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摩根大通報告顯示:全球數字代幣基金規模超過70億美元

摩根大通報告顯示:全球數字代幣基金規模超過70億美元

大摩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比特幣和其他加密數字代幣已經成為機構投資的一種新的資產類別,目前的數字代幣基金規模已經達到71.1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資金佔比達到7%,成為數字代幣基金第二大資金來源地。

市場對比特幣關注的主題每年都有所不同,如2016年,市場對比特幣的討論集中在其不可被追蹤、完全保密的特性上;2017年,關注點集中在對現有金融體系和支付體系的替代性;2018年則更多地關注代幣發行以及資本分配機制,還包括在貨幣貶值時,其保值性和替代貨幣的特性。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機構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數字代幣已成為許多機構投資者的新的資產配置型別。

依據數字代幣基金研究機構的估算,全球數字代幣基金的資產規模總額已經達到71.1億美元。據報道,規模高達300億美元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投資了兩隻專門從事數字代幣資產管理的對衝基金,其他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不少大學捐贈基金都有參與數字資產的投資。從投資機構構成上看,48%的投資資金是對衝基金,另外48%來自風險投資,剩餘的4%來自私募股權。數字代幣的投資來源地超過半數為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佔9%,位列第二,英國佔比6%,列居第三。

大摩的報告顯示,主流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涉足數字代幣投資。近期的風險投資就包括:貝恩資本在創業B輪投資1500萬美元給一家線上交易平臺;高盛聯合投資給另一家線上交易服務平臺近6000萬美元。而目前全球訪問量最大和使用者最多的比特幣交易所Coinbase,其估值已經高達80億美元,已經可以和一些傳統理財或資產管理機構相媲美。

大摩的報告還指出,除了風險投資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吸引了不少金融專業機構的參與。大摩認為,區塊鏈最好的應用場景就是,參與方相互信任時、企業對企業的交易環境,這使得不少銀行在相互交易時開始使用區塊鏈。大摩從2017年年初就開始利用區塊鏈相關的技術,來執行交易並記錄相關交易記錄。還有其他許多銀行也開始測試並使用區塊鏈,其中包括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紐銀梅隆、花旗銀行等等。同時,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也越來越頻繁,如不少在外的務工人員通過這種方法向家鄉匯款。

此外,大型資產管理機構也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摩根大通已經在2018年9月底發行了有75家銀行參與的新幣種,這種叫做quorum的數字代幣,可以方便參與銀行更快的進行國際支付。

這份報告顯示了許多主流金融機構在對待比特幣態度上的轉變,但也還有許多金融機構相對保守,不願意在監管環境沒有發展成熟的情況下過分冒險。此外,比特幣被盜的訊息還不時傳出,數字資產缺乏足夠安全的託管機制。

報告還指出比特幣使用的最大缺陷就是對能源的消耗。大摩預測,隨著挖礦裝置價格的降低,挖礦的參與者越來越多,而在比特幣總數限定的背景下,能源的消耗將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