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騰訊組織架構大變動 但騰訊雲或許仍難後來者居上

騰訊組織架構大變動 但騰訊雲或許仍難後來者居上

月初的時候,騰訊公司組織架構罕見地進行了大調整,to B成為此次變革的關鍵詞。公開訊息顯示,此次騰訊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整合騰訊雲等諸多行業解決方案,騰訊雲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就也是在最近,騰訊雲還和通訊雲企業容聯達成了合作,如今在騰訊重磅力推TOB業務以及騰訊雲的情況下,騰訊雲的未來又會發生怎樣的一些變化呢?

可以預見的是,雖然2013年才開放的騰訊雲比阿里雲公測晚了三年,並且目前在產品品牌口碑和市場佔有率方面都遠遠比不上阿里雲,但在騰訊組織架構的變化以及騰訊集團資源的湧入下,騰訊雲直接與阿里雲對抗的實力也會迅速提升。那麼,在雲服務這個重要的TO B領域,騰訊雲是否還有機會後來者居上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騰訊雲地位與期望不匹配 架構調整強化B端能力

騰訊一直以來以產品見長,傳統的產品思維和麵向消費者的思路,放大了騰訊to C基因的光芒。不能說騰訊沒有to B基因,只是在和自家的to C業務和阿里的to B業務相比,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像企業服務號這樣的資源雖然優質,但在微信整體業務中也不是非常突出。

這樣的環境也限制了騰訊雲的早期發展,全天候科技舒虹指出,騰訊雲在市場方面想做好銷售環節但是收效甚微。這其實還是在to B的能力上有一定不足。

其次,騰訊內部各個部門獨立性強的現狀,也不利於集中力量發展雲服務。選擇騰訊雲的一些客戶看中了騰訊的能力,但是騰訊雲本身只是諸多部門中的一個,沒有許可權獲取其他部門的能力,只能浪費時間和精力重複開發,即使這樣也沒法完全滿足客戶的一些定製化要求。舒虹提到,過去騰訊雲吸引了一些視訊、遊戲領域的企業使用者,靠的是騰訊流量而不是技術構架的優勢,雲服務本身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騰訊發力產業網際網路,將騰訊雲打造成獨立事業群,一方面是將to B業務基因化、常態化,更好地為騰訊雲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環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打破內部的資料壁壘,集中力量辦大事。但這一設想並不會十分順利,因為騰訊自身在雲服務上面還存在一些隱患。

後來者騰訊雲基礎不牢固 未來發展存在四大隱患

騰訊雲的基礎不牢靠是多方面的,既有騰訊本身存在的壁壘問題和騰訊雲管理、技術上的缺陷,也有市場競爭和市場佈局上的弱點。

(1)打通壁壘需要時間 騰訊雲需要其他部門的能力支援

首先就是騰訊集團內部的壁壘,雖說要改革,但也不會說打通就打通,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要把這些訴求處理好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使把騰訊雲拿出來組成一個新的事業群CSIG,它也不一定能輕易呼叫其他事業群下面的一些能力。可是客戶往往又會需要用到,這就不利於騰訊雲業務的開展。

因為集團業務上的掣肘在一段時間內仍然會存在,資料壁壘等問題不可能一次性解決,所以騰訊雲想要儘可能利用好騰訊的資源,仍然需要經歷時間的磨鍊。

(2)曾出現安全故障 要讓使用者放心不容易

其次,騰訊雲在今年曾經爆出過兩起事故,7月24日部分割槽域因運營商光纜中斷導致宕機,8月因不規範操作導致“前沿數控”平臺數據丟失。不規範操作導致的嚴重後果,暴露出相關業務管理上的缺陷,也對品牌形象造成了損害。

當然,這也不是騰訊雲一家需要注意的問題,早在6月阿里雲就出現過一次宕機事故,可見各大雲服務都有一定的進步空間。

但像資料丟失這樣的事故比較嚴重,會讓企業在上雲時擔憂安全性和穩定性。畢竟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資料資產都具有珍貴的價值,資料丟失的損失難以估量。

(3)競爭對手入場早實力強 阿里雲不容小覷

騰訊雲的商用時間比阿里雲更晚,所以現在的雲服務市場騰訊佔有的市場份額並不多。根據IDC《2017年前五大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廠商份額》顯示,阿里雲佔有45.5%的份額,騰訊雲僅佔10.3%,後面還有中國電信、金山和亞馬遜等知名企業,其中亞馬遜的AWS在國際上排名第一,很有競爭力。

這些國內國際知名的雲服務商掌握了更豐富的技術,在相關領域內也有更深厚的積澱,這對騰訊雲的逆襲形成了一定的阻礙。騰訊雲原有的技術儲備,甚至加上騰訊的資源傾斜,最後能不能又與之一戰也還存在疑問。

(4)中國市場偏好私有云 騰訊的投入還有所欠缺

最後還有一個現狀就是私有云在中國的受眾面很廣,企業、政府都有搭建私有云的想法。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一組圖表資料顯示,2014年至2017年,私有云市場規模都遠遠大於公有云市場,即使預計到2020年,兩者差距逐漸縮小,私有云市場也仍然較大。微軟副總裁洪小文也曾表示,中國公司對公有云接受程度比歐美低,所以私有云現在還是很受歡迎的。

但是在私有云這一領域,華為、浪潮、中國電信等企業佔有更多份額,騰訊雲的影響力更加微小。私有云穩定性高,遷移難度大,是繫結使用者的好方法。與其廣闊的市場相比,騰訊雲在私有云市場擴張上的投入顯得還很不夠。

雲服務不可能一蹴而就 騰訊既要長期投入也要把握機會

儘管如此,騰訊雲仍然有不少長處。騰訊雲的優點在於自身的資源和生態底子好,如果有機會,就能有足夠的力量去爭取成功。

(1)騰訊雲是戰略業務 做得起雲端計算的玩家有限

通過此次調整,我們也可以看出騰訊本身也重視雲端計算,加上騰訊有一定的實力,經得起競爭的比拼,畢竟雲端計算需要很多方面的資源。

雲端計算平臺需要在頻寬、儲存、服務上都具有較高的品質和充裕的資金,尤其是公有云市場對頻寬和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只有阿里、騰訊這樣的企業,因為有自己的生態,有錢有資源,並且需要雲端計算,他們才可以去做這種回報週期長的“基礎設施”服務。

相反,體量小的企業要想發起挑戰根本不容易。雲途騰創始人、CEO劉江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說:“公有云市場第二梯隊的發展舉步維艱,更別說第三梯隊。”雲途騰意識到公有云對資源和品牌存在極大需求,創業型雲端計算公司存在劣勢,於是發展到營收狀況更為樂觀的私有云、混合云為主。可見騰訊雲還是有機會在公有云領域擠壓後來者以形成與阿里雲分庭抗禮的格局的。

(2)騰訊生態自帶吸引力 初期能夠帶來大量客戶

前面提到騰訊內部打通壁壘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在前期騰訊雲需要熬過這一段使不上勁的時期。這時在騰訊生態的吸引下,或許可以收穫一些視訊、遊戲、小程式等領域的客戶,從而緩解壓力。

由於雲端計算平臺存在對生態的依賴,所以騰訊雲可以方便地獲取這一批使用者。羅超頻道指出騰訊雲的客戶有不少是騰訊投資過的公司,也有不少是騰訊泛娛樂生態的夥伴,阿里的情況也大致如此。所以雲端計算平臺背後的生態競爭力也是雲競爭力的重要一部分。

當然,他們選擇生態參照的是背後的各種能力,希望投入實際應用,但還是要到騰訊業務部門通力合作的那個時候才能發揮出100%的效果。在剛開始,企業使用者能夠利用到的更多還是流量扶持和用於站隊表態。

(3)基礎平臺+垂直服務 尋找專業的合作伙伴

騰訊雲前不久與容聯在通訊雲領域展開了合作,融合騰訊雲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容聯在企業通訊雲領域的市場地位,有望取得可觀的效果。這也給騰訊雲的發展提供了另一種模式,像視訊雲、遊戲雲都是由自己做,而一些此前發力有所滯後的領域也可以通過合作模式,優勢互補,加速佈局。

可以想見,在騰訊雲發力較薄弱的領域,我們還會看到熟悉的“開放戰略”繼續起作用。雲端計算基礎設施平臺與垂直領域雲服務商的合作,或許會成為雲服務的一條支流。

(4)私有云市場價值顯現 但需安全和穩定先行

私有云市場龐大但是分散,巨頭難以包羅永珍,因此該領域成為其他企業發力的重點。私有云不但有很大的市場,而且還有很高的使用者穩定性,畢竟遷移成本很高。所以騰訊雲也有必要在私有云領域發力,才能不錯過這一塊蛋糕。

但是企業或機構選擇私有云圖的還是安全性和穩定性,保證好安全是絕對重要的事。騰訊雲過去發生過的事故可能對此帶來不利的影響,如何做好安全保障並讓使用者放心會是一個挑戰。

總的來說,騰訊雲的發展還是很不容易的,此次架構改革為其發展拓寬了道路,不過該有的問題還是一個也不少。騰訊雲是否能擺脫劣勢,進而推動騰訊雲在國內雲市場中的份額變化,就要看它能不能修煉好內功從而把握住機會了。

 

文 |小謙,小謙筆記創始人,網際網路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