你會捲入到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漩渦之中。使得那些與你的標準存在著細微差異的事情,你都視而不見。 即便你可能會喜歡上他。這樣一來,你會卡在一個小高點的位置,而你卻自以為自己是站在頂點之上。   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局面,我們就要求過濾系統具備上面講得第二和第三條特性,就是他要知道你朋友的喜好,並且還要知道哪些東西是你應該去了解一下的。幫你過濾出一些你現在不喜歡,但是將來會喜歡上的東西。避免我們對自我中心漩渦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這就是未來過濾趨勢的發展狀況,很好理解。   過濾系統現在看來,他呈現為一個雙向的系統。 怎麼說呢?就是 從我們人類的角度來看,一個過濾器關注的是內容, 對吧? 但是如果反過來,從內容的角度來看的話,那麼一個過濾器所關注的就是我們人類的注意力。 比如說,廣告的過濾,你想象一下,一份婦科醫院的廣告如果投放給一位男同學,是不是就是一次極大的浪費了?所以,內容同樣會把人分類出來過濾掉。在未來,廣告會尋求在最理想的位置、最理想的時間插放最理想的廣告,並且以最理想的方式、最理想的頻率做出反饋。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同學們開啟網頁都是圖書銷售和線上培訓的推送,而其他人開啟網頁彈出的都是情趣用品和各類遊戲的推送廣告了。對吧? 3 稀缺的 注意力 剛才我說的這一段話中隱藏著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他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那就是每個人的注意力! 在未來的商業邏輯之中,一定是得注意力者得天下,無論你是做產品還是做服務,我們之前也說過產品都將歸於服務,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搶佔人們的注意力。   在未來社會,什麼能源、什麼石油。這些現在看來是稀缺的資源,但是,其實它只不過就是個技術問題罷了,都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消滅掉他的稀缺性的。而我們的注意力將是唯一有價值的稀缺資源。 注意力的供應絕對是短缺的,每個人都想多要一些,但是絕對不存在任何的辦法,能夠增加他的總量。無論是金錢還是技術都做不到。儘管他如此的珍貴,但是我們的注意力卻又相當廉價。因為我們每天不得不把它花掉,沒有辦法節省或者是儲存起來。不得不一秒一秒的交出去,一刻都不得停歇。   因此,在現在極其豐富的世界裡,其他的東西越變得豐富,那麼注意力相對而言就會就會越加的稀缺。 既然它已經是最後的稀缺資源,那麼注意力流向哪裡,金錢就跟著流向哪裡。 4 體驗經濟 在節目的最後,KK大叔還告訴了我們一件事情,那就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從總體來看,科技技術是朝著免費的方向在發展的。那麼,所有東西的費用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其價值會不斷的下降。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部分商品都會變成極其容易被過濾掉的東西。 但是有一樣東西會被保留,那就是不可複製的體驗。 人們會將稀缺的注意力不斷的投入到體驗至上,而商業和產品的設計也應該注重於如何帶來更好的體驗。   能夠證明這一趨勢的就是體驗的價值正在不斷的升高,比如說,高檔的娛樂方式正在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長。音樂會門票的平均價格在1981年到2012年增長了近400%,遠遠超出了同期物價增長的150%。醫療保健的價格也出現了類似的增長,從1982年到2014年增長了400%。在美國,臨時保姆的平均價格為15美元每小時,這可是最低工資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