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30歲工程師去日本找工作 « Terrence的宅宅幻想

30歲工程師去日本找工作 « Terrence的宅宅幻想

拿到工作簽來日本工作也有幾個月了,今天來分享一下當初找日本工作的經歷跟來了之後的點點滴滴

先自我簡介一下,小的今年30歲.私立大學資管畢業,研究所有混到個中字輩

現在就任於日本東京的一家軟體公司當資訊工程師.是第三份工作.之前在寫Java現在則是在用Python做開發

原本是種花的小專員,做了四年後覺得在種花養老也混不出什麼名堂

後來就決定去日本闖,於是在去年10月的時候離開種花到了一家startup的公司想要賭一個夢跟去日本的機會

但是後來觀望了一下發現去日本圓夢的機會在當時的公司大概已經是不可能了,所以只做了三個月就到了現在就職的日本的公司

當初要來日本的時候其實也是很沒有信心,因為身上有許多不利的條件

  1. 在種花舒適慣了,光當初要離開種花就猶豫了好久
  2. 外語能力不足,敝人英文能力非常差,連個多益都沒考過,日文雖然有拿到N1但是口說完全不行
  3. 前一份工作做太短,會不會被人質疑
  4. 30歲了,網路上常謠傳日本只喜歡新鮮人

儘管在諸多不利的因素下,最後還是選擇踏出這一步

後來找的經驗跟其他一些認識的朋友的分享的心得

工程師來日本工作外語也不用真的到很頂尖,多的是來日本學半年就衝的

日語或英語只有有一個可以“溝通”其實就可以嘗試了,也不用到說的很順,能夠表達意思即可(大概N3的程度)

而年紀問題其實倒也不用那麼擔心,日本資訊業現在流動也很快.我公司每個月都會中途轉職進來跟離開的人

其中不缺年紀三十幾歲的工程師,或許這就是學資訊的優勢吧.

一開始先是去永漢日語練口說每週兩次練了兩個月,之後開始改履歷投履歷到面試上現在這公司.前前後後大概花了兩個月時間

去日文補習班倒是上一份工作的時候被主管說日語能力太差,儘管有N1卻完全說不出來

只是補ㄧ補到決定出走日本這件事就當真出乎意料,開始面試的時候我甚至預約永漢日語的一對一課程加強口說

對於說外語這件事真的是要習慣才行.

而開始找工作的時候我選擇了兩個日本的人力網站作為我丟履歷的跳板

リクナビ:有點像我們的104,我現在這份工作就是上面找的
wantedly:專為IT人員設定的求職網,很多startup的公司.很容易有面試機會

在投履歷的時候要注意該公司徵的是新卒(畢業生)還是中途採用(轉職),我自己是專門找中途採用

リクナビ的履歷登記好的之後就開可以開始投履歷了

登入リクナビ之後會有一堆仲介寄信過來說可以幫忙,一開始我也有找幾個仲介聊過

後來被說日文太差幾乎是被訓話的程度,當時有段時間幾乎信心全失

後來也是上ptt跟網友交換心得之後才比較放寬心,也因此我在之後的履歷全都是自己投的,沒有在透過仲介,俗話說的好,人定勝天

而後來事實證明自己投的履歷機會不見得會比較少

投日本要準備兩個東西

  1. Resume(大概一頁左右的簡歷)
  2. 職歷(自己工作至今有哪些豐功偉業)

其中最麻煩的是職歷,要寫工作上的成就跟自我PR,這部分是能說多少就說多少
日本跟臺灣履歷最大的不同大概是自我PR這塊,ㄧ開始還以為是類似自我介紹的東西
後來才知道自我PR是要自我宣傳,說出自己有什麼優點跟強項,這部分的修飾花了我最多時間

上面這兩份檔案當初我是先用中文擬好稿之後用各種方式翻譯成日文跟英文
通常面試的公司都會要求私下在用email寄這兩樣東西過去

我大概是去年12月時候開始投履歷リクナビ兩家,wantedly三家,リクナビ只有一家有拿到面試機會,wantedly三家全部都有拿到面試機會.(後來有透過ptt也拿到一次面試機會)

但是到了一月初的時候リクナビ那家就通知我上了所以其他幾家我就只有面試ㄧ次或是就跟對方提我已經有工作而沒再繼續了

我找的公司全部都是願意用Skype進行面試或是能在臺灣進行面試的
日本企業面試流程簡單大概如下

投履歷 -> 一次面試 -> 二次面試 -> 公佈結果

有一說在投履歷這關是最難的,通常能拿到面試就已經算是有50%的機率上了
能夠進行二次面試通常是十拿九穩了.只要沒有自爆進入二次面試大概就代表上了
不過我只有完整面試完一家,也不能保證就是了

面試時有幾個要注意的點

  1. 先對自己面試的職位跟對方公司進行基本的瞭解
  2. 西裝(這不用說)
  3. 面試模擬演練
  4. skype面試環境準備

面試模擬演練這部分可以上youtube找人家日本面試時的影片做參考(搜尋“面接”)
然後模擬幾個面試可能常問的問題,自己先簡單準備並想好答案
面試問題不外乎就

  1. 工作時經歷
  2. 有什麼特殊經驗
  3. 為什麼想來日本
  4. etc.

對於外國人來說對於第三題幾乎是必問,然後對於自我介紹做好準備,不管是日文或是英文
而因為我都是找Skype面試,所以請確保

  1. 是在一個安靜無人的環境
  2. 若是筆電最好是有接電源線
  3. 網路穩定,最好是接網路線

第一點就不用說了,如果面試的時候旁邊有人在聊天或是有卡車經過的聲音對自己對對方都是不好
Skype非常的耗電,我在有次面試途中發生筆電快沒電的窘境,只好硬著頭皮跟對方說我需要接電源

我後來上的這家兩次Skype面試,每次約30~40分鐘外加一次筆試(對方傳word過來給我填)
在確定上了之後就要開始準備去日本的準備啦
對方公司會幫忙準備工作簽證需要的“在留資格認定証明書”,這個過程根據對方公司有經驗與否通常需要一週到三週不等
首先對方會需要各種英文日文資料,像是日語檢定證書啦,英文成績單畢業證書等等.
拿到在留資格認定証明書後就可去日本交流協會換工作簽證了,換工作簽證就很快了,一天左右就能搞定了.
現在技術工作簽還蠻容易就拿到五年的

拿到工作簽證之後就是等待到職日去日本上班啦,去日本的時候在海關要換“在留卡”
像是下面這種東西,換到之後就正式進入日本工作啦

剛進入日本是最為繁忙的時候,要辦轉入拿到一個地址,然後辦手機跟銀行開戶.這部分自己辦的話還蠻麻煩的.
所幸我公司有派人幫忙處理這些事情.在當時也就省下不少麻煩

進入日本工作最麻煩的是找房子這件事,在東京如果不住Share house的話常常會因為自己外國人的身份被打槍
而我因為在種花的時候自己一個人住慣了所以也想找個小套房給自己住
當時常常因為自己是外國人的身份然後申請之後被拒絕,對於剛進入日本的我來說實在是很受打擊
在日本如果是想23區或是山手線週邊的話,新一點的好一點的通常7萬~9萬之間就可以找到還不錯的物件
如果願意犧牲點品質價錢自然可以壓低,最後找了間7萬在池袋北邊的十幾坪的物件落腳

來日本租房子跟臺灣最大的不同是臺灣幾千塊傢俱水電網路都幫你弄好了,日本這邊是幾萬塊花下去水電網路瓦斯全部要自己牽
傢俱洗衣機自己想辦法,當初家人看到我租的房子還瘋狂再問床勒洗衣機勒冰箱勒,不好意思全都要自己想辦法,然後初期費用有的沒的多到很煩

不過日本這邊租房子的好處是都會配有浴缸跟廚房,有廚房這件事讓來日本工作的人還蠻容易就廚藝變好,這裡有很多國家的料理教室,想學麼料理都有資源,而有浴缸這件事這對在臺北租房幾年的人來說無疑是個震撼,在臺北也換過不少地方租,都只有淋浴裝置,對當時的我來說可以下班泡個澡是人生一大樂事啊

交通部分每天早上搭山手線上班是個噩夢,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做”想前進 就被迫前進“,每天都要當前進哥被擠的跟白痴一樣
儘管交通有補助這對身體實在也很傷.來到日本之後每天花40分鐘通勤這在以前當機車族的時代還真的無法想像的,雖說在日本每天花兩個小時通勤好像也叫正常,一個小時內叫做”近“

而吃的部分,真的久了會體會到臺灣真的是美食天堂,這邊的食物一開始吃還很新鮮,吃到後來都乾脆自己煮,省錢又可以比較多花樣.雖說每個週末去尋找不為人知的拉麵店是種小確幸就是了.是說日本這邊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啤酒很便宜又很好喝,不少店都開24小時然後提供酒類飲料,不管什麼樣的店都有啤酒可以喝是我來到日本之後才發現的一個特色.而且有些店還是那種500圓日幣就讓你隨便喝的,來到日本我才真的體會到什麼叫做不用怕沒酒喝

再來談談薪水吧,我拿到的是日本人的平均年薪5xx萬左右,但是每個月厚生年金跟健保要扣個5,6萬左右,在扣消費稅跟之後會扣的住民稅,而日本這邊平均消費大概是臺灣三倍左右.省錢大作戰先不想的話每天吃個1000日幣算正常的,東扣西減下來會發現實際拿的搞不好拿的跟臺灣差不到哪裡去.其實當初沒有預期到的是厚生年金跟健保竟然會扣這麼多,而且還有住民稅這玩意.原本還預期來日本可以持平在臺灣時的薪資水平,看樣子是想太多了

雖然講了一堆,對於能來日本工作這件事還是感到很開心,至少圓了至大學以來的夢.
後來也成功拉了一個朋友一起來日本工作.現在才第一年接下來還要多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