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網際網路公司裁員潮傳言四起,是捕風捉影還是確有其事?

網際網路公司裁員潮傳言四起,是捕風捉影還是確有其事?

最新的壞訊息稱,京東將大面積裁員。其中,京東商城將裁員10%以上,京東金融也要裁員,甚至在20%以上。

隨即,京東方面闢謠:注意到有人在匿名社群,將京東正常的人員流動和末位優化造謠為“京東大面積裁員”。

不管京東是否有實質性減少員工,不可否認的是,2018年是京東近年來最水逆的一年。各種壞訊息接二連三。

“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賭輸超過100億”的訊息被傳得沸沸揚揚,之後雖然金立對這則傳言予以否認,但還是撕開了金立債務危機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負債百億、裁員萬人。

還有近段時間爆出的,富士康要裁員34萬人。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回應說是假訊息。然後在11月22日晚間的時候承認了,只是糾正說裁員範圍並不只是侷限於富士康本身。

大公司裁員潮傳言四起,是捕風捉影還是確有其事?

 

 

隨著工廠大量的遷出,不用想的,那就會有大量工人失業。根據農村農業部的資料,我國返鄉創業人員達到了740萬,而且大學生正在成為新農民主力軍。小編就問大家,有幾個讀完書之後想回到家裡當農民的,除了找不到工作的之外。

大公司裁員潮傳言四起,是捕風捉影還是確有其事?

 

 

最近天風證券巨集觀分析師宋雪濤一篇名為《消失的招聘廣告》研究報告火了。因為他通過資料爬蟲的方式發現,今年4月-9月期間,有202萬個就業招聘廣告消失,其中二線城市及中小企業降的最多最快。

效果已經顯現了。比如泰禾、華夏幸福、等等一些大集團已經在裁員,碧桂園等一些大集團已經發出了瘦身裁員令。

一般情況下,危機的傳導是需要時間的。比如剛開始老美宣佈要制裁,還未制裁的時候,為了囤貨,可能老美企業那邊還會加大進口。然後正式實施之後,訂單突然沒有了。這種沒有是會由最銷售終端,一級級的根據產業鏈逐建向上反饋的,具有很強的滯後性。

大公司裁員潮傳言四起,是捕風捉影還是確有其事?

 

 

一般情況下,這種問題的大顯現是會在過年附近。中國的企業普遍是三角債的關係,市場當中賣到錢了,才能結上家的貨款。而上家只有收到了下家的貨款,才能給他的上家貨款,一層一層的。而終端一旦出了問題,那整個鏈條上的人,今年都是要白乾的。

預計在過完年之後,抗打擊能力最弱的一批廠子會關門。抗打擊能力強的,還會去想想辦法。但是因為這不是市場原因,這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政策原因導致的,其實除了遷移廠子到國外,沒什麼辦法好想的。然後在明年之後的幾個月裡,陸陸續續的這些廠子都會明白到這個道理,失業潮也就陸陸續續的到來了。

大公司裁員潮傳言四起,是捕風捉影還是確有其事?

 

 

其中大家不要認為,實體之外的其它企業會好到哪裡去。一個國家真正的大部分利潤都是來自於實體的,其它行業只不過在它身上喝血而已。比如金融市場不就是為實體企業融資的嘛?比如現在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巴巴,不就是幫這些企業賣貨的嘛?當這些實體工廠遷移到國外之後,這些產業還會這麼好嗎?

有些人,可能會說,中國人還在中國啊。沒有工作收入之後,你覺得大人有多少錢給孩子出去玩耍?你覺得還能夠像以前那樣放肆購物嗎?整體都是會萎縮的。這其實是一個惡性迴圈。世間總是亙古不變的實踐著《馬太福音》裡面那句話:凡有的,還要給他,叫他豐足有餘。凡沒有的,就連他有的,也要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