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公有云襄助中國企業出海如何更接地氣?

公有云襄助中國企業出海如何更接地氣?

安全+中立,

已成為加速中國公有云出海的雙槳。

在中國的公有云領域中,除了激烈的競爭角逐,已經浮現出來了一個新的思路,那就是出海。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推動,以及中國貿易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轉型,加上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帶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趨勢下,中國公有云廠商自然理所應當地成為了中國企業出海的鋪路石。

中國出海企業有著怎樣的雲需求?

回顧過往,我們也發現,中國公有云廠商也不止於中國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有云廠商紛紛躋身出海,在技術優化、產品升級、方案整合、夥伴生態、服務完善等方面不斷加快海外市場的佈局。

想要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走了國際化的過程,公有云做業務也包括了網際網路的業務圈,中國經濟發展路徑被第三世界的國家借鑑,先複製遊戲領域的企業出海,然後電商。

出海初期,中國公有云廠商對海外公有云的生存環境不熟悉,自然會遭遇到諸多困難與挫折。

因此,這就必然需要一定的試錯與探索。不過,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懂得出海發展的中國企業的痛點。

目前對公有云有著剛需的出海中國企業以遊戲企業為主,其次是跨境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金融企業。

需要注意的是,出海企業對於產品有不同程度的新要求,加上各個國家地區的規章制度和IT基礎架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其中的挑戰不少。因此,出海企業要求公有云廠商在提供“中國標準”的服務同時,更需要靈活性和快速反應的支援能力,實現其海外業務快速落地與快速發展。

對於這些企業使用者來說,在公有云同步出海上有著五個方面的痛點或要求。

一是,重視雲服務商海外運營經驗:

雲服務商是否具有海外運營經驗、是否能夠提供成熟的解決方案都是出海企業非常關注的。

二是,雲服務商資料中心節點覆蓋廣度:部分割槽域政策要求本地部署,要求資料中心和災備中心應該保留在當地。

三是,雲服務商網路覆蓋和響應能力:眾所周知,國際網路情況複雜、網路通道不穩定等因素將會直接影響出海企業所服務的使用者的體驗,一個網路抖動很有可能就會引起大量使用者投訴。

四是,安全問題:需要雲服務商能夠提供整體防禦DDoS和CC攻擊等網路攻擊的能力。

五是,服務問題:畢竟全球各地服務商的服務標準不一,文化存在差異,很難快速及時順暢地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諸如網際網路金融、遊戲、電子商務、視訊社交領域的中國出海企業,對於公有云在網路安全、合規、網路質量、頻寬資源等方面也非常關注。

誠然,AWS、Azure等在海外的公有云產品非常豐富,節點非常多,中國企業出海為什麼不選擇國外公有云呢?事實上,如AWS、Azure等國外公有云服務模式採用歐美客戶標準建立,與中國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況且中國出海企業在公有云服務的靈活性和定製化上有著多種多樣的要求。

可見,一個適用中國出海企業個性化、定製化需求,有著靈活部署與合作的公有云服務及相關解決方案,必然生逢其時了。

為什麼公有云也需要個性化?

實際上,從全球大環境來看,中國未來有望成為網際網路的世界工廠。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公有云生意圈90%以上是來自中國企業或與中國生意相關的國外企業。作為有志於出海的中國公有云廠商來說,必然得先為中國企業在海外“修橋鋪路”,然後再為更多本地企業“修橋鋪路”。

“修橋鋪路”好了,必然需要聯合當地的合作伙伴服務中國企業,以及當地與中國生意有關係的企業。

因此,任何一箇中國公有云廠商的海外業務自然 分成了兩個方面:服務中國企業、服務當地企業。不過,當前來看,UCloud雲出海的重點還是服務中國出海企業。

中國企業出海的特點在於大膽,並且敢於嘗試,富有創新精神。因此對於公有云廠商來說,一旦涉足到亞非拉等一帶一路國家,不光是要做全球標準化的公有云平臺,為中國企業出海修橋鋪路,目標是幫助企業在海外落地,解決客戶在海外特別是亞非拉國家和地區在IT基礎架構方面面臨的各種問題。

對此,2013年UCloud就開始跟隨中國遊戲企業發展海外雲業務了,不僅可以為海外使用者提供全球標準化的公有云服務,同時具備資料中心構建的快捷性,開設一個新節點最長3個月,最短1個月即可。

到目前為止,UCloud海外已經有17個節點,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套“重活輕做”快速落地的打法。UCloud設立了專門進行海外節點開闢的團隊,從評估機房網路資源,裝置物流和安裝,到雲管理平臺的部署,形成一站式服務。產品架構在設計時就有彈性,管理平臺架構支援節點從幾十臺增長到數千臺規模。產品和服務結合,能夠快速在IT基礎薄弱地區提供一套和國內一樣公有云服務平臺。整個過程如同網際網路業務快速迭代一樣,賦予了中國出海企業的業務在海外快速落地、快速試錯和快速增長的能力。

不過,對於AWS、Azure等以全球發展的資源配置為框架來做全球業務,一般不太可能針對個別客戶來做資料中心規劃。

與此同時,UCloud堅持中立性,始終堅持做中立的公有云服務商,不涉足與客戶業務或相關的領域,加上還提供個性化定製的整體解決之道,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遊戲、電商、網際網路金融等中國出海企業的歡迎。

如何量體裁衣地實現雲落地?

不可否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出海趨勢必然加速了中國公有云全球化的佈局。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中國公有云廠商的未來發展,將與中國出海企業一道成就一個新未來。然而,不止UCloud一箇中國公有云在走向東南亞、新加坡、亞非拉等地。

談及中國公有云出海的競爭點,我們可以將中國公有云出海分為兩個陣營:

一個方面,是來自網際網路發展起來的公有云出海,如阿里雲、騰訊雲等,這顯然是一股很大的力量,他們都強調其海外雲服務,但更傾向於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未來一旦加強了針對中國企業出海的更為個性化服務支援,必然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個方面,是來自中立的公有云廠商,如UCloud等,其市場規模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由於自身不涉足電商、網際網路領域的業務。作為一箇中立的公有云廠商,未來也不可能與客戶業務重疊。在信任與安全考慮上更能獲得中國出海企業的關注,其量體裁衣的雲服務符合大部分走出去的中國企業。

當前,雲出海帶來的業務貢獻目前已經成為UCloud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過,公有云最核心的是運營能力,藉助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等全面的雲技術,幫助中國企業出海實現業務在當地的快速落地。

在韓國、日本、美國、亞非拉國家的客戶需求情況不同,特別是針對亞非拉國家,需要很強靈活,需要針對當地客戶業務做定製性的落地,因地制宜,量體裁衣。

針對中國中小遊戲公司,想服務全球玩家,又沒有能力在全球部署自己的業務,就可以藉助UCloud的PathX服務 ,底層會根據使用者的位置自動就近接入UCloud資料中心節點,然後通過高速專線到達目標伺服器,這樣全球各地使用者體驗都基本一致。

此外,從安全上來看,遊戲和電商企業都容易遭受攻擊,UCloud整合國際標準化安全軟體,具備靈活的安全能力。比如為使用者提供海外DDoS高防服務,隱藏源站IP,將攻擊流量引流到高防IP,確保源站的穩定正常執行。UCloud自主研發安全防護裝置,結合海外BGP線路,實現無死角防禦各種網路層DDoS和CC攻擊。還整合了全球的清洗能力,能夠應對T級的流量攻擊,並且根據攻防要求快速響應。

當然,UCloud還藉助合作伙伴英特爾的技術和產品創新的整合優勢,為使用者建立了一個領先、高效、可擴充套件且開放的基礎設施環境,其中採用英特爾®至強®可擴充套件處理器,更是為使用者提供雲伺服器、雲資料庫等一整套雲端計算產品和服務,以及包括物理雲主機、幫助使用者託管等服務,為客戶及使用者提供了極致全球體驗。產品多元化、服務能力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更全面、更靈活地滿足中國企業出海的業務落地需求,也可以滿足海外當地企業的雲需求。

當前,國內公有云廠商競爭激烈,雲出海帶來的海外業務增量,在很大意義上,可以提振公有云廠商的競爭價值。只是在公有云廠商出海的下一步發展上,需要進一步加強海外落地能力,包括了快速擴充套件網路的能力,以客戶為中心落地服務能力,以及依託雲服務產品演進的過程進行標準化的規模擴充套件,逐步提升整體的安全能力。(Aming)

——阿明/撰文——

本文來源:阿明獨立自媒體,版權所有,侵權必究,轉載請授權

(本文章和作者回復僅代表該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