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超融合-Nutanix公司的業務模式

超融合-Nutanix公司的業務模式

雲端計算—超融合-Nutanix公司的業務模式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239054
科技TMT產業研究和愛好者

一、超融合是什麼?

1、超融合是後虛擬化時代的一種產品形態

2000~2010年屬於“前虛擬化時代”,核心特點是:以x86伺服器的廣泛應用為基礎,以伺服器虛擬化為主線。業務層面雲端計算概念從提出、發展到逐漸落地,資料中心的底層IT架構也在不斷升級。其中隨著計算資源的密集整合,儲存子系統的瓶頸越來越明顯,需要一種新的技術/架構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所以出現了軟體定義資料中心概念,隨後軟體定義網路、軟體定義儲存等技術逐漸出現。

2010年左右進入“後虛擬化時代”,底層IT架構從伺服器虛擬化向儲存、網路虛擬化全面邁進。Pure Storage和Nutanix等雲端計算新銳公司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從儲存虛擬化入手提出超融合解決方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2、超融合的核心功能是分散式儲存系統(儲存虛擬化)和統一的資源管理平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超融合第一個突破是實現了儲存虛擬化。Google採用GFS建立了雲端計算資料中心場景下的分散式儲存系統;在企業端也存在IT擴容升級的需求,其中儲存的擴充套件不像計算那麼容易,原有SAN和NAS對架構設計和後期運維的要求較高。超融合是簡便的儲存虛擬化方案,可擴充套件性強。

超融合第二個突破是實現對資源的統一管理。超融合適用於虛擬化場景,VMware等實現對計算的虛擬化、分散式儲存實現儲存虛擬化、甚至可以通過NFV實現對網路的虛擬化,虛擬化之後可以通過控制面平臺對資源進行靈活調配。超融合廠商不僅實現對硬體整合和虛擬化,同時提供直觀、簡易的配置管理工具。

3、超融合提供面向業務的一體化IT基礎架構方案

資料中心IT部署的技術演進:傳統資訊化架構(計算、儲存、網路分立)->超大規模Scale-out架構(計算虛擬化、軟體定義儲存、設計部署維護較負責)->超融合?(目前有一些嘗試)

企業數通IT部署的技術演進:傳統資訊化架構->整合一體機(仍舊是傳統分立架構,但是廠商把伺服器、儲存、交換機整合到一個機櫃中)->超融合(以業務為中心,靈活擴充套件、方便維護)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4、超融合的應用場景

超融合四類典型應用:(1)VDI (2)大資料平臺 (3)ROBO(4)容災備份

桌面雲/VDI:某機構一期採用7個節點,用於支撐400個VDI桌面的遷移部署;二期新增加14個XC節點,其中部分用於VDI擴容,部分用於應用伺服器虛擬化,包括手機證券、網上交易及其他。

大資料平臺:國內很多把hadoop作為大資料儲存(本來hadoop是做大資料計算的),超融合恰好是一個很好的儲存解決方案。某機構採用8個全閃節點,其中一個核心模組量化分析。

ROBO:遠端/分支機構的統一部署,特別是不同地區不同機房的全域性管理,採用Prism產品作為管理介面和介面。某機構部署了120個節點。

容災備份: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二、Nutanix做什麼?

1、Nutanix是全球超融合的領導者

按照品牌的營收份額,Nutanix約佔全球超融合33%份額,另外由於dell-emc、聯想等部分使用Nutanix的軟體方案,Nutanix全球綜合滲透率應該在50%以上。Nutanix在2011年就釋出了第一款超融合產品,國內華為、H3C等是在2015年才開始集中研發和推廣。

創始人來自google,本質也是把Google在資料中心IT架構的一些理念應用到企業市場;原來nutanix主體是印度人,導致銷售不是特別好;現在高管主要是原來有IT背景的人更多開啟市場,主管銷售的是從IBM過來的。

目前nutanix有3000多人,其中有2/3是從VMware出來的,人員成本太高了。銷售投入比較多,總體上研發人員佔比20%左右。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2、Nutanix的主要客戶

Nutanix在全球覆蓋很多行業,最主要是金融服務行業、另外在政府、製造、零售也有需求。Nutanix在美國第二大客戶是政府,主要是VDI(FBI 3萬點的解決方案)。nutanix目前有9000多個客戶,全球需求前2000個客戶裡面有600個已經是nutanix的客戶了。nutanix主要客戶來自北美,在亞太區域日本韓國比較成熟。

從國內客戶看,有50%都是金融行業客戶,因為做VMware虛擬化的時候需要專業IT運維人員,基金、信託、小的證券公司運維管理壓力比較大,用超融合可以快速部署。國內政府專案很少的(有自主可控的原因),華為、華三、深信服做得比較多。國內還有一些製造業客戶,主要是global客戶,跟著全球部署。

3、Nutanix的銷售模式

原來nutanix戰略是有問題的,老闆不讓賣純軟體。一般是按照“節點”計價,不同節點硬體配置和所能實現的虛擬化能力不同。Nutanix的客戶需求集中在幾十個節點的規模。第一年有軟硬體一體化的收入,後續每年有20%的維保+軟體授權費用(VMware也有遞延收入,但是比例沒那麼高),合同期一般三年。

整體上Nutanix的軟硬體一體化產品是同類中價格比較貴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硬體成本沒有優勢,Nutanix需要先採購超威的伺服器,在美國工廠加工後再輸出,運輸成本比較高;另外超威在國內有總代,國內廠商可以直接從國內買超威的伺服器,價格比較便宜。

在2018年2月份Nutanix轉變銷售策略才可以賣純軟體。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三、超融合主要參與者及差異化?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1、DELL EMC:2015年nutanix和vmware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到2015年之後vmare推出vsan超融合軟體,nutanix也推出了自己的虛擬化軟體AHV(使用nutanix客戶中33%使用AHV)。2018年開始雙方的合作基本結束了。從DELL EMC本身看,對超融合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未來可能更加註重大客戶的拓展。

2、深信服:深信服有自己的虛擬化產品和分散式儲存系統,應該是基於開源的軟體來開發的。深信服負責超融合的技術負責人是原來vmware的。深信服在產品上的主要優勢,主要是包括網路虛擬化、網路安全以及管理介面比較友好。相比海外廠商,集成了網路功能尤其是安全功能是核心差異。

3、新華三:整合了網路虛擬化的功能,新華三軟體授權成本控制非常靈活,主要是通過硬體銷售獲利。

4、華為:華為比較有意思,向用戶首推儲存系列產品,如果使用者有超融合需求再推廣超融合。目前華為的fusioncube還沒有整合網路功能,但是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很快地整合。

5、浪潮:跟vmware談了一個合作,另外浪潮也在跟nutanix在討論合作。比如銀行有個專案,浪潮已經入圍了,加上nutanix的軟體可以當作浪潮的一個特殊型號。

6、聯想:軟體實力較弱主要是OEM,跟nutanix有合作。

四、超融合未來趨勢?

1、Nutanix的未來規劃

nutanix規劃的三個階段:(1)基礎設施的超融合;(2)超融合的2.0階段,除了超融合之外提供管理介面,連線其他基礎設施(超融合、公有云、私有云);(3)企業雲,除了做底層資源,可以做應用交付,目前也收購了一些做企業應用的專案。

2、與公有云、私有云的關係

超融合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公有云。但是公有云儲存一般是跑非結構性資料的(比如影象、視訊),超融合主要面向結構化資料。另外面向C端的服務大都使用公有云,但是內部管理及部分生產系統傾向使用超融合/私有云。

超融合可以看做是私有云的一種形態。客戶如果有虛擬化的需求,一般會採用超融合。從這個角度看,在整個企業的雲市場,超融合架構可能佔比超過一半。就銀行客戶來講,不太願意採用阿里、騰訊的基礎設施,一般會用Paas層的服務(比如百信銀行,騰訊提供的大資料分析模型,),但是IT基礎設施自己建設。

3、Nutanix為什麼不做網路虛擬化?

網路開源軟體是openswitch,後來openswitch被vmware收購了,市場上新進入者找不到合適的網路開源技術。
釋出於 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