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之二十六:如何進行優先順序排序?

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之二十六:如何進行優先順序排序?

這是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的第二十六篇。(在這裡提問之一之二之三問題總目錄

問題

如何進行優先順序排序?具體故事的優先順序,和版本規劃的優先順序之間有何關係?

分析

敏捷開發裡邊有很多地方需要多次進行優先順序排序,本文將探討其不同的應用場景,及其關係。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敏捷開發中有無數的“自相似性”,比如估算,每年、每月乃至每天人們都在潛移默化地估計自己的任務;又如計劃,也是每年每月每天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計劃;而釋出,也是每個故事自成單元,而又與其他的故事構成每月的交付,進而形成幾個月的大版本交付……

由於這些自相似的活動顆粒度不同,一定不要認為只要做一次就可以了,也不要認為用一種方法做就可以了。要就具體活動思考這一活動的目標是什麼,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達成這一目標。

方案

產品路線圖級別的版本優先順序排序

這個是最高級別的優先順序排序,排序的預見性大約在3~5年左右;排序者一般是產品總監等高階管理者;其排序的物件一般不是使用者故事,甚至不是功能模組,而是產品線和產品。

排序思路大致是:不同的使用者群需要不同的功能 > 因此導致產品應該面向客戶群開發 > 識別出當前最重要的客戶群規劃下一個產品 >  即使相同的客戶群也需要逐步為其提供服務 > 根據客戶的業務計劃或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制定產品的版本方案。

如果對此特別感興趣,請參考文末的連結。

應該注意的是,往往公司缺少產品總監的職位,或者雖然有但是極少對中長期的產品規劃進行計劃,所以很多時候中層的產品經理也需要思考這個問題。

版本內部的迭代優先順序排序

這個是中等級別的排序,排序的預見性大約在6~10個月左右;排序者一般是產品總監和產品經理;其排序的物件大約是模組及史詩故事級別。

史詩故事

先說說什麼是史詩故事。敏捷開發裡邊定義史詩故事是一些“比較大”的故事,但沒有定義其絕對的尺度。火星人認為,“業務資料”是一種很好的史詩故事尺度,比如我們說:一個產品(假設就是敏捷開發管理工具)要管理下面的資料,請問在半年的開發週期中,應該先開發哪些?

使用者故事,優先順序,使用者故事樹……迭代開發Sprint Backlog,迭代計劃會……人員,角色,許可權……部門,團隊,小組……

我們就可以說,這樣規劃吧:

第一個月:使用者故事,優先順序,使用者故事樹……

第二個月:迭代開發Sprint Backlog,迭代計劃會,任務分配Assignment……

第三個月:人員,角色,許可權……

第四個月:部門,團隊,小組……

……

第N個月:整合併發佈一個版本

注意在這個尺度上,我們幾乎不討論具體的操作(比如對“使用者”,應該有增刪改查等操作),而只會討論對哪些業務資料進行操作,這非常符合人們的工作習慣。

這種名詞性質的業務資料,就可以當作合理的史詩故事來看待。

模組

而如果觀察每個月的內容,會發現他們比較相關,比如“人員,角色,許可權”這三個功能,如果把它們分散到不同的迭代中,很難單獨開發。

這類強烈相關的業務資料,就可以稱之為“模組”,劃分的依據仍然是業務

儘管很難讓每個Sprint與一個模組一一對應,但應該建立這種意識,即每個迭代應該開發相對集中的一個或多個模組

迭代排序依據

也就是怎麼決定哪個模組或史詩故事優先開發。人們習慣性地會根據依賴關係來開發,但這不是一個好習慣。

比如,有人認為若系統連登入都不能,談何繼續工作,於是就是把“人員,角色,許可權”放到首位,然後很可能會是“部門,團隊,小組”,這樣萬事俱備之後,就能很好地開發使用者故事、任務分配這些功能了。其實這種做法十分不妥。

第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由於還沒有開發業務,所以其實很難說清楚需要什麼樣的人員、角色、許可權管理辦法才能支撐業務。

第二個問題更為突出:在第二個月完成的時候,其實我們針對業務什麼都還沒做,造成高層領導很難理解我們的進度,在投資、招人這些事情上會猶豫不決,因為我們已經完成的功能很難幫助他下結論。

在新產品研發的過程中第二個問題尤為突出,高層心急如焚急需知道產品的競爭力,而我們正不緊不慢地搭建底層架構。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先從核心業務入手,進行優先順序排序。

沒有人員、角色、許可權,那就大可讓每個人無需登入就可以管理使用者故事、優先順序、使用者故事樹等;沒有部門、團隊,那就大可先認為只有一個團隊,日後再支撐多團隊。

總之,先把核心業務做出來,判斷產品優劣之後再說。

迭代內的使用者故事排序

這個是具體開發級別的優先順序排序方法,排序物件是敏捷開發的使用者故事;排序人員是產品經理(PO);排序依據是“此功能在此版本中完成的必要性”。

排序依據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此功能很重要,不等於此功能必須在這個迭代中完成,它很可能只要在版本釋出前完成開發就可以了(當然,越重要就越要在早一點的迭代中實現)。那麼到底依據什麼排序呢?

還是““此功能在此版本中完成的必要性””。這句話看起來很抽象,但是舉一個例子就比較清楚了。

假設這個迭代做“使用者,角色,許可權”,那麼應該先做哪些使用者故事?注意這裡要探討具體的使用者故事了,而非這三個史詩故事。

多半有這麼幾個使用者故事:

增加使用者,刪除使用者(不小心寫錯了使用者名稱,而又不能修改),編輯使用者(的郵件),批量增加使用者,凍結使用者(保留記錄但禁止登入)……

增加角色,分配角色到使用者,編輯角色(編輯角色的名字但不修改其許可權),刪除角色……

增加許可權,分配許可權到角色(透過角色進而分配到使用者),分配許可權到使用者,刪除許可權……

可以看出有幾個操作幾乎是必需的:增加使用者,批量增加使用者,凍結使用者,分配角色到使用者,分配許可權到角色。

而另外幾個可能不太需要,比如:增加角色(可以先寫死幾種常見的角色),編輯角色(先寫死日後再提供修改功能),增加許可權……

還有幾個幾乎可以在早期版本中不要,比如:刪除角色,刪除許可權(這個是基於火星人產品的實際情況分析的,讀者的產品或許不同),雖然有了更好。

MoSCoW

有了大致的概念,MoSCoW是一種具體的操作方法來幫助我們實現。它是這幾個詞的縮寫:

Must:這個迭代一定要做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必需”的功能。

Should:應該做,但若沒時間就算了。比如前面提到的“不太需要的”功能。

Could:不太需要的,但有了更好。比如前面提到的“幾乎早期版本中不要”的功能。

這樣,所有人就知道這個迭代中應該先做什麼了。不過,這和大家真的會這樣做還有點距離,經常需要一些技術手段,比如在故事板上,把TODO的任務按MoSCoW寫在不同底色的故事卡片上,在真正完成M和S之前,不準開工W的任務。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MoSCoW可以認為是一種思維方式,可以處理所有自相似的優先順序排序問題,未必只是迭代內的(儘管它的設計初衷是)

處理灰色地帶

“如果我真的有時間,應該做那些Could的任務,還是乾脆做下一個迭代的Must的任務?”這真是一個問題。

理論上說,下一個迭代Must的任務比這個迭代的Could任務更重要。但本人比較傾向於每個迭代集中注意力處理一類功能,而不要零星地摻雜日後的所謂重要的功能。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注意力分散導致的生產率下降。

如果你不太喜歡這個結論,其實更應該嘗試一下流開發(日後會有詳細描述)。流開發需要的管理模式對人的要求更高,但用好了可以應對很多這類問題。實際上火星人採用的就是流開發,而非迭代式開發。

不同優先順序之間的繼承關係及處理優先順序變更

是否因為“使用者”比“部門”優先順序更高,而導致“增加使用者”比“增加部門”更高,以及“刪除使用者”比“增加部門”也更高?(注意不是“刪除部門”)我們自己嘗試的結果是:不一定。儘管繼承關係大致存在,但使用者故事很難乾淨地從史詩故事繼承優先順序;而迭代也很難從版本直接繼承。所以要把精力放在實際業務上,而不要嘗試找到萬能方法。另外,我們經常在幾個月後發現原來一個本來認為不太重要的功能,還是必要的。為了處理這種不斷的問題,我們會定期安排一個迭代,稱之為“優化……”或“重構……”迭代,其中包含了處理遺漏的功能,還包括效能優化等其他事務。有了這個迭代,就不是太擔心偶然出現的優先順序錯誤。另外也不必太擔心這個迭代中處理的事情太雜亂而無從下手:是的,前面說過儘量只做幾個有限的史詩故事來保證注意力集中,那是因為剛開始做版本的時候,大家不可能對所有故事都熟悉,同開始太多的事情會讓大家更加混亂;但在版本的末期,所有事情都相對熟悉了,這種內容發散的迭代影響不大,反而能幫助大家重新整合和整體思考一下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