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為上萬名自由職業者提供服務,他們做了什麼

為上萬名自由職業者提供服務,他們做了什麼

“廳客”為眾多的自由職業者提供展示主業的服務和介紹,使用者只要下單付費即可。創始人林超把它歸為自由職業者出售非標準化服務的C2C平臺。

在聯合創始人馬靜看來,隨著85後群體成長和歐美思潮的影響,越來越多有一技之長又“充滿腦洞”的年輕人開始擺脫企業的束縛化身成能夠提供特色服務的自由職業者;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靠傳統O2O解決了“生理需求”後開始講究“自我需求”,個性化以及與服務提供者的深層溝通和互動成為一部分人的追求。

為上萬名自由職業者提供服務,他們做了什麼

馬靜覺得傳統O2O必然要“高頻低價”,服務講究標準化可複製;“廳客”恰好完全相反,每單幾十甚至數百上千元的單價使得同一服務售賣頻率不會太高,同時要求服務提供方素質更高。許多個性化服務中每個使用者的標準相差很大,需求很難用語言清晰表述,這就要求服務提供者有著充足的經驗和很強的溝通能力的同時,更要對自己的手藝有著獨特深刻的感悟,不像O2O經過短期培訓把服務做到標準化即可。

林超則認為二者在商業模式上也有區別:一方面傳統O2O的高頻決定其要想盡辦法防止服務者和消費者直接建立關係,“廳客”則希望他們相互溝通;另一方面相對“奢侈”的定製化服務使得統一定價變得困難,廳客在此方面能遵從自由職業者的意願,在一開始就將定價權交給他們。

為上萬名自由職業者提供服務,他們做了什麼

但問題隨之而來,“酷炫”但是相對高價的服務如何在兩端留住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保證單量呢?“下載這個App的人已經有了基本意識,我們只需要把‘場景’有效連線吸引他們就好。”馬靜解釋,“一個在‘廳客’上尋求簡歷修改指導的大學生,必然會面臨走向職場、租房、獨立生活等問題,我們就會在這之後為他推送職場關係諮詢、家庭收納整理、烹飪教學等服務;反之,一個被僱傭的聚會策展師,可能會把他的糕點師、樂手、主持人朋友都拉進我們的平臺,自由職業者之間天然的合作關係網,能把很多人通過邀請推薦的方式拉入。

最終,全行業的構架使我們兩端的成本下降、利潤提升。”這正是林超和馬靜一開始就將“廳客”規劃為全方位平臺的原因。成果也顯而易見:目前“廳客”上累計了上萬名自由職業者作為服務提供者,使用者的二次購買率則達到40%以上。

為上萬名自由職業者提供服務,他們做了什麼

為此,“廳客”曾在最早期把自己先打造成自由職業者的低成本工具,幫助他們用三步操作建立微信傳播的主頁和案例,將支付、預約等服務流程都變得可在朋友圈內完成。馬靜介紹稱,“操作方便又可以完成交易閉環的特性吸引了我們的第一批服務者入駐,也使我們度過了尚沒有引流能力和平臺屬性的最尷尬的時期。”

隨著服務和產品數量的增加,“廳客”已經轉化為平臺,並且開始為服務提供者引流。據統計,線下分享會已經舉辦了30餘場,每場將近上百人蔘加。下一步他們將計劃拓展二線城市,他們會用心做好企業,為消費者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