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程式設計師創業指南|程式設計師創業的劣勢

程式設計師創業指南|程式設計師創業的劣勢

目錄

職業對性格的影響

程式設計師創業的劣勢

一、不善言辭。

二、思想機械化。

三、知識面窄,視野狹隘。


職業對性格的影響

職業對一個人的性格有著巨大影響,無論一個人從事何種職業,慢慢都會染上一些職業習慣,進而對他的性格和生活產生直觀的影響。一個本來內向羞澀、不善言談的人從事銷售工作後,慢慢就會變得外向、健談;一個本來大大咧咧、丟三落四的人從事財務工作後,慢慢就會變得嚴謹細緻;而對於從事程式設計師一行的人來說,慢慢地也形成了他們獨有的特質。

程式設計師創業的劣勢

一、不善言辭。

程式設計師普遍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作為一個程式設計師,我對這一點有切身的體會。比如和同事去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大家始終一言不發,一言不發地去食堂吃飯,吃完飯又一言不發地回到工位;當大家聚在一起開會的時候,如果是自由式發言,往往沒有一個人會站出來發言,只有強制指定讓誰發言,這時才會簡單說兩句。我曾經是一個比較開朗、喜歡與人交談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呆久了,就發現自己被同化了,慢慢地變得不會說話,也不想說話了。

                程式設計師不善言辭

在創業的時候,不會說話顯然是行不通的。有人說“創業就是推銷自己的想法和才華”,雖然這一句話不能完全概括創業,但是確實道出了其中精髓。創業過程中,人才招聘、專案路演、團隊管理等,無處不在和人打交道,這不僅要求我們要會說話,還要說話水平非常高,否則可以說是寸步難行。比如,你在向投資人進行專案路演時,倘若連產品邏輯、商業邏輯都說不清楚,那可能拉到投資嗎?!

我們知道馬雲是一個非常善於言辭的人,光是分析馬雲口才的書就有好幾本,江湖上也流傳著一些馬雲善於說話的傳奇。比如,創業早起,馬雲向軟銀總裁孫正義推銷自己的商業計劃,本來預備講一個小時,結果才講6分鐘就被孫正義打斷,然後孫正義決心向馬雲投資4000萬美元,結果馬雲嫌多,只要了2000萬。可以說,馬雲的成功跟他的說話之道有著必然聯絡。

如果你是想創業的程式設計師,那就不能只管埋頭苦幹,而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會說話的能力,至於如何培養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二、思想機械化。

程式設計師由於整日和機器打交道,普遍思想機械化。比如對一個人的判斷,程式設計師眼裡只有好人和壞人;而對一件事的判斷,他們也會覺得,不是對就是錯;在做事的時候,他們只關注執行細節,缺少戰略思維;認死理,不懂變通。實際上,現實生活是複雜的、多面的,一個人也是多變的,不能片面地去概括一個人,也不能片面地去判斷一件事。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多時候要懂得變通,中國人向來提倡“窮則變,變則通”,不懂得變通會顯得特別像個呆子。

                                程式設計師思想機械化

計算機只懂0和1,對於任何問題,計算機都會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而程式設計師長期跟計算機打交道,不免染上計算機的思考模式。去年我們招了一名高階程式設計師A,跟他交流就會發現,他總是把人分為好人和壞人:你是好人,所以我跟你親近;他是壞人,所以我懶得理他;而他判斷好壞的依據未必那麼靠譜。比如,曾經有同事B和他一起合作做專案,同事B顯得很熱心,所以A覺得這是個好人;可後來A發現,這名同事B竟然私吞專案資金,A覺得這真是大大的壞人,發誓從此不再跟B打交道;前段時間,聽說同事B又帶來一個好專案和A合作,他們又開始在一起搞事情了,A覺得B還是個好人!

有人說,他能用一句話就讓一堆程式設計師打起架來,那就是:“PHP是世界上最好的程式語言!”雖然說得有點誇張,但是側面反應了程式設計師的認死理。本來一種程式語言的好壞,並不能一概而論,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語言各有其優勢,關於“世界上最好的程式語言”這個命題根本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但是一旦有人丟擲了某個觀點,程式設計師就開始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進行站位,然後互相攻擊對方,這是程式設計師非對即錯的是非觀在做怪,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程式設計師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對產品沒有發言權,所以經常被當成一個技術工具,領導讓實現什麼就實現什麼。不信可以就程式設計師做過的產品問問以下三個問題:這個產品有那些功能?為什麼要做這些功能?這些產品怎麼盈利?估計10個裡面,有9個回答不上來。絕大部分程式設計師都不關心產品,不關心產品的商業邏輯:一方面是程式設計師根本無權過問產品,想關心也沒用,產品不是程式設計師說了算;另一方面是程式設計師工作非常緊湊,自己的工作都自顧不暇,哪有心思去管產品的事。所以,最終程式設計師只懂執行,卻不懂戰略。

假設程式設計師選擇創業,那麼這種機械性思維肯定是行不通的。就拿用人來說,不能糾結於一個人無傷大雅的缺點,只要他有能力做好公司安排的任務,那麼就值得重用。在商業談判的時候,假設我們已經作了周密的計劃,但談判的形勢瞬息萬變,對手隨時可能變卦,這時候不懂得變通,可能造成談判破裂,也可能自己被賣了還矇在鼓裡。一旦選擇創業,自己就是老闆,沒人會再在背後下達指令,自己不僅要決定戰略方向,還要帶領全公司的人一起前進,這要求程式設計師平時要深入思考,系統培養自己的產品思維、商業思維、戰略思維。

三、知識面窄,視野狹隘。

其實說程式設計師知識面窄、視野狹隘,可能有的程式設計師不太贊同。因為我身邊就有個這樣的程式設計師,他非常關注國際形勢的變動,今天利比亞出什麼事了,明天美國出什麼事了,後天日本又出什麼事了,好像比外交部還清楚。一個這樣胸懷天下,對世界形勢瞭如指掌的人,要說人視野狹隘,那肯定是不同意的。但實際上你要深入跟他探討一下:比如未來世界形勢會怎麼走?中國怎麼解決創新力不足的問題?他一下子就蒙圈了。他只會告訴你,反正中國很厲害!由此可見,他關心國際新聞,跟關心娛樂八卦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為了獵奇娛樂,而事實表明他對娛樂圈的變化確實瞭如指掌。

                             程式設計師視野狹隘

程式設計師由於每天接觸的都是技術問題,為了解決技術問題就已經耗費了絕大部分精力,這時候很少有時間再去學習工作之外的知識;技術的更新換代特別快,知識更新快,程式設計師為了不被淘汰,必需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術知識體系;所以程式設計師不是不喜歡學習,而是陷入了一個技術怪圈裡,在這個圈子裡,他對技術知識積累得越來越多,但是對其他領域的知識卻知之甚少。這也就是常說的“隧道效應”,當你專注於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會對身邊的其他事情視而不見。程式設計師知識面狹隘也跟不善交際,只知道埋頭苦幹有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管敲程式碼”,知識面是很難擴充套件的。

在創業的這一年,我接觸了不同行業的人,很多人的工作令我大開眼界, 比如支付公司的一個小業務員,年收入竟然上百萬,這簡直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以前總覺得技術就是一切,每個公司都需要技術,實際上很多公司都沒有技術部門,但是這些公司一樣活得很好。很多人以為,要擴充套件知識面,那看書就可以了,誠然,看書是可以學到不少知識,但有些知識永遠都不會出現書上,你只有去經歷過或者跟那些經歷過的人交流才能夠了解。接觸的人和事越多,我越感覺到自己的孤陋寡聞。

據CSDN統計,中國有500萬+的程式設計師,雖然數量龐大,但是較之全國人民來說,這還是個小數目,可見大部分人是不依靠程式設計吃飯的,明白這一點很重要,這意味著程式設計之外也有著廣闊的天地。程式設計師要創業,就要跳出技術的圈子,用全新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那樣才能發現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