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JAVA之父”也逃不過年齡歧視,普通程式設計師還能怎麼辦?

“JAVA之父”也逃不過年齡歧視,普通程式設計師還能怎麼辦?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時,他編寫了多處理器版本的Unix作業系統,是JAVA程式語言的創始人,他就是詹姆斯·高斯林。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Java成為全球流行的開發語言。年過花甲的Java之父在Facebook上發表了他所遭遇的年齡歧視。
他曾在面試的時候被HR告知,“通常我們不招你這種年齡的程式設計師,但你的情況特殊(Java之父身份),所以對你特殊考慮。”
而在Google工作的時候,聽到幾個30多歲的人要去整容變得年輕點。
根據統計,美國在職的工作者的平均年齡是42歲,但在矽谷這個數字變得更低。比如蘋果公司是31歲,Google和特斯拉是30歲,Facebook和LinkedIn是29歲,而其他公司甚至更年輕。
客觀地說,與年齡相伴而來的職業焦慮並非只有程式設計師這個群體才會有,很多工種都會有類似的情況。你有過這種焦慮嗎?

@宋寶華:論程式設計師的時代焦慮與焦慮的緩解

別人我不知道,但生活在2018年的程式設計師,不焦慮的確實沒有幾個。經歷了房價的暴漲以及腰斬,能心靜如水的人那內心的強大恐怕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

我除了給大家寫寫文章之外,也經常參加各式各樣的行業活動,曾經在好多非公開的場合都聽到過同樣的一句話,“在中國,一個程式設計師的成功不取決於你的程式碼是否寫的好,而取決於你是否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買了一套正確的房”。
坦白講,除了房子外,焦慮的源頭還是很多。比如,很多人有低電量焦慮症,手機電池只有70%的時候就開始焦慮,總是喜歡到哪裡都插上去充電。還有的人有無WiFi焦慮症,斷了網路就茫然失措。
但是無數此類焦慮的總和,也抵不上我們在這個時代之下,風雨飄揚,難以取捨投機還是勤勞,無法分辨正確的方向在哪裡,不知道下一代要怎麼辦,不知道未來自己的終極歸宿在哪裡的恐懼要來得強烈。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每個人如你我,都不過是這個時代裡面的一粒塵埃,多少年以後,我們在歷史上不會有任何的記憶。
但是這樣的時代,在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上,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個輪迴,放在這個廣闊的背景上面來講,我們今天焦慮的事情都算不得什麼。
很多事情要長遠地思維,當年很多資本家焦慮自己不是三代貧農,現在很多貧農焦慮自己不是資本家;當年很多人焦慮自己沒有商品糧,現在很多拿了城市戶口的大學生焦慮自己再也成不了農民。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放大我們得不到的東西對我們造成的影響,而忽略我們得到的東西的正面價值。所以,很多事情,今天看也許是一個巨大的焦慮,但是數十年後,你可能因為你得到的東西而焦慮。
但廢話說了這麼多。我們程式設計師確實夠焦慮的,每一個都能壓死咱們:
工資不上不下,房子好像買得起又好像買不起(如果幹脆工資低到買不起,壓根就不考慮這個問題了)。
新技術每天都在迎面撲來,各種概念層出不窮;老闆每天讓我加班,做的事情好像也學不到東西。
隔壁家的阿狗沒什麼文憑,就靠炒房子也身家千萬了。後悔當初我怎麼沒買那個房子?
老是高階工程師職位,老子幹活這麼賣命,工作年數也這麼多了,就不能給老子升個士大夫工程師?
小孩子看著看著大了,該讀書了,京滬等地讀書怎麼辦?競爭的人太多了…

這些焦慮並舉的情況下,給我們程式設計師的研發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就是我們沒有辦法靜下來鑽研技術了。既然讀書可能無用,那麼程式碼寫地再牛逼可能也不是很有用,畢竟早一年買一個五六百萬萬的房子,一年後double,夠很多工程師coding一輩子了。
那麼我們天天拼命地coding,並且ignore了買房子,還有什麼希望?
我們坦誠地承認這些焦慮都是客觀存在的,有一些可能短時間之內都無法修復。那麼我們在客觀已經存在這些焦慮的情況下,探討一些緩解之道。

  1. 消沉下去還是積極地自我暗示?
    首先當然是從心理層面上要緩解,建立樂觀、豪邁的心態。任何時候要保持,管他媽的,過一天是一天,過一天開心一天的想法,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不要人為自我放大得不到的東西的負面影響。比如升不了士大夫工程師,那麼我們想一想,升了又能怎麼樣?就馬上能不焦慮了嗎?就馬上高人一等了嗎?不升難道就真地一天都過不下去了嗎?任何事情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A公司的高職位,去了B公司可能什麼都不是;在B公司的職位低,可能到了C公司迅速發揮作用被認可,很快提升。堅信是金子一定會發光。
  2. 寬以待人還是一切為了個人利益?
    作為一個工程師,已經是混地很慘了,如果在公司沒有三五個好友,互相支援,互相取笑,互相打鬧,還一定要把自己豎起來,裝逼到底,那麼這個日子也不見得好過。
    我們在公司的朋友,很可能是未來幫我們度過最大難關的人。我個人比較僥倖認識了生命中的一眾好朋友,他們在關鍵的時候幫助了我,可以說,沒有他們,我前面很多的溝溝坎坎都要走不過去。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為了個人的升職、個人的漲工資而犧牲同事的利益,我認為大可不必。人生是一個長跑,通過扔香蕉皮絆倒別人而跑到前面的做法,算不得光明正大。踩了香蕉皮的人,也多半不會是一個傻子。那麼,扔香蕉皮的人,可能後面踩到更大的西瓜皮,如果得失守恆的話。
珍惜身邊的同事,他們可能是最終能夠幫助我們的人,是友非敵,儘管短期也可能有利益衝突,但是最後得到的可能要多得多。
3. 學底層技術還是學賺錢的技術?
我個人的想法是不能放棄賺錢的想法,比如明明搞硬體前途微妙了,你還一定要跑過去學高速PCB設計。那麼選擇方向的時候,肯定不得不考慮賺錢。
比如,茶總曾經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當年有個小弟問他是搞Linux核心好,還是去搞上層的JAVA還是什麼Python好,然後茶總跟他說,當然是去搞上層。以後這個小弟每次見他面都邀請他吃飯,感謝他當年指點了一條明路。
賺錢的方向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打好基礎可能也是更加重要。如果計算機的基本原理不通,作業系統的基本工作機理搞不清楚,甚至連PV操作,互斥同步什麼的都搞不清楚,那麼很有可能在搞任何方向的時候,都是在摸瞎。
有很多程式設計師在幹活的時候,從來不思考,也不提煉和昇華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其實搞什麼都是雲裡霧裡,這樣也很難在技術上面有所建樹,很可能更好的方向是改行。技術方向雖然浩如煙海,但是各個技術方向,總是能夠發現驚人的相似,基礎好的人,學習能力強的人,貌似學什麼都特快?
4. 在一個地方死磕還是看大世界?
Coding這個事情,既要能沉得下去,又要能出得來。Coding時靜若處子,玩樂時動如脫兔。Coding不是生活的全部。
技術方向和投資理財一樣,雞蛋放一個籃子裡面,也有極大的風險。所以,今天我們在玩命解一個bug的時候,也可以多看書,瞭解前沿技術,擴大自己的視野,先蟄伏起來,等待機會。
所以比較好的技術組合應該是,在一個方向非常精通,在幾個方向比較瞭解。如果咱們在Linux寫個USB驅動,然後別的驅動都不看,核心的機理也不看,上層的程式設計也不看,D-BUS什麼也不看,那麼就蘊藏了較大的職業風險。
另外,Coding也不是全部的世界,放開了看,也有一片天地。我兄弟的老婆,她開了個食品店,有實體店,也在網上買各種吃的,這是個好事,我們熱烈的歡迎。這一方面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另外一方面可以賺錢養家。生活不是隻有眼前的程式碼,還有買賣與玩樂。
看課外書也可以緩解焦慮。JD、淘寶買一本書,真的沒有多少錢,吃一頓小龍蝦,就是好幾本書。多看一些VR、人工智慧、人類文明、社會歷史的書,每次看的時候,都發現自己沒那麼焦慮了。

最後,如果你跟我一樣都喜歡java,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式設計師,也在學習java的道路上奔跑,歡迎你加入java學習群:72030155 群內每天都會分享java最新業內資料,分享java免費課程,共同交流學習,讓學習變(編)成(程)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