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是如何費力成為職場“螺絲釘”,然後被裁的

我是如何費力成為職場“螺絲釘”,然後被裁的

找了三個月仍未找到工作的亞希抱怨道,剛才去面試的小公司在一個居民樓裡,連招牌都沒有;只面了一面被送走;最近許多職位停止招聘,工作越來越難找了…

亞希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了兩年的安卓開發,年前公司裁員,亞希也在名單裡。這兩年app發展迅速,前端技術逐步替代純native的,公司現擴建“大前端”隊伍,將冗餘的app開發給裁掉。

亞希大喊“倒黴”,她並沒有犯什麼錯:進入公司後,聽話地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甚少出大錯,也沒有突出的工作表現。從不主動要求承擔重任,也不偷懶早退,用一句話說,就是個擰螺絲的。

可亞希不明白了,為什麼一枚兢兢業業的螺絲會有一天被無情地拔掉呢?


1.單一職責的“螺絲釘”,位於裁員名單的前列

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迅速,當一枚普通的螺絲釘太危險。很容易被連根拔起,甚至是螺絲釘原本所在的整體也會被替換掉。

例如諾基亞被收購後的大裁員,有工程師無奈道,有些人的技術只在諾基亞才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用過。

職場需要的,不是職業單一,扎到哪裡不動窩的螺絲釘,而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兒搬。

陳凱原來和亞希同一個app組,陳凱原來負責iOS開發,可在大裁員裡陳凱安然無恙。原因是陳凱能做前端開發工作。

陳凱在iOS專案需求日漸減少,前端需求大量逐漸增加時,察覺到職場危機。他想如果我不幹iOS了,還能做什麼呢?於是他在空閒時間學習前端開發知識,並主動和原來前端TL申請一些小專案練手。後來組建“大前端”隊伍時,TL將陳凱收進隊伍裡。

職場的天花板比你以為的要低,殘酷的現實來得比你想象中的要快:之前有華為清退34歲以上的員工,IBM裁掉40歲老員工。

任正非的發言大概說出許多老闆的心聲:“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2、延長職場保鮮期,拒絕當單一功能的螺絲釘

程式設計師的保鮮期不比娛樂圈明星的長,如何延長自己的職場保鮮期,成為一塊合格的“磚頭”是每個程式設計師需要考慮的。

  • 作為程式設計師,技術永遠是王道

許多人只在剛進入公司的一兩個月學習,將需要的工作技能掌握後,便停止探索的腳步,一年的技術重複使用五年。

像上文的亞希,只會公司的業務開發,面試時往框架、原理深入問的時候便啞口無言。

一個資深的職場人被問道,什麼樣的新人會在你眼裡脫穎而出?

第一有自我驅動力,其次是比較強的學習能力。

  • 作為好的程式設計師,不僅僅會語言

開發技術迭代飛快,Java、C、C++、PHP、python、JavaScript……所以程式設計師前一般有個“語言”標籤:Java工程師,python工程師等。

可你發現技術總監,甚至是這幾年推行的“全棧工程師”,他們是沒有語言字首的。與他們交流溝通時,你會發現即使他們不十分精通某種語言,但他們能迅速跟上你的思維並給出反應。

語言僅僅是一種工具,在深入學習掌握一門語言後,你擁有一定的學習力,此時多瞭解其他語言的發展動態,甚至是去學第二種語言。學習力,用進廢退。

當你認可某個人是好程式設計師時,往往他不簡單“Java程式設計師”,還有他的專業度和知識面寬廣。

  • 作為老程式設計師,不僅僅會寫程式碼

職場裡很少見到35歲+的基層程式設計師,因為此時與年輕程式設計師相比,寫普通程式碼已經不佔優勢了。

35歲有35歲老程式設計師的優勢:專案經驗豐富,技術累積深厚,設計、架構、分析、規劃能力強,解決問題能力強。

許多人職場上缺乏規劃意識,沒有花時間和精力進行自我認知,更沒有往某一方向專注,一直是呆在舒適區,“略知皮毛,應付工作,混口飯吃”的狀態。

所以容易成為裁員名單一員,當被剝奪工作機會時,又很難找到突破口。

上文的亞希在面了二十多家公司無果後,決定打破僵局,拓展自己的技術領域,換一個方向試試。

更多故事or事故請關注:程式設計師1024故事集

這裡是1024,講程式設計師間404的故事:他們很神祕,他們很簡單。

他們很無趣,他們很逗比。他們很聰明,他們很疲憊。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吧                    長按二維碼向我提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