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費馬大定理》讀後感

《費馬大定理》讀後感

       從數字鐘尋找真理,暫時還沒有能力把這個話題展開討論,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後心裡隱約出現的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和一個天文學家一個物理學家和一個邏輯數學家看到那隻羊後邏輯數學家的想法一樣極端。若是一個從沒接觸過數學和哲學的人第一次看這本書並且理解了這本書,他一定會說這本書給他的思想衝擊很大,就想我當初看《量子物理實史話》後的感覺一樣,簡直是毀三觀,我所看到的世界真是我所認為的這個樣子嗎,就是這麼個想法,當然你《費馬大定理》給人的衝擊不會像量子物理那樣,量子物理中有個章節印象深刻,當初第一次在物理書本上接觸海森堡的不確定性理論是還只是一笑而過,但是當你去深入理解了後,想到你無法同時精確測量一個物理的速度和位置的時候,你不覺得這是不可思議一的事情嗎,當然因為這些理論離得我們太遠,我們基本不可能在生活中碰到這些個情況,但是這些理論卻實實在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既然人類在觀測上已經有不確定性理論約束著,那我們有什麼辦法突破這個限制而更加接近真理了,我認為答案應該是,真理沒法通過物理尋找,最接近真理的學科應該就是數學無疑了。這是我看這本書後的一點心得,並不是看了這本書才有這個心得,只是這本書讓我溫習了這個心得。

       費馬大定理之所以拖了這麼我覺得原因並不是350多年了才出現了懷爾斯這麼一位智力比其他數學家要好的人,而是因為關於費馬大定理是否可證明大家都還不知道,如果花上那麼多的時間去證明一個可能無法證明的命題這對生命無疑是個浪費,當然即使你證明不出來仍然可以樂在其中,但不是所有數學家都能有這種胸懷的。從這一點來講,大家難道不覺得人的生命長度對於科學的發展來說也許是一個很大的瓶頸,要是很的壽命很長,十年不過是生命的一小部分,那麼肯定會有很多的人投身到這個命題中,對於很多科學家數學家來說,當他們把自己的專業領域完全搞明白之後已經花去了半生的時間,剩餘的時間要做成果,可是這個時候已經大把年紀了,時間精力已經不允許他再做出多大的成就了,這對所有的科學家來說都是個詛咒吧,這個時候那些年紀輕輕的天才顯得是多麼的寶貴啊,試想日後知識繼續擴充,需要學習的越來越多,到時候我們生命的長度還跟得上嗎?我存疑,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工,分的很細很細,每個人只要在自己的領域做出成績就夠了,想懷爾斯哪樣單獨行動做出成就的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了。

       懷爾斯說他之所以會在中年去挑戰費馬大定理是因為小時候與費馬大定理的一次邂逅,因為興趣因為念想才使得他不顧浪費生命的風險去做這麼一件事情。所以說,興趣是多麼重要啊。看玩這本書後,我也想起了小時候當一個卡車司機的夢想,我想好了,日後混的不好就去當卡車司機了,不管這個活兒好不好乾,那是當時十多歲的小孩看著一輛大卡車從面前駛過時的念想,我有責任在必要的時候幫他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