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馬化騰:大企業還會存在,但一定要轉型

馬化騰:大企業還會存在,但一定要轉型

作為騰訊的掌門人,馬化騰低調而務實。

他注重使用者體驗,經常站在“小白”的角度思考,帶領騰訊以技術為驅動、以使用者價值為依歸,並最終以產品力而見長。

在領導力上,馬化騰強調群體智慧,讓不同團隊良性競爭,從而使騰訊不斷湧現明星產品。

2013年11月10日,騰訊舉辦“WE大會”。馬化騰分享了自己對網際網路發展的思考,被稱為“通向網際網路未來的七個路標”。

站在今天看,他在演講中提到的“連線一切”“大資料”“消費者參與決策”等,已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行動方向。

回顧這篇文章,不僅能看到一個智者的前瞻,還可以覆盤騰訊如何讓其變成現實。以下,Enjoy:

馬化騰:大企業還會存在,但一定要轉型

網際網路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思想和最新技術,但是更需要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網際網路,尤其是未來網際網路會走向何方、有什麼發展。

作為一名從業者、作為一個企業家,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方面的感受。

一談到這個話題,我就會從一個已經成為企業家的IT男又回到我以前的夢想。

在很小的時候,我很喜歡科學,希望成為一個天文學家。但是很可惜,這個夢想沒有實現,我現在搞計算機,搞網路,經營企業。

前幾年,有一個事情挺打動我的:

騰訊還沒有上市的時候,我跟我們幾個創業夥伴在一起,當時團隊裡面也有一些喜歡天文的同事,我就夢想說,現在大家都沒有時間去觀測星空,而且周圍光汙染特別嚴重,要找一個地方看到星星很難。

能不能找個地方安裝一個望遠鏡自動地連線到網路上,可以隨時在計算機或手機上觀測天文現象,甚至可以分享給全網的使用者和同好,那該多好。

當時,大家覺得這是天方夜譚,暢談一番而已。沒想到過了幾年,有一天,我們的創始團隊中有人告訴我,他實現了。

他們跑到雲南麗江雪山上買下一個民居,在那邊搭建了一個天文臺,聯了網,可以遠端控制,遠端自動開啟觀測,傳回圖片,我覺得很神奇。

我今天講這個小故事是想說,我們雖然在做企業,但沒有磨滅我們的夢想。

我們還是在追求如何能通過科技去實現一些很酷的事情,做一些沒有這些技術以前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我始終抱有這樣的一種熱情。

下面轉入正題。四十多年前,計算機第一次與人類連線,網際網路迅猛發展,全世界所有的計算機連線了起來,誕生了很多新現象。我們迎來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很多企業家覺得網際網路是新經濟、虛擬經濟,跟自己所在的傳統行業沒有關係。

但我想借助一些案例來說明,現在越來越多的實體、個人、裝置都連線在一起,網際網路已經不再是虛擬經濟了,以後會是實體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大趨勢。

馬化騰:大企業還會存在,但一定要轉型

01 連線一切

智慧手機是人的器官的一個延伸,這兩年來這個特徵越來越明顯。

它有攝像頭、有感應器,幾乎人的器官都能通過智慧手機得到延伸,而且通過網際網路連在一起了,這是前所未有的。

不僅是人和人之間連線,我們也看到人和裝置、裝置和裝置甚至人和服務之間都有可能產生連線。微信公眾號便是人和服務連線的一個嘗試。

所以,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這些都是網際網路在不同階段、不同側面的一種提法,它最終會是很大、很全面聯絡的一個網路實體,這也是我們談論未來一切變化的一個基礎。

02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的是什麼呢?最直接的,“+”的就是傳統的各行各業。過去十幾年,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很清楚地顯示了這一點。

“網際網路+通訊”是最直接的;“網際網路+媒體”產生網路媒體,對傳統媒體影響很大;“網際網路+娛樂”產生網路遊戲,已經把以前的遊戲顛覆了;

“網際網路+零售”產生電子商務,過去人們認為電商的規模想象空間很小,但現在它已經不可逆轉地影響了實體零售行業。

還有,最近“網際網路+金融”非常熱,討論很多。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已經不敢輕視網際網路這個話題了。

不過,這裡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為什麼會這樣?網際網路一定要“+”上你所在的行業嗎?

這是改良還是顛覆?你所在的傳統行業不管怎麼做,都永遠不可能打造成網際網路企業嗎?

我的觀點是,傳統行業每一個細分領域的力量依然是無比強大的,網際網路仍然只是一個工具。

比如,我們看一下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了蒸汽機的技術,19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又誕生了電力的技術。從那時候起,我們看到很多行業發生了變化。

很有趣的是,蒸汽機發明之後,蒸汽機的動力可以大大加速印刷的量,書籍被大量地印刷,從而帶來知識的大範圍傳播,培養了大量有知識的人。

這與你現在看到的網際網路的傳播、通訊的特徵很接近。

再看電力的產生。電力催生了很多的東西,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話都有利於資訊的傳播和溝通。

我們現在看到,網際網路也有這樣明顯的特徵。網際網路是否會是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想這是很值得思考的。

所以,有這樣的推演之後,所有的傳統行業不用怕。

過去沒有電的時候,金融行業也可以運轉,各銀行之間也可以記賬,交易所裡通過經紀人叫價也可以成交。只不過有了電之後,這些都可以電子化了。

所以,“網際網路+”不是什麼神奇的東西,而是理所當然的順勢而為。

我相信,網際網路會衍生出很多新的機會。

馬化騰:大企業還會存在,但一定要轉型

03 開放的協作

《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裡面提到,未來大企業的組織架構會走向分散合作的模式。

有人說,中小企業是不是更有效率?大企業應該不存在了吧?就像現在網購有了平臺之後,很多小的電商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我認為,大企業還會存在,但是形態一定要轉型,它會聚焦在自己的核心模組,將其他模組和社會上更有效率的中小企業進行分享、合作。

前不久,我在上海蔘加了一個論壇,同臺嘉賓有一個觀點我很認同:

未來5~10年,現金和信用卡會消失一半;未來10~20年,銀行或大部分銀行營業點的前臺會消失,後臺也會消失,只保留中臺—服務。

服務的核心是中臺,因為前後都可以外包出去,這是一個大方向。

04 消費者參與決策

這個也非常有意思,網際網路把傳統渠道的不必要環節、損耗效率的環節省掉了,讓服務商與消費者、生產製造商與消費者更加直接地對接在一起。

生產製造商和服務商可以如此之近地接觸消費者,這是前所未有的,消費者的喜好、反饋可以很快速地通過網路來反映。

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精神,是追求極致的產品體驗、極致的使用者口碑,這種精神也會出現在廠商和服務商身上。

市場上已經開始出現了這樣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種類不多,但是做得很精,有大量的使用者反饋,有自己的“粉絲”,講究的是產品體驗。

這給我們帶來反思,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消費者參與決策是如此重要。

05 資料成為資源

大家現在談大資料和雲端計算非常多,因為我們連線的多了,感測器很多、服務也很多。

像搜尋引擎、電子商務、社交網路都聚合了大量的資料,這些資料成為企業競爭力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

電商現在非常熱,為什麼電商可以轉向金融,藉助使用者和商家的信用提供信貸?都是大資料在背後起作用。

騰訊社交網路是非常大的一個平臺,我們也在研究社交網路對於一個使用者的信用能產生什麼影響。

這裡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設想,比如,如果我們不知道某個使用者的信用情況,那麼可不可以做一個演算法,根據他朋友的信用來算出他的信用?

大家知道搜尋引擎有一個演算法是“Page Rank”,根據每一個頁面的排程指向來算出這個頁面的值,可以影響到它的排序。

我們想象,人的社交屬性是不是可以進行信用排序和演算法迭代呢?

以後可能會出現“人品排名”,你結交的朋友的人品比較好,你的“人品排名”就高。因為從常理來說,如果你的人品不好,你的朋友就不會跟你交友。

這是我們的設想,是一個前瞻性的研究,我們希望能夠做出一些成績。

馬化騰:大企業還會存在,但一定要轉型

還有一個案例很有意思:基因測序。

當年檢測一個人的基因特別困難,現在科技發達了,基因檢測的成本已經大幅度降低。

通過“BT+IT”,即生物技術+資訊科技,有的公司用大資料的方式,把每個人測出來的基因資料全部儲存起來。

一個人的基因是6G的資料,它會盡量多地檢測,能檢測幾十萬、上百萬、上千萬人的資料。

通過大資料分析,一個人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性格有什麼特徵,為什麼有某種疾病,都可以通過基因來檢測。

用大資料的演算法來處理醫藥問題,也會和傳統的醫學理論不太一樣。

現在給一個人看病,只是看他患病的特徵與哪種病症吻合,然後推匯出應該對哪個部位對症下藥。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某些藥可能專門是用來改變基因的。這個思路很開放,也會是一個很好的大資料應用案例。

06 順應潮流的勇氣

很多人知道應該這麼做,但事到臨頭又沒有做。大家耳熟能詳的案例很多。

比如,柯達當年在膠捲市場的利潤很高,它把數碼相機雪藏起來,希望越晚發現越好,但當數碼相機普及時,它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最終失去了市場。

最近一兩年,我們行業這樣的案例也有不少,比如諾基亞和黑莓。一年半前,你想象不到諾基亞為什麼倒得這麼快,它的市場曾經高達2000億歐元,最後卻以很低的價格賣掉了手機業務。

黑莓市值最高時超過600億美元,現在40億美元還賣不掉。

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血淋淋的案例,它們是巨人時,我們還是小弟弟。

我們看到,巨人稍有不慎,稍微沒有跟上形勢,就可能倒下。巨人倒下時,身上還是暖的。

所以,即使我們自己的市值高了,也要時刻保持危機感。你一定要深思這個行業怎麼發展,現在你拿到了所謂的船票、門票,能不能走到終點不一定,還是要多多思考。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企業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實隨時都有大的危機,稍微把握不住未來趨勢就非常危險,之前積累的東西就可能灰飛煙滅。

這其中,還需要有很大的勇氣。騰訊過去做了很多,外部和內部都做了很多改革,這能讓我們初步擁有這樣一個符合未來發展的基礎,但是我也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

馬化騰:大企業還會存在,但一定要轉型

07 敲警鐘的思考:連線一切可能帶來的風險

前幾次工業革命產生了什麼問題呢?我們把幾億年以來的森林資源、地下所有的煤炭、石油,都在近幾百年內消耗掉了。

溫室效應、環境汙染,現在的空氣、水、土壤質量,都需要我們之後來還債,這些都是很大的問題。

還有高科技製造假的有毒的食物……可能你都看不出來。過去科技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現在我們在承受它帶來的痛苦。

網際網路一樣有這個問題。網際網路發展得很強大,有些壞人太高興了,拿它來做壞事。

有一些比較新興的網際網路“擦邊球式”犯罪行為,警察抓不著,也沒法抓,法律也治不了他們,因為還沒有寫進法規。

我們都遇到過這種問題,甚至一度對一些灰色產業鏈束手無策。

網際網路的廣泛連線,還會帶來一些衍生的社會問題。

我們經常看手機,眼睛就變花了,低頭族的脖頸也不行了,對健康有影響,甚至對人際關係也有影響。

有了社交網路,大家見面、吃飯、開會全在玩手機,反而更冷漠了,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當然,這個問題我只是丟擲來,我沒有答案,如果有好的建議,大家可以反饋給我。

馬化騰的樂觀與務實


——何剛,《財經》執行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主編

從1998年創業至今整整20年,騰訊之龐大,應遠超小馬哥預期。

騰訊原本有可能在3Q大戰後逐漸衰落,如果沒有及時反思並改弦更張,可能是另外一個結局。

今天的騰訊,是近10年浴火重生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看,馬化騰可謂下盤紮實的掌門人,且懂得適時應變,能抓住商機。他相對務實的言行風格,也化解了很多敵意。

《通向網際網路未來的七個路標》就是典型的小馬哥式智慧。

該文做了七個預測,站在今天看,多數已是業界共識。

我注意到,他強調連線一切的重要性和警惕相應風險的重要性,表明他並不自以為是掌握未來鑰匙的先知。

比這七個預測更重要的,是他說的這段話:

“很多企業家覺得網際網路是新經濟、虛擬經濟,跟自己所在的傳統行業沒有關係。但我想借助一些案例來說明,現在越來越多的實體、個人、裝置都連線在一起,網際網路已經不再是虛擬經濟了,以後會是實體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大趨勢。”

這段話說得很中肯,這可是他在5年前說的。或許有人後悔,當初為何沒有重視他這個洞見。

馬化騰的公開演講不多,驚人之語更少,但他對未來的樂觀和務實行動,則會打動有心人。

這也是華南籍企業家容易成事之處。當你看到大海或星空的遼闊,那就傾力而往,全速巡航,而不必山呼海嘯,得意揚揚。

縱觀40年來中國民營企業的艱難起步和曲折發展,著眼未來的觀察力和腳踏實地的行動力,缺一不可。

馬化騰:大企業還會存在,但一定要轉型

“人為本”是移動互聯的原動力


——餘玉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網民人數已達到了7.72億,網路普及率為55.8%,網民平均每週上網27個小時,約佔總時間的16%。

毫無疑問,網際網路時代以席捲之勢撲面而來,無論你我接受與否,甚至沒有給我們留下選擇的時間,我們早已進入或被動進入,這已是現實。

瘋狂的移動互聯使萬物連線,讓人類的感知世界無限擴大,從之前的“有所不知”到現在的“無所不知”。

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在其著作《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闡述了“人類器官延伸論”。

現如今,不論是微信、微博,還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這些技術都是人類器官的“電子延伸”或體外進化。

騰訊的市值超千億美元,已成為世界移動網際網路中的翹楚,這篇文章道出了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並指出了身處其中謀發展的生存之法。

從市場角度出發,對於現如今的網際網路企業,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矛盾與發展如影相隨,中國網際網路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也落下了眾多後遺症。

在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下,我們雖身著遮體之物,卻感覺裸體示人;曾幾何時,移動互聯在時間佔比上,逐漸取代家人,成為我們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東西……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來看,一切科技的發展皆為人,“人為本”也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

移動互聯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根源於生活,它的發展歷程緊密遵循人類生活的發展軌跡。

移動互聯科技和呈現形式在不斷改變,改變是因為人類不斷改變的需求。

換言之,移動互聯企業能否基業長青,關鍵看它每一步改變的真正出發點是什麼。

移動互聯發展,終須“以人為本”。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馬化騰:大企業還會存在,但一定要轉型

① 資源只是加法,產品力才是王道。10個都弱不如1個很強,否則一堆做不起來的產品,只能減分、分散精力。

② 真正的危機從來不會從外部襲來,只有當我們漠視使用者體驗時,才會遇到真正的危機。

③ 網際網路是主體經濟社會的一部分,“網際網路+”將連線實體、產業、服務、個人、裝置等一切基本要素,創造出一個“網際網路+”的生態體系。

④ 我們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

伴隨著數字化程序,移動網際網路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網際網路,向下半場的產業網際網路方向發展。

⑤ 我喜歡用“半條命”來形容現在的騰訊。

過去我們有很多不放心和不信任,出於本能全部自己做,但現在我們真的是半條命,另外半條命屬於合作伙伴。

關於作者:馬化騰,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何剛,《財經》執行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主編;餘玉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