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草根程式設計師轉型做專案管理走過的點點滴滴之(十六、七)人團隊2013年始於足下

草根程式設計師轉型做專案管理走過的點點滴滴之(十六、七)人團隊2013年始於足下

    2013年不用預約就匆匆到來了,我們的團隊也快速的達到十六、七人,隨著公司日漸壯大,招來了一些較好的團隊成員,而且還在繼續招賢納士,技術總監對我我們團隊的目標是二十三、四人,感謝公司對我們技術人員的重視。

     春節假期結束後,配合著公司把ISO9000的三年一大審的事情通過後,團隊的工作就很快落實了下來。團隊工作落地後跟上一篇提到工作計劃還是有較大改進的,現將我們團隊的工作方案分享給大家:

    新成立了一個產品研發小組:負責對底層框架的開發與維護;程式碼生成工具的不斷補充與完善;業務無關類庫、控制元件、模組的產品化;業務相關模組的產品化(專案小組不斷的積攢總結需求,產品組不斷的跟進)等工作,感謝公司能給團隊引入一位具有多年產品研發經驗的產品經理。

    產品組之外的小組幾乎全是專案型的,每個小組人員也基本固定了下來(不再採用之前的人員動態組織的形式),採用了PM+SubLeader+PG的形式,根據每個人的特長與不足,每個小組以資源互補為考慮點。

    成立了專案負責人小團隊,通過線上交流、”立”會(有意把’例’字調整為了’立’,是為了降低沒必要的內耗時間,據調查站立開會要比坐著高效)等形式,總結過往的工作;規劃後續的工作;提出可以提升工作的點點滴滴;提出自己小組遇到的問題,大家幫著出謀劃策;協調團隊內部各個小組資源分配,使團隊業績最大化。

     大家有緣來到一個大團隊,為了同一個目標打拼,感謝每一個團隊成員的辛苦付出,團隊也要盡最大可能的給予每一個團隊成員以營養。團隊與個人共贏是大家的共同目標。醞釀已久的星期三文化也落地了,逐步清晰了分享機制為週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有三種形式:1

、即時性分享,在線團隊交流群是一種典型的表現形式;2、總結性分享,以知識積累文件為主要表現形式,大家因為工作的需要可以會負責不同的部分,會接觸不同的技術,凡是有成果物產出時都會總結下來,以供他人學習;3、課程性分享,該活動是在12年第一、二項分享的基礎上升級的一種分享機制,團隊每個成員都可以當講師,把自己平時積累的、學到的可以提升大家的知識分享給其他人,使知識得到N倍的傳播,分享課程主要目標有幾點:知識的N倍效益、提升講師的文字,語言總結能力、提升講師的語言表述能力(其實我們做技術的不僅僅會悶頭苦幹,我們還要善於總結歸納、善於溝通、善於表達)。當然了這個分享課程我們是利用週三的下班前半小時+下班後時間來組織的,盡最大努力不耽誤工作。隨著分享活動的逐漸進行,我們會不斷的升級我們的分享機制,我們要進行知識擂臺大比拼
(看看誰從別人的分享中學的最好);我們還要出微刊(把過往的分享階段性的整體歸納、總結起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要在知識分享的基礎上做頭腦風暴的活動,把現在的講師為主角兒的形式,改變成每個參與人員都是主角兒的形式。

    原本不計劃寫這篇文件,想著是13年進行一段時間在進行總結的,細想後是行不通的,要像每個的晨思一樣(分析、總結昨天的工作進展情況,計劃今天的工作),要像周計劃周總結一樣(以月份、季度來計劃與總結對於中小型的團隊我認為不合理,周是個較好的粒度),高頻率的分析、總結、歸納工作,儘早的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多想可以提升、改進工作的方法。

    寫這篇分享也是為了及時的梳理下自己的工作,因為發現本週自己的工作有些混亂,A小組待兩天、B小組待一天、C小組參與下測試。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要思考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團隊需要我做什麼?這三個問題越往後越重要。我想把自己定位為勤務兵+紀律兵+調解員:做好後勤,讓團隊內每個小組都能比較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少被打擾,同時多收集好東東,提升大家的工作業績;做好紀律兵,無規矩難成方圓,對內是各個小組,各個個體,對外我們是一個團隊,一個整體;做好調解員,協調小組與小組之間資源分配,力爭使團隊整體業績最大化。

   文字總結表達能力不足,該篇博文寫的不妥之處還請給位同行多多指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