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產品經理的要學習的知識

產品經理的要學習的知識

  本文轉載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及時刪除。謝謝。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些產品經理必看書籍,裡面有些是我看過的,有些是準備看的! 都看下來,會收益匪淺。另外,以下書中少了《結網》和《DON’T MAKE ME THINK》。 這兩本書也是相當推薦的,算是比較啟蒙了,但是每次看都會有新的收穫!

  我曾和同為產品經理的A討論某個功能,最後一直討論到需求,討論到人類進化史,甚至討論了風險意識對於人類的影響,最後雙方各執一詞,迴歸到需求,選擇了一個相對完美的方案。這種感覺好比黑夜中,刀光凌厲,卻又帶點惺惺相惜。換句話說,不讀書,你連據理力爭的機會都沒有。這算是產品經理行業內的一種殘酷。
  做產品,其實談的還是對人性、對商業市場、甚至是對整個社會的理解。小到“情感化設計”,大到“商業模式”,什麼都不懂的話,似乎就變成別人口中那個:“要產品經理幹嘛”的故事主角。
  一個合格,優秀的產品經理必然需要讀書,而且不僅限於那些“實用主義”的暢銷書,更要多維度地閱讀,對多領域有所涉獵。對世界的好奇心越重,你越容易發現需求的所在;對世界的理解越深,你越容易知道怎麼樣才能改變生活。
  因此,我避開一些熱門暢銷書,精心挑選出了十本好書,從技術、商業到社會學、資訊史均有涉及,可以讓希望成為產品經理的初學者、創業者,甚至優秀的產品經理都能從中探索到新的閱讀樂趣,並觸動人心。


想成為優秀產品經理?別忽視這十本好書

  《理性樂觀派:一部人類經濟進步史》(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
這本書是我讀過一系列講述“科技如何推動社會進步”中最好且最有誠意的著作。與之類似的還有另一本書叫做《富足》。 兩本書都講到一個有趣的事情:如何解決資源緊缺的情況?比如水資源緊缺,並非是因為真的缺乏這種資源。其實地球70%的面積都富含水資源,如果可以把海水淡化,水資源緊缺將不是影響世界發展的難題。當然,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如果可以”,這種“如果可以”並不是靠悲觀和節省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應該依賴新技術,利用新技術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這的確是一種思路。 此外還有許多有趣的案例讓人從巨集觀的歷史看到更多未來發展的可能,對於網際網路從業者來說,這是一種啟發式的新觀點,對於“想改變世界”的人來說,亦有價值。

  《總開關: 資訊帝國的興衰變遷》
全書闡述了AT&T的發展、拆分和再次崛起,談及美國政府對待通訊產業、好萊塢、有線電視及網際網路等傳媒的態度。 其中頗有一些值得揣摩的“分與合”故事: 阿道夫·朱克與其他人挑戰愛迪生電影托拉斯。當托拉斯被限制的時候朱克則想著讓所有電影院接受他打包購買的計劃。 戴維·薩諾夫是美國無線電公司總裁,他從貝爾公司手中獲得了無線電的業務,並影響整個國家的無線電廣播,但他卻有意阻礙了調頻技術的使用。 聯邦通訊委員會一開始阻礙新技術發展,後來又為反托拉斯,分解壟斷產業做出了行動。 喬布斯曾在iPhone首發的現場,邀請Google的總裁施密特。可兩家公司最後卻分道揚鑣,各自為陣。

  《總開關》一書,Tim雖然談的是產業整合和分解的歷史,但最終想說的卻是這樣一個觀點:對於資訊的控制。 他在書中曾寫道這樣一段話: “赫胥黎在寫作《美麗新世界》6年前,已然窺察到集中管理並機械化生產的文化產業將產生的嚴重後果。他寫道:從堪薩斯到北京旅行必定只需要花上幾個小時,不過,要是兩地風貌無別,這樣的旅行將不再具有任何意義。” 大批量生產且被限制的資訊,最終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大概就是赫胥黎說的“毫無意義”。

  《黑客:計算機革命的英雄》(Hackers: Heroe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如果說網際網路需要有一本有足夠多歷史的書,那麼看這本《黑客》是第一首選。 相比《浪潮之巔》等書講商業故事,《黑客》這本書是真正從第三方的視角出發,講那些改變歷史的英雄,講那些一波三折的故事。我常常思考有些企業和個人為什麼會成為業界名人,而有些人則默默無聞;一些巨頭惺惺相惜,而另一些巨頭則對抗激烈。這些故事的背後無非是各種人生際遇作祟。 如果你只知道iPhone和喬布斯,那還不夠,這本書會告訴你最早期有一個叫做“家釀俱樂部”的組織,它影響了許多產品的發展。如果要追溯到更早之前,你會看到早期黑客如何利用智慧改變世界——正是如此,所以我們才能享用他們的科技成果。

  《群體的智慧:如何做出最聰明的決策》
最近隨著一系列的網路事件,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等觀點開始成為“街貨”,似乎人人都可以談一談社群的意義和發展。但社群的影響和發展早在之前就已經有大量學者在研究。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所以社群難的不是聚在一起,而是如何壯大並擁有獨特的調性。 因此,我推薦《群體的智慧》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群體在社會各個領域可以發揮的價值和影響。尤其是對於做社群產品的人來說,研究好群體內的決策和在不同場景下的走向,是非常有價值的。本書講述了大量的案例,涉及多個領域和經典場景的分析,可以認為是極佳的科普作品。 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這本書讓讀者擁有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可以更好地觀察世界。

  《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如果你能看到這本書,至少應該慶幸:因為你基因的“自私”,所以你才在重重阻礙下獲得了生命。當然需要提及這樣一個前提:自私的基因,談的是基因,而不是個體,與日常所謂的“自私”有相當大的差別。本書的內容和寫作風格非常適合閱讀,尤其是一些形象的案例,讓人讀了欲罷不能,恨不能每一頁都認真地琢磨。 大部分人對於人類自身的存在和整個生物世界的存在,視野侷限於進化論,但又不知道進化論的本質和衍生的一些現象。如果你好奇自我的存在,除了通讀弗洛伊德,還應該看下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或許在一些聚會上,你可以故作深沉地這樣開場:在座的各位都應該為此感到慶幸,因為我們的自私。

  《跨越鴻溝》(Crossing the chasm)
如果說要有一本書既能運用於傳統行業,又對網際網路行業有所啟示,還能真正地運用方法論獲得成功,我首推看這本書。《跨越鴻溝》是我從事產品經理以來經常閱讀的一本書。全書從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細細闡述了在產品的每個階段會遇到的機會和風險,跳板和鴻溝。為什麼要提及這些問題呢?因為對於市場人員,甚至是產品經理來說,瞭解使用者是第一要務,也是非常難的事情。假想一下你無法通過產品接觸到使用者群,你甚至不知道他們心裡真正在想什麼,這是多麼可怕? 在歷史上又太多的產品無法跨越鴻溝,走到下一個生命週期,而傑佛裡·摩爾用自己的經驗,搭建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可以幫助許多從業人員獲得啟發。通俗地說,他在做一件好人才做的事情:站在大坑邊上,提醒每個經過的人,不要掉進坑裡。信任他的人可能因此成功,不相信他的人,大部分都在坑裡。

  《大教堂與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網際網路從業人員不瞭解“開源”和“軟體工程”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想要了解這兩點,不如從這本書開始。薄薄的書本只需要花費兩個小時就可以讀完,但我相信你還會回頭再看一遍。本書主要討論兩種不同的自由軟體開發模式︰ 大教堂模式(The Cathedral model)︰原始碼在本模式是公開的,但軟體的每個版本開發過程是由一個專屬的團隊所控管。 市集模式(The Bazaar model)︰原始碼在本模式也是公開的,不過卻是放在因特網上供人檢視及開發。 軟體開發模式或許太枯燥,但更吸引我的是這本書其實講了另一件事情:如何利用開放的力量把一件事情做好。例如最經典的維基百科和Linux其實是市集模式的最佳代表。如何把一群互不認識的人聚在一起貢獻自己的力量,如何把這部分力量聚合起來,讓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回想前面談的關於社群的一系列介紹,這本書給出了一種可執行的模式。這種模式真正讓人意識到了社群的力量。能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這樣一些共享且有價值的東西,是非常值得琢磨的故事。

  《精益創業》(The Lean Startup)
創業是一件聽起來非常酷,做起來卻非常難的事情——資金首先是難題;其次是人才;最後是商業模式。其實最奇怪的是,整個創業流程中竟然沒有一個團隊提到了“使用者”或者是“使用者價值”這樣的說法。埃裡克在《精益創業》(The Lean Startup)中想要告訴這群充滿創業理想,希望像喬布斯一樣改變世界的人們,不要進入這樣一種創業的誤區。 這套“精益創業”的理論中涵蓋了創業前期、創業初期和創業轉型期等整個過程,他提倡的方法論為網際網路創業者們帶來了一套可以踐行的理論框架,也為投資者如何有效地保證自己的投資回報,選擇一個優秀的團隊提供了一種思路。

  《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My Years with General Motors)
任何對於管理感興趣的人,都至少應該知道這樣兩個人物:德魯克和斯隆。斯隆在通用汽車的日子展示了一名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應該有素質,他的經歷讓人時常回味許久。如果說德魯克的一系列著作略顯溫和,斯隆則顯得更專業化和強硬,他所提倡的一系列準則,都非常震撼而實用。

  《免費》(Free)
信不信由你,克里斯·安德森這本書最佳的實踐應該在中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免費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商業模式:都免費了,還怎麼賺錢呢?《免費》一書將會解答困惑。 對於網際網路從業者來說,免費的模式並不陌生,其實這個模式有一個大前提:邊際效益正向增加。 在國外曾激烈討論過這樣一個話題:免費使用產品的人,不是使用者,而是商品。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免費並不是真正地免費,而是一開始把核心服務的使用成本轉移到其他業務上。比如早期遊戲是收費模式,後續也改成了免費模式,而維持遊戲運營甚至盈利的業務來自於哪兒呢?那就是虛擬道具。 相信讀者也會聯想到許多國內產品的玩法似曾相似,這就是我說的觀點,免費的最佳實踐應該在中國。


產品經理需要了解的知識、課程、資訊等。

一:時間管理
這個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內容,有的化,及時補充!

二:微信推廣
《微信如何增加粉絲?》
http://www.xuexi.com.cn/ke/Ask/question/question_id/c533f1d2-5607-4b2a-ad77-6503fe57914f

《微信公眾平臺搭建與開發揭祕》(這是一本書,直接放豆瓣讀書連結了)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10483/

三:SEO
《搜尋引擎優化基礎精品教學》如果你想成為資深PM,這個很有必要!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92fa9bba-66e5-4f99-8675-d5cc465a6fb4

四:職場軟體應用
Excel:
《Excel入門21法》算是比較初級的,裡面也會有新東西。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course_id/d7e6178e-bf9a-4a10-a025-f7980aab8f75/mytype/

推薦書籍:《誰說菜鳥不懂資料分析》相當推薦!

PPT:
《和秋葉一起學PPT》有書,也有課程,課程沒找到,給個讀書頻道的連結吧。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746256/

PS:
《PS魔法學院》這個算是日常的吧,挺逗的。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19494f57-36d6-40a5-a3b6-3e35ca8f1007

《PS新版入門精品教材》這個是比較系統的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a4be369d-f376-446f-ad2e-a6f6cb5875f0

PS同理,不看書,實際。網路力大無窮!

五:專案管理
《專案管理入門》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f353d3d8-3c87-4070-a6fe-1962b67f3767

《高階專案管理》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bf0b3d6c-c88c-4fd5-9054-47c578228f78

六:專業軟體應用
Axure這個是必備的。
推薦論壇:http://www.webppd.com/axure/
這個是尹光磊老師弄的,我關注他好久了,我也是在這裡學的這個軟體!

要是買相關書看的化,我覺得沒必要,那些書越看越暈,還浪費時間。實際最重要。在論壇裡的帖子,跟著做幾個案例,就明白了!


如何進行時間管理?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參考。

可以多管齊下:

1.隨時記錄
隨時帶著小本小筆,床頭放個小本小筆,有了新想法隨時記錄。很多想法都是在我們不經意見產生的。如果暫時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深入思考,可以MARK下,之後有時間的時候再進行深入研究。

推薦使用:Any.Do
簡潔方便的手機日常專案管理小工具。

2.日曆
這個和番茄工作法有所不同,沒有那麼細緻,每天把這一天要做的工作提前安排好,就不會有迷茫不知道做什麼而浪費時間了。

至於應該做什麼什麼時候想,就可以利用瑣碎時間了,比如上班的地鐵上,頭天下班路上,頭天睡前前等。和1結合,記錄下來,就可以了。

同時,如果你不能堅持用番茄工作法,用日曆這種方式也是可以的。確定幾點到幾點做什麼,只是沒有番茄那麼靈活了。

3.番茄工作法
對一些需要集中精力相對長的時間去完成的工作,而個人缺乏些定力的,我建議用番茄工作法。比如每天強制背單詞二十分鐘,你就可以設定一個番茄,強制自己去完成。時間長了,就養成習慣了。

4、資訊收集
在網上瀏覽資訊的時候,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資料,為了日後使用時查詢方便,資訊的收集與儲存就 是個問題了。

在資訊的管理方面,我主要用兩個軟體印象筆記與Pocket。印象筆記用來做為資訊的大管家,定期將那些值得永久儲存的資料分類整理到印象筆記中去,讀書筆記、寫作文稿、點滴感 悟等等都可以備份到裡面去。用搜索引擎進行資訊搜尋時,它優先搜尋你的印象筆記內容,查詢相當方便。不要抱怨印象筆記的介面和編輯功能,這真不是它的特長。國外有很多達人分享自己使用印象筆記的經驗,值得學習,這是一個神奇的軟體,在整理高人手下它就是屠龍刀,普通人手裡, 就是一把雞肋似的殺雞刀。

Pocket的功能也可以用印象筆記來代替的。它以前有另外一個名字叫“read it later”。當你發 現一個感興趣的網頁,想儲存起來以後再看,就可以一鍵傳送到Pocket裡去。它的閱讀體驗是非常 棒的,但很多資料看完之後,不值得儲存的就可以刪除掉了,值得儲存的就弄到印象筆記中去,當 然這一過程也可以直接在印象筆記裡實現。但印象筆記的閱讀效果是無法與Pocket相比的,所以對Pocket我是捨不得不用的。

這兩款軟體在windows與apple系統下都有,各種瀏覽器都可以安裝外掛,資料同步體驗都很好。現在的智慧手機價格雖然有些高,但好好利用的確是可以帶我們帶來方便與高效的生活。只要善於去發現與實踐,更重要的是去分享。


【張小龍眼中的產品經理】

一、產品經理要求

1、瞭解人性

2、瞭解群體心理

3、產品經理像上帝一樣,可建造系統,制定規則,讓群體在系統中演化

4、提高自己的藝術品位、質量要求品位/細節體驗品位;作品而非產品;工匠而非設計師

二、瞭解人性

1、人是懶惰的

2、人是跟風的、別人都在用,群體智商低於個體智商

3、人沒有耐心

4、人不愛學習

5、人們對隨機好奇

6、偉大產品應該滿足人的情感需求、滿足人性貪嗔痴

7、不要改變人們的常識習慣,要設計時順應日常習慣

三、瞭解群體心理

1、重視屌絲使用者群,他們有存在感的渴望

2、為群體效應而做,容易傳播放大

3、沒有設計,只有解決問題;避免戰略行為代替真實需求:打通、整合、拉動、匯入、多平臺、全面

4、需求不來自調研,使用者群大部分都是中庸普通的,他們的反饋只是幫助你瞭解他們是怎麼想怎麼看的;需求不來自競爭對手,大部分產品特性都是沒有什麼價值意義的;

5、需求不來自分析,大部分產品經理的分析都是過於理性,而真實的使用者都是感性。爽、好玩,勝過功能。做3秒就想用會用的功能。需要文字解釋的功能需要重新設計

6、需求不來自競爭對手,從別的產品裡借鑑思考,關鍵是要深刻理解功能特性背後的心理訴求

7、需求不來自討論。多在微博上觀察普通使用者在幹什麼、他們的時代潮流趨勢是什麼、在什麼場景下、他們感受如何;從使用者交流中發現創新;關注使用者們稱讚太好玩了的功能特性;忽略評論家,沒有任何意義,仁者見仁

8、你無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你不要以為自己特殊,其實你很中庸普通。滿足自己需求就是滿足使用者需求。

四、像上帝一樣道生一一生二的建造系統建立規則

1、找到需求背後的本質心理訴求。沒有被解構、洞穿的需求都是耍流氓的偽需求,必須要歸結到人的最本質人性。需求來自對當下生活潮流的理解

2、如果解決方案非常複雜,一定是目標問題定位不細分

3、產品是演化而來,而非規劃出來的。讓使用者推動使用者

4、面向階段性目標,不過度設計。不在1.0做2.0該做的

5、只抓主場景,不做全功能;面向場景來做設計,而非面向功能列表;面向場景才能取捨;面向階段性目標才能取捨

6、除了核心功能,其他都可做成可解除安裝的外掛

7、條理清晰勝過視覺表現;分類,化繁為簡;單一路徑,不要多入口多出口;抽象洞察本質,方能化繁為簡;極簡方不被超越因為無法超越。如果一個特性不能讓人興奮不如不做

8、先做產品結構,之後才是功能細節;產品結構是骨骼,不可多變和複雜;創作從骨骼開始,而不是先造肌肉

五、提高使用者體驗品位

1、不要損失體驗,不要為了流量和收費到處加入口

2、別讓我思考,每個對話方塊都有一個明顯的預設按鈕

3、響應效能永遠是第一體驗

4、有調性的產品才會演化,讓技術產品散發人文氣質

5、釋出:歡迎頁:讓歡迎頁成為你的產品釋出會

6、上線:上線是為了驗證想法,是為了改進

7、運營:硬匯入使用者,只會給使用者留下壞印象。KPI是好產品的副產品,不為KPI改變產品

8、運營:尊重客戶隱私,不要老想著收集使用者資訊對自己有好處


[ 產品互動 ] 最常被誤解的18個使用者體驗設計原理

1,使用者在網頁上會認真閱讀內容

不準確。

使用者在閱讀網頁內容時,快速瀏覽居多,只有在使用者對內容非常感興趣的時候,才會逐字閱讀;好的網頁設計是能幫助使用者更方便快速瀏覽網頁內容的。

Yoyo: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使用者很少有精力去仔細讀內容,更多是以草覽、看圖、看第一句、看加粗的方式來了解資訊。所以在新的時代,無論是設計網頁還是移動產品,資訊的聚焦、使用者注意力的把握、介面內容的節奏,都是設計的重點。

2,網站所有頁面需要在3個點選內到達

不準確。

更少的點選到達頁面,不一定會讓使用者更開心,也不一定更有效率。

Yoyo:使用者做事都有自己的習慣,這些習慣是他們最舒服的,但是不一定是最有效率或者最合理的。我們設計產品也要遵循這個思路,怎樣讓使用者使用產品最舒服、安全、愉快;而不是最有效率、甚至是設定量化標準去要求這個效率,因為強迫的要求往往會適得其反。

3,使用者不會使用滾動條

不準確。

現在的使用者已經習慣使用往下滾動功能得到更多資訊了,雖然頁面頂部的位置還是最重要的,但是不一定要把所有內容都擠在頁面頂部。

Yoyo:特別是iPhone引領的智慧機新時代,用手往下一滑就能看到更多內容,已經成為使用者可以接受並熟悉的操作方式。不糾結於把內容都放在頂部,但是設計師要記得,頂部很重要。一般來說,一個網頁第一屏的曝光是遠遠大於第二屏以及以後的。例如我設計過的產品的真實資料,第二屏以及以後的曝光只有第一屏的10%不到。

所以在設計新時代,重點資訊重點放置、次要資訊有跡可循放置、無關資訊不要放置。

4,設計是讓網站更好看

不準確。

設計遠遠不止是提供一個好看的樣子,設計更重要的是提供功能、流程、解決問題。

Yoyo:如果設計師只是讓網站好看,首先互動設計師全部都要失業啦。甚至是視覺,現在也是在為整個產品做視覺,品牌、使用者情感、互動配合、動效展現都會考慮到視覺設計中。所以我認為現在沒有任何設計師僅僅是為了讓網站好看而工作。

5,網站設計為可以讓有障礙人士使用是很難且成本很高的

不準確。

前期融入為有障礙人士服務的設計理念,設計網站時增加的成本不會太高;網站會因此服務到更廣群體的使用者。

Yoyo:做過一些公益類設計專案,例如雅虎移動搜尋和AMBERAlert的合作,但是還沒有負責設計過一個為有障礙人士服務的特性或者產品,慚愧,希望以後有機會去設計一些。

6,設計必須是原創的

不準確。

大多設計師喜歡重新設計而不是參考現有的設計形式,他們更應該考慮,既有的設計已經經過驗證且使用者習慣。全新的設計,作為設計師需要有足夠的信心,才能去推動。

Yoyo:不用懷疑這個假設,在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設計團隊,很多設計主管會直接要求下屬,設計一定要和業界不一樣。但是做創新設計,我們一定要記得這些點:源於根本,解決問題並有商業價值,尊重業界與使用者已經存在的習慣,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

7,網站需要定期改版

不準確。

使用者是不喜歡改變的,所以網站的改版需要源於更深層次的需求,而不是僅僅為了改版而改版。

Yoyo:能解決問題,有商業價值,源於新技術的推動,利用大資料分析的結果,以這些維度來思考改版。不要為了改版而改版,不要為了好看而改版。網站改版的成功案例,參見: 《推陳出新!政務網站的重設計》

8,提供更多的功能和選擇,使用者會更滿意

不準確。

提供選擇讓使用者感覺有控制權,是好事,但是過多的選擇會讓使用者無所適從,對產品不能理解。

Yoyo:提供最好的選擇,但是要足夠少,做產品設計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9,作為產品設計者,你和你的使用者群體很像

不準確。

把使用者想成自己,會帶來強烈的主觀偏見,對設計是非常不利的。

Yoyo:很多朋友會來問我,為什麼某某產品還有人使用,不是應該被淘汰麼,為什麼某某產品能賺錢,完全不可想象啊。其實這只是因為你不是目標使用者而已。就算你設計的是一個音樂產品,同時你也是資深聽音樂的使用者,但是你也不能把自己看為所有目標使用者,因為你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10,使用者在使用網站時會做最優選擇

不準確。

在理想的世界裡,使用者會閱讀你的網站所有資訊,然後發現對使用者最有價值的內容。現實世界是,使用者快速瀏覽網站,找到第一個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內容,就往下一步走了。

Yoyo:使用者不會做最優選擇,甚至使用者還會經常被其它吸引因素帶偏。所以我們做產品設計要考慮到這些“不科學不嚴謹”的因素。例如你去超市想買一瓶水,出來結賬的時候買了可樂、口香糖、薯片、酸奶,你覺得只是因為你貪吃,其實這都是超市設計好的。嘿嘿。:)

11,設計網站時不需要真實內容/資料

不準確。

早期的設計師都在用佔位符“loremipsum”設計網站,這會讓設計師優先思考形式而不是內容。而內容才是使用者來到網站的主要目的。

Yoyo:內容第一,形式第二。這幾年明顯用佔位符來設計產品的例子越來越少,介面設計中真實資料的描述越來越多。

12,使用者測試成本高

不準確。

使用者測試有很多方式,紙張上的畫稿測試、5個人的快速訪談,都能帶來很好的設計輸入。

Yoyo:使用者研究要動手做起來才會有好處,其實沒有那麼難、那麼貴、那麼複雜。來最便宜實用的 使用者體驗 方法 → 《使用者調研新招式!如何進行可用性啟發式評估》

13,產品易用性好,美觀就不重要了

不準確。

使用者是有情緒的,美的產品吸引使用者。

Yoyo: “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好用是基本,好看是必須啊。知書達理,也需要貌美如花嘛。

14,使用者體驗就是易用性

不準確。

易用性的價值是讓使用者輕鬆完成任務,而使用者體驗涵蓋產品給使用者的所有體驗和感覺。

Yoyo:解釋一下這些術語。User Experience,使用者體驗,最大最廣最全;InteractionDesign,互動設計;Visual Design/Graphic Design,視覺設計;UserResearch,使用者研究;Animation Design,動效設計;User InterfaceDesign,介面設計,感覺分不出互動視覺,視覺居多吧……雖然每個公司叫法不一樣,但是技能和種類業界已經統一。

15,留白是浪費空間

不準確。

留白對介面節奏控制、視覺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留白是一個視覺元素,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背景。

Yoyo:真的遇見過各種產品經理,集中在美國,反覆跟我爭論移動介面每個位置的寶貴,一定要壓縮、要減少留白……人生你都知道,要有緊張有鬆弛,到了介面設計你就糊塗了麼……

16,使用者是理性的

不準確。

使用者不是完全理性的,基於情感和情緒的操作非常多。

Yoyo: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如果人是完全理性的,這個世界我不敢想象。

17,使用者體驗設計是專案中的一個環節

不準確。

使用者體驗設計應該貫穿整個專案週期。

Yoyo:如果還是發現產品經理給你提需求,你做好,然後進入開發就沒有人找你了,這個設計流程肯定是不完整的,你需要改變這個情況。

18,網際網路產品設計成功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不準確。

大部分成功網際網路產品設計是精雕細琢花費時間做出來的。

Yoyo: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總是看到別人最輝煌的樣子,卻從來不想別人在成功背後的苦與淚。使用者體驗是一個很新的行業,大家越來越重視,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透徹理解,所以迷思就出現。希望整個行業對使用者體驗的理解,在廣大設計師的努力下,越來越清晰。


【2020年最重要的10項工作技能】

1、老齡化
根據預測,到2020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均壽命將達77歲,到2025時,美國70%的人壽命將超過60歲。人口老齡化將導致人類對年齡的認知發生變化,個體的職業生涯、家庭生活以及教育也要適應這種變化。退休年齡有可能需要推後(65歲以後)才能保證退休後具備足夠的資源,兼任多項職業和終身學習也許將成為常態。

2、智慧機器和系統崛起
技術將增強並拓展人的能力。但辦公、生產及家庭自動化將佔據機械可重複的工作份額,機器甚至會成為人類求職最大的競爭對手。屆時人類必須思考自己擅長機器不擅長的東西是什麼。

3、可計算的世界
感測器的不斷增長和處理能力的不斷增強令世界成為可程式設計系統。隨著感測器、通訊及計算能力滲透到日常物體和環境中,現實世界將逐步數字化,人類將有機會獲得海量的資料以及對模式的洞察,人類的決策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對資料的分析,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將會以可計算、可程式設計、可設計的方式進行。

4、新媒介生態
新的溝通工具要求具備的媒體素養不僅僅是文字而已。新的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將會導致溝通方式的變革。視訊製作、數字動畫、遊戲、增強現實、媒體編輯的複雜化和泛化將會令人類形成新的溝通語言。媒體形式的豐富化和網路虛擬化不僅要求增強媒體素養,而且對人的注意力和認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超架構組織
社會化技術推動了生產和價值創造新形式的出現,使得組織可以突破傳統邊界、以超級的可伸縮性(小到個體,大到全球)工作,人類的協作水平和資源整合能力將得到空前提高。

6、全球互聯的世界
不斷提高的全球互聯性使得多樣性和適應性成為組織運營的中心。
在這6大驅動力的作用下,未來學會總結出的2020年10大工作技能是:

1、意義建構
確定所表達意思的更深含義的能力,驅動力為智慧機器,因為智慧機器接管了大部分的機械可重複工作,但是人工智慧的進步仍然有限,這部分技能是智慧機器所不擅長的。

2、社會智力
以深刻和直接的方式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可感知和刺激反應及想要的互動,驅動力是智慧機器和全球化。感覺和感受能力是人類的特長,機器在短時間內是難以企及的。具備社會智力的員工能夠迅速評估周圍人的情緒,適應其講話、語調和手勢。相對於機器,人類數千年來的群體生活形成的EQ和社會智力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競爭性優勢。

3、新思維與適應性思維
善於思考的能力與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能夠突破常規做出響應,驅動力是智慧機器和全球化。。調查發現最近30年技能崗位出現了兩頭大中間小的趨勢。中等技能白領和藍領工作在減少,高技能要求的技術崗位、管理崗位以及低技能要求的餐飲、個人護理則吃香。這兩者一個是抽象工作、一個是簡單的手工活。其共同點是都要求有環境適應能力。

4、跨文化競爭力
能夠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作業的能力,驅動力是全球化和超架構組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求人能夠在任何地方工作。因此會對人的語言能力、適應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組織的變化也會推進這種能力,因為研究表明不同年齡、技能、專業、工作及思考風格的組合有助於組織的智慧和創新性提高。

5、計算思維
把大資料轉化為抽象概念的能力,以及理解基於資料的推理能力,驅動力是新媒介生態及可計算世界。隨著資料量的爆炸性增長,會有越來越多的角色需要計算思維技能來利用這些資訊。但同時也要理解這種能力的限制。因為模擬或者模型終究不是現實,同時我們也不應喪失在缺乏資料情況下的思考和決策能力。

6、新媒體的讀寫能力
嚴格評估和創造採用新媒體形式的內容的,可利用這些媒體進行說服性溝通的能力,驅動力是老齡化、新媒介生態及超架構組織。UGC(使用者生成內容,包括視訊、部落格、播客等)的爆炸統治了社會生活,未來我們也將在會在工作場所感受到這一點。

7、跨學科能力
能理解跨學科概念,具備各領域的讀寫能力,驅動力是老齡化和全球化。全球問題的日益複雜化已非單學科能夠解決,過去強調的專業分工細化將會被多學科協作所替代。而且這種協作不是簡單的多專業組合,而是要求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跨專業能力,即一專多能。

8、設計理念
為所需結果展示和開發任務和工作流程的能力,驅動力是超架構組織和全球化。神經科學已經發現,環境對我們的認知有著重要影響,環境改變可影響大腦,進而影響行為。可計算世界的感測器、通訊工具及處理能力則可令我們以設計的方法來完成工作。我們可以對環境進行規劃,令其有利於得到我們最感興趣的結果。

9、認知負荷管理
根據重要性區分和過濾資訊的能力,理解如何利用不同工具技術最大發揮認知功能的能力,驅動力是超架構組織、全球化及新媒介生態。資料爆炸令我們處在一個資訊過載的世界,組織和個人唯有有效過濾資訊,聚焦於重要的資料方能佔據競爭優勢。

10、虛擬協作能力
在虛擬團隊中有效工作、推動溝通以及證明存在的能力,驅動力是超架構組織和全球化。連線技術令跨地域的工作、想法分享空前便利。但是虛擬的工作環境也要求不同的能力。虛擬團隊的領導需要具備促進互動、激勵分散各處的成員的能力(如遊戲化機制)。而虛擬團隊成員則要有尋找“組織”、形成歸屬感的能力。

【如何工作】
手把手教你入行網際網路營銷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32d496a5-c010-469c-ae3a-515ac792bc5d

【職場必修】心智圖:超強工作法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d1ec3927-5764-40bf-a67c-698110365551

SPSS其實很簡單(資料分析必備技能)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c7dee299-6b76-4aef-93fa-0c85e3a40753

Axure,快速做出高保真原型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b23e8479-5692-437e-bbc7-df815a5f8c3b

杜克大學公開課:怪誕行為學(可以搭配書籍一起學習)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45ca9a08-9582-42c4-9599-422be08f9adc

【求職面試】
百度、阿里和騰訊的求職攻略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206563f0-b0c6-46ae-8788-4f55b1f105b2

求職365技(一個很逗比的課程)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ab3f622a-eb0e-4246-a31f-842a640467ad

附加一個大佬演講,勵志以下!
喬布斯、比爾·蓋茨夫婦、馬雲、俞敏洪、李開復、白巖鬆 … …
http://www.xuexi.com.cn/ke/Course/learning_before?course_id=0bc946f1-5ab8-42d7-94a4-53467245833b

知識及軟體學習,能力提高:
知乎 http://www.zhihu.com/
弘成教育·課程平臺http://www.xuexi.com.cn/ke/
Axure論壇http://www.webppd.com/axure/
輕單https://qdan.me/

產品經理必備網站: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http://www.woshipm.com/
36kr http://www.36kr.com/
techweb http://www.techweb.com.cn/
極客公園 http://www.geekpark.net/
虎嗅網http://www.baidu.com/link?url=YgGxcm0G8CCzC7FwpjsORj0pVKbDwbADxNF1anlYywO
網際網路分析沙龍 http://www.techxue.com/portal.php
網易使用者體驗中心 http://uedc.163.com/
html5資訊http://www.html5cn.org/
月光部落格http://www.williamlong.info/
艾瑞網 http://wireless.iresearch.cn/
UCD社群 http://ucdchina.com/
產品經理網站導航 http://dh.woshipm.com/


【別讓這六個壞習慣破壞你的生產力和幸福感】
你可能已經讀過很多帖子,教你如何提高生產力,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不應該做哪些事情呢? 充分意識到不做什麼,你自然而然地就會集中精力去做那些必需要完成的工作。
列出任務清單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習慣,使你能一步步去實現遠大目標,但是如果你列不出任務清單,何妨去關注一下“不該做的事”,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列一份“不做任務清單”可以幫助你集中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下面是你應該戒掉的6個壞習慣:
1.多次處理郵件
開啟一封新郵件時你有幾個選擇,你可以掃一眼然後確定它沒什麼用,或者讀過之後立即執行,你也可以稍後再行動。立即做出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強烈推薦前兩種方式。
“先放一放”的想法會讓工作堆積如山,與其擱置手頭的工作開啟下一封郵件,不如現在馬上去做,否則等你要處理它時,你就要再看一遍,這就是在浪費時間。

2.為了開會而開會
你一週開多少次會?很多公司為了開會而開會,因為那已成了慣例,是每週的固定工作。
“我們每天開晨會,”一些人會這樣說。如果沒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討論,開會就是浪費時間,而會議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3.開會沒有議程
沒有目標就不要開會。有人會走過來對你說:“嘿,來杯咖啡吧。”如果你有很多工作,或者已經喝過咖啡了,最好禮貌地拒絕。你的同事會理解你,因為時間就是效率。
會議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和工作動員,準備開會前要想好你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有明確的計劃、指導和規則的會議主題明確而且富有成效。

4.重複同一個錯誤
有時你會犯錯,這是誰也避免不了的,是企業家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是不能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請求原諒而不是獲得允許”,這一理念會形成敢於冒險的企業文化,即使失敗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勇往直前,不怕犯錯,但是不要重複錯誤,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然後繼續向前。

5.把手機當鬧鐘
如果你常常設好手機鬧鐘,然後把它放在枕邊的話,戒掉這個習慣吧,你很可能在睡前一小時一直盯著它看,不停地玩手機讓你很難入睡。
事實上,一項涉及2000位成年人的調查顯示,54%的人在睡前、剛醒來時,甚至是半夜都會看手機。
用手機當鬧鐘讓你總是想檢視資訊,在Twitter裡徜徉,看Instagram那些有趣的照片時,你的神思會過於分散,很難集中。
你應該留一點自由的時間,讓自己清醒過來,用老式鬧鐘吧,進行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動,比如晨練、閱讀或者吃早餐。

6 開啟手機app的提示功能
當今這個網路互聯的世界,太多的東西在爭奪你的注意力,它們嘰嘰喳喳、嗡嗡作響,一驚一乍,每分每秒都不讓人消停。 很多手機app的預設設定允許向用戶推送資訊通知,這樣人們基本上就把自己暴露在各種干擾源之中。有些時候最好設定靜音,不帶嗡鳴和震動,甚至根本停止提醒功能。

給你60分鐘不受打擾的時間,想想看你能做些什麼?
工作總有提升的空間,要不斷創新和改進,這是一個歷程,而非目的地,你應該永不滿足,不斷進取。

轉載地址: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66384938/?autho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