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區塊鏈進化論:極客與開源 - 區塊鏈大航海時代

區塊鏈進化論:極客與開源 - 區塊鏈大航海時代

1976年當做區塊鏈史前時代的元年,正式開啟了整個密碼學,包括密碼學貨幣的時代。
1982年,Lamport提出拜佔廷將軍問題,標誌著分散式計算的可靠性理論和實踐進入到了實質性階段。
1985年,Koblitz和Miller各自獨立提出了著名的橢圓曲線加密(ECC)演算法。
1997年,HashCash方法,也就是第一代POW(Proof of Work)演算法出現了
到了1998年,密碼學貨幣的完整思想終於破繭而出
1999到2001的三年時間內,Napster、EDonkey 2000和BitTorrent分別先後出現,奠定了P2P網路計算的基礎。
2001年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NSA釋出了SHA-2系列演算法
在人類歷史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從一個思想、技術被提出來,到它真正發揚光大,差不多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
2010年9月,第一個礦場Slush發明了多個節點合作挖礦的方式,成為比特幣挖礦這個行業的開端
因此,建立礦池的決定就意味著有人認定比特幣未來將成為某種可以與真實世界貨幣相兌換的,具有無限增長空間的虛擬貨幣,這無疑是一種遠見。
可以說從這個版本之後,比特幣才成為了現在的樣子,真正形成了市場,在此之前基本上是技術人員的玩物。
“Code is not the law,but good software is good”

不管中本聰的魔咒有多麼強大,數字/密碼學貨幣多麼有前途,還要依靠軟體本身一點一滴的發展。
“區塊鏈2.0,世界的計算機” 以太坊是Vitalik Buterin創立發明的

“區塊鏈大航海時代”

通過單純的時間軸已經不足以描述這個嶄新時代的概貌,因此把對區塊鏈的分析分為四個維度:技術、行業、政府、社會。

技術的角度,在區塊鏈的滄海橫流的時代,以太坊、Corda、ZCash、Bytom並起,區塊鏈技術的共識機制目前也日漸成熟,而且有非常多的門派和門類。同時也可以看到,比特幣的全球算力現在已經達到了4 EH/S,都顯示出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進入了高速增長的時代。

行業的角度,區塊鏈在全球範圍內票據、證券、保險、供應鏈、存證、溯源、智慧財產權等十幾個領域都有了POC的成功案例,部分已經進入了實踐階段。不僅是獨立開發商,國內國際多家大的金融機構、銀行、傳統企業,都也紛紛建立自己的區塊鏈專案,無論是自己進行研發,還是和第三方合作,證明行業內區塊鏈技術在行業的應用也是火爆的趨勢。

政府的角度,僅就比特幣而言,全球有十幾個國家承認它有貨幣或者類似貨幣的地位,可以進行交易和流通。我國的央行,雖然它禁止比特幣的流通,但是很激進地宣佈自己要做數字貨幣。不久前工信部指導下還發布了區塊鏈分散式賬本的技術參考架構,也證明政府的態度對於區塊鏈這件事情還是非常支援。

社會的角度,不得不說說經濟方面的數字:據Coinmarketcap初步統計2018年全球已經有2062種數字貨幣,總市值約為2000多億美金,比特幣佔據一半多市值。由於一些支付機構能接受比特幣的支付,所以它能實際上間接覆蓋到全球的商家,甚至可以達到幾千萬家。谷歌學術上區塊鏈相關的學術論文,差不多已經達到2萬篇,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區塊鏈的技術也不再是一個依附於比特幣、以太坊,或者任何數字貨幣的技術,而是真正作為一種獨立的技術納入到學術研究領域。

從網際網路之父蒂姆·伯納斯·李在1989年正式提出全球資訊網設想,到中本聰2008年發表《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富有創新開源精神的極客先驅們推動了時代的巨輪,展示出了劃時代的遠見卓識。今年正好是區塊鏈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應用——比特幣誕生10週年。網際網路的誕生帶領著人類進入一個嶄新時代,高速互聯的資訊網路將世界每一個人緊密的相連,消除了時間和地域的鴻溝。而區塊鏈的誕生則顛覆了網際網路時代,改變了傳統的勞動生產關係,極大的降低了社會信任成本,相信在開源精神下的區塊鏈必將在世界舞臺展現出更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