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敏捷的商業價值是什麼,與傳統對比的特點是什麼?

敏捷的商業價值是什麼,與傳統對比的特點是什麼?

敏捷決不再侷限於研發的生產階段,是貫穿軟體生命週期,敏捷價值也只有充分體現在產品在從一個抽象概念到客戶漸漸上手體會到產品的真正使用價值和解決方案在組織內獲得成功才凸顯出來。 敏捷的核心價值用一言以蔽之,則是敏捷是充分的將人的時間、精力、金錢始終集中在最有業務價值的部分,而以最小風險的方式將可用的產品推向市場;

舉一個恰當的例子,如果我用敏捷方法生產鋼筆,敏捷規劃了大致四部分重要功能組成部分即筆芯、筆桿、筆帽和雕花,相應功能若投入市場可以為我們獲得價值為50,30,15和5不等;倘若我們的每個功能開發所需的成本和時間一致,都是1個月開發完畢,那麼敏捷開發就是要將這每個月的開放力量投入到最有價值的部分,依次類推;也就是沒生產規劃那麼最開始的迭代我們將資源投入在鋼筆筆芯的部分,因為這個部分可以帶來最高的價值;而第一個迭代完成時,客戶嘗試到了用鋼筆書寫的剛勁有力,也筆鋒迴轉,酣暢淋漓,因此決定了第二次投資,決議讓的我們為鋼筆打造第二個重要的功能 - 筆桿,一個可以方便把握的筆桿,一個可以保護筆芯,防止鋼筆側漏的筆桿,當我們全力在第2個月後完成此功能時,客戶擁有了第二個釋出的功能;我們重新排列剩下的未完成的工作,客戶給出重要的指示,決定放棄在筆帽上的雕花功能而選擇一個可以將鋼筆別在襯衣口袋又能夠保護鼻尖的筆帽作為第三個最重要的功能來開發;因此最終我們僅僅用了3個月就開發出來價值為50 +30 +15 = 95 的新產品 - 鋼筆;我們節省下了一個月的開放時間,我們將團隊投入到了第二代鋼筆的研發中心去,因為,每個月都能夠從市場上獲得產品每每推出的反響,我們評價最新設計出的第5個獨特的鋼筆功能可以節省墨水50%,且價值被評估為50;也就是說我們使用了4個月的時間,使用敏捷方法我們生產了145的價值,而且我們一共釋出了4次產品,從產品投產的30天后,我們就收穫了價值50的回報;

如果我們設想這樣的產品用傳統開發方式、也就是瀑布式模型來開發,我們將產品的架構劃分為、底層架構、中間層、應用層和表現層,團隊也劃分為相應的4個平行開發團隊;每一層的架構和設計都需在程式碼構造前完美的完成;因而為了一樣滿足產品的按期釋出,我們的四個團隊都沒有能夠獨立將自己的產出在4個月內的任何時間向外釋出,也就沒有能夠很好的評估其實筆桿上的雕花其實沒有新進入的“節約墨水”功能更能夠吸引使用者;所以最後產出的產品依然有評估有50+30+15+5=100的價值;而這個過程投資者只得一次性投入了4個月的資金,直至4個月後才等到第一次面向市場的機會;而恰恰因為同類產品的競爭優勢更加可觀,產品的實際帶來的利潤價值並沒有預期的大。

圖2.  傳統研發過程 vs. 敏捷過程

 

再用個很常見的小故事給大家分享如何使用敏捷做好家庭旅行:

這有一家四口人要出遊了,首先敏捷規劃,我們大致規劃出我們去幾天呢?要去什麼地方? 一家幾口人出行? 坐什麼交通工具呢? 而還有個終極目標:那就是保證大家的絕對愉悅,增進家人感情和安全按時的返回。

大致目標規劃好了就可以開展了,並且呢,我們將這次出行定為4天,第一天主要完成去的工作,第二三天在目的地玩耍,第四天返回。

在行程中了,我們雖然規劃了大致方向,但是可能遇到堵車啦、修路啦等突發事件,於是我們必要情況下要選擇其他路線,還有,你的stakeholder們可能有許多新點子,比如你的孩子希望在河邊停下來看看風景啦,你的妻子希望在經過一座城市的時候進去那裡的博物館參觀啦。總之、你的行程、事件、速度都可能被突發情況所影響。而隨著調整的過程,仍然達到滿足大家開開心心、安全按時返回的目標就對了。最後,值得提醒,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保證專案進展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