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網路_OSI/RM模型結構

計算機網路_OSI/RM模型結構

一、

1、OSI/RM模型結構

應用層 APPLication

表示層 Presentation

會話層 Session

傳輸層 Transport

網路層 Network

資料鏈路層 DataLink

物理層 physical

每層定義:

1)物理層

最底層最基礎的一層,只負責傳輸0,1二進位制位元流,不考慮資訊的意義和資訊的結構。只是負責傳輸傳送,不做解釋

物理層網路裝置:網絡卡

2)資料鏈路層

負責將上層資料封裝成幀,傳送的資訊是幀,它是傳輸以幀為單位的資料包

a、為什麼將資料封裝(打包)為幀?

因為物理層的位元流是不好控制的,是沒有規則的資料流,所以為更好地控制或管理這些資訊,就將它打包成幀

b、幀的格式:將一串資料分為段,每段前面加個頭,頭上有資訊,源MAC(地址),目的MAC和檢驗資訊。為了糾錯這樣一串資料就形成了資料幀

資料鏈路層網路裝置:網絡卡和二層交換機

3)網路層:負責路由定址和廣播。它傳輸的單元是資料包。

資料包的資訊:資料包是在資料前面加上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即為資料包

網路層:為主機之間進行通訊

4)傳輸層:負責建立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的連結(為兩個應用程序間提供端到端的連結)

傳輸資料單元為資料段,

資料段:是在資料前加源埠和目的埠

5)會話層:負責建立維護拆除會話

6)表示層:表示資料形式,完成對傳輸資料的轉化

三種轉化:

編碼 解碼 必不可少,必做的工作

加密 解密 選做工所

壓縮 解壓縮 選做工所

7)應用層:所有應用程式的網路在此展開

應用層為使用者提供介面,使使用者可以通過介面訪問網路

二、

1、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通訊原理包括:

資料通訊原理

對等會話原理

1)資料通訊原理:

傳送端自上而下傳輸(直到物理層)

接收端自下而上傳輸(直到傳送端發起通訊的層次)

2)對等會話原理

傳送端和接收端只有在對等層才可進行通訊

不同層次傳輸的資料格式不一樣

a、應用層、表示層和會話層以報文的方式傳輸

b、傳輸層以報文或者報文分段方式傳輸

c、網路層以資料包方式傳輸(分組)

d、資料鏈路層以幀方式傳輸

e、物理層以位元流方式傳輸

傳送端:每經過一層(物理層除外)都要在資料上進行協議封裝,即最前面加裝一個本層所使用協議的協議頭

接收端:每經過一層都要對原資料進行協議解封裝,即去掉原資料最前面的上層協議頭

報文:就是一個數據塊,包括要傳遞的資料,也包括一些必要的附加資訊,比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埠,目的埠,長度等一些資訊

A主機 資料傳送端 B主機 資料接收端

應用層 應用層

表示層 表示層

會話層 會話層

傳輸層 傳輸層

網路層 網路層

資料鏈路層 資料鏈路層

物理層 物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