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2017年雲趨勢——從DevOps到NoOps

2017年雲趨勢——從DevOps到NoOps

伴隨著容器的興起,微服務架構的落地以及機器智慧的深入,DevOps工程師們將更傾向於使用這些技術來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問題。我相信,對於DevOps工程師們來說,2017年絕對是值得為之興奮的一年。在過去的7年裡,我們一直持續關注著從手動運維到DevOps的變化趨勢,然而,伴隨著運維機器智慧的興起,從DevOps到NoOps的趨勢正初現端倪。

人類應該解決新的問題,機器應該解決已知的問題!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從DevOps向NoOps發展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過程。

DevOps和NoOps最大的區別在於,是自動化指令碼運維還是智慧運維。絕大多數DevOps工具鏈的主要功能都由自動化指令碼實現,比如構建一個應用,或者將程式碼部署到伺服器上,以及通過程式設計實現的基礎設施配置。

NoOps是一個使用智慧自動化來幫助您工作的時代,在這種趨勢下,您可以減少運維管理對人的依賴,節約寶貴的時間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因為機器可以對已知的問題作出判斷。與此同時,可以為新問題提供診斷資訊,以減少工程師的運維工作量。

以下是將在2017年採用NoOps的前5大趨勢:

  1. 無伺服器程式設計:隨著像AWS Lambda這樣的雲提供商提供的功能即服務的廣泛採用,早期開發者已經將其簡單的API,指令碼任務和快速作業轉移到無伺服器部署模式,因此他們不需要管理排程程式,也不需要擔心其特定任務的基礎架構。

    這是一個新的程式設計和部署模式,將顯著減少對DevOps配置管理的要求。隨著雲供應商無伺服器產品更加成熟,我們將會看到NoOps的迅速發展。

  2. 容器化:容器在2016年統治了雲的世界,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應用被部署到容器雲環境中,特別是由Docker支援的容器雲環境。由於企業採用雲作為主流基礎架構平臺,它將進一步促進容器在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目的是處理企業應用程式之間紛繁複雜的依賴。

    容器將通過利用諸如Kubernetes,Mesos,ECS,Nomad等叢集管理和編排解決方案來進一步抽象不同元件之間的依賴性和資源共享關係,以提供底層基礎設施的常規檢視。

  3. 微服務架構:儘管雲已經部署了各種應用程式,但只有通過採用微服務架構模式來構建新應用和部署現有應用,才能實現雲的真正強大功能。這將幫助工程師將複雜的單個系統的分解成小型元件,這些元件職責單一,更容易被管理。隨著容器的採用,依賴和包的抽象已經變得簡單。

    微服務架構的興起需要智慧的構建和部署方法,而不是大多數人今天使用的簡單的CI/CD。隨著容器化成為雲環境中元件部署的標準方式,微服務架構將會被迅速採用。

  4. 智慧化和一致性的操作:負責管理產品運維(從ITOps到DevOps時代)的工程師對於大多數不智慧的工具感到失望。隨著機器智慧的興起和深度學習的採用,我們將看到更多的智慧化工具在他們的日常運維工作中發揮作用。

    像智慧監控(只有靜態閾值的警報,而不是動態警報),智慧部署(叢集管理工具),智慧APM(不僅是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它發生),智慧日誌管理(實時流日誌事件和自動基於應用堆疊的相關事件檢測)和智慧事件管理(抑制來自不同警報系統的噪聲,併為工程師提供診斷資訊以更快地獲得根本原因)。

  5. 自我修復和自動修復:隨著DevOps的採用,工程師已經深入理解了產品運維的原理,並且使用這些原理來完成日常任務。然而,DevOps僅限於構建,部署和配置,而日常操作仍然以手動或半自動化方式處理。在2017年,智慧運維將會被用來管理雲應用程式和微服務架構,為自我修復和自動修復生產元件和基礎設施鋪平道路。

    容器和容器叢集管理解決方案將加速運維智慧發展。運維智慧將用於部署大規模應用程式,包括故障元件的自動替換,故障轉移支援,新版本的自動拉取,如果新部署失敗則自動回滾,已知問題的內建恢復等等。

我們很高興能在2017年成為雲生態系統的玩家,我們專注於使用智慧技術解決日常問題,並將努力為工程師提供Botmetric DevOps和自動化產品,以此來兌現我們NoOps的承諾。

作者:付輝,惠普雲端計算架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