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CHAPTER 9 -Up and Running with TensorFlow part1

CHAPTER 9 -Up and Running with TensorFlow part1

本篇文章是個人翻譯的,如有商業用途,請通知本人謝謝.

創造第一個圖譜,然後執行它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x = tf.Variable(3, name="x")
y = tf.Variable(4, name="y")
f = x*x*y + y + 2

這就是它的一切!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這個程式碼實際上並不執行任何計算,即使它看起來像(尤其是最後一行)。 它只是建立一個計算圖譜。 事實上,變數都沒有初始化.要評估此圖,您需要開啟一個TensorFlow會話並使用它初始化變數並評估f。 TensorFlow會話負責處理在諸如CPU和GPU之類的裝置上的操作並執行它們,並且它保留所有變數值.以下程式碼建立一個會話,初始化變數,並評估,然後f關閉會話(釋放資源):
# way1
sess = tf.Session()
sess.run(x.initializer)
sess.run(y.initializer)
result = sess.run(f)

print(result)
sess.close()

不得不每次重複sess.run()有點麻煩,但幸運的是有一個更好的方法:
#way2
with tf.Session() as sess:
    x.initializer.run()
    y.initializer.run()
    result = f.eval()
print(result)

在with塊中,會話被設定為預設會話。 呼叫x.initializer.run()等效於呼叫tf.get_default_session().run(x.initial), f.eval()等效於呼叫tf.get_default_session()。執行(F)。 這使得程式碼更容易閱讀。 此外,會話在塊的末尾自動關閉。

你可以使用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函式,而不是手動初始化每個變數。 請注意,它實際上沒有立即執行初始化,而是在圖譜中建立一個當程式執行時所有變數都會初始化的節點:

#way3
#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 with tf.Session() as sess:
#     init.run()
#     result = f.eval()
# print(result)

在Jupyter內部或在Python shell中,您可能更喜歡建立一個InteractiveSession。 與常規會話的唯一區別是,當建立InteractiveSession時,它將自動將其自身設定為預設會話,因此您不需要使用模組(但是您需要在完成後手動關閉會話):
#way4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sess = tf.InteractiveSession()
init.run()
result = f.eval()
print(result)
sess.close()
TensorFlow程式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構建計算圖譜(這稱為構造階段),第二部分執行它(這是執行階段)。 建設階段通常構建一個表示ML模型的計算圖譜,然後對其進行訓練,計算。 執行階段通常執行迴圈,重複地評估訓練步驟(例如,每個mini-batch),逐漸改進模型引數。 

管理圖譜

您建立的任何節點都會自動新增到預設圖形中:

>>> x1 = tf.Variable(1)
>>> x1.graph is tf.get_default_graph()
True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很好的,但有時您可能需要管理多個獨立圖形。 您可以通過建立一個新的圖形並暫時將其設定為一個塊中的預設圖形,如下所示:
>>> graph = tf.Graph()
>>> with graph.as_default():
... x2 = tf.Variable(2)
...
>>> x2.graph is graph
True
>>> x2.graph is tf.get_default_graph()
False

在Jupyter(或Python shell)中,通常在實驗時多次執行相同的命令。 因此,您可能會收到包含許多重複節點的預設圖形。 一個解決方案是重新啟動Jupyter核心(或Python shell),但是一個更方便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執行tf.reset_default_graph()來重置預設圖。

節點值的生命週期

評估節點時,TensorFlow會自動確定所依賴的節點集,並首先評估這些節點。 例如,考慮以下程式碼:

# w = tf.constant(3)
# x = w + 2
# y = x + 5
# z = x * 3

# with tf.Session() as sess:
#     print(y.eval())
#     print(z.eval())

首先,這個程式碼定義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圖。然後,它啟動一個會話並執行圖來評估y:TensorFlow自動檢測到y取決於w,這取決於x,所以它首先評估w,然後x,然後y,並返回y的值。最後,程式碼執行圖來評估z。再次,TensorFlow檢測到它必須首先評估w和x。重要的是要注意,它不會重用以前的w和x的評估結果。簡而言之,前面的程式碼評估w和x兩次。
所有節點值都在圖執行之間刪除,除了變數值,由會話跨圖形執行維護(佇列和讀者也保持一些狀態)。變數在其初始化程式執行時啟動其生命週期,並且在會話關閉時結束。
如果要有效地評估y和z,而不像之前的程式碼那樣評估w和x兩次,那麼您必須要求TensorFlow在一個圖形執行中評估y和z,如下面的程式碼所示:

# with tf.Session() as sess:
#     y_val, z_val = sess.run([y, z])
#     print(y_val) # 10
#     print(z_val) # 15
在單程序TensorFlow中,多個會話不共享任何狀態,即使它們重用同一個圖(每個會話都有自己的每個變數的副本)。 在分散式TensorFlow中,變數狀態儲存在伺服器上,而不是在會話中,因此多個會話可以共享相同的變數。

Linear Regression with TensorFlow
TensorFlow操作(也稱為ops)可以採用任意數量的輸入併產生任意數量的輸出。 例如,加法運算和乘法運算都需要兩個輸入併產生一個輸出。 常量和變數不輸入(它們被稱為源操作)。 輸入和輸出是稱為張量的多維陣列(因此稱為“tensor flow”)。 就像NumPy陣列一樣,張量具有型別和形狀。 實際上,在Python API中,張量簡單地由NumPy ndarrays表示。 它們通常包含浮點數,但您也可以使用它們來傳送字串(任意位元組陣列)。

迄今為止的示例,張量只包含單個標量值,但是當然可以對任何形狀的陣列執行計算。例如,以下程式碼操作二維陣列來對加利福尼亞房屋資料集進行線性迴歸(在第2章中介紹)。它從獲取資料集開始;那麼它會向所有訓練例項新增一個額外的偏置輸入特徵(x0 = 1)(它使用NumPy進行,因此立即執行);那麼它建立兩個TensorFlow常數節點X和y來儲存該資料和目標,並且它使用TensorFlow提供的一些矩陣運算來定義theta。這些矩陣函式transpose(),matmul()和matrix_inverse() 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像往常一樣,它們不會立即執行任何計算;相反,它們會在圖形中建立在執行圖形時執行它們的節點。您可以認識到θ的定義對應於方程

最後,程式碼建立asession並使用它來評估theta。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fetch_california_housing
housing = fetch_california_housing()
m, n = housing.data.shape
#np.c_按colunm來組合array
housing_data_plus_bias = np.c_[np.ones((m, 1)), housing.data]

X = tf.constant(housing_data_plus_bias, dtype=tf.float32, name="X")
y = tf.constant(housing.target.reshape(-1, 1), dtype=tf.float32, name="y")
XT = tf.transpose(X)
theta = tf.matmul(tf.matmul(tf.matrix_inverse(tf.matmul(XT, X)), XT), y)
with tf.Session() as sess:
    theta_value = theta.eval()
print(theta_value)
該程式碼的主要優點是直接使用NumPy計算正態方程式,如果您有一個(如果您安裝了支援GPU的TensorFlow,則TensorFlow將自動執行在GPU卡上),請參閱第12章瞭解更多詳細資訊)

其實這裡就是用最小二乘法算θ

實現梯度下降

讓我們嘗試使用批量梯度下降(在第4章中介紹),而不是普通方程。 首先,我們將通過手動計算梯度來實現,然後我們將使用TensorFlow的自動擴充套件功能來使TensorFlow自動計算梯度,最後我們將使用幾個TensorFlow的優化器。

當使用梯度下降時,請記住,首先要對輸入特徵向量進行歸一化,否則訓練可能要慢得多。 您可以使用TensorFlow,NumPy,ScikitLearn的StandardScaler或您喜歡的任何其他解決方案。 以下程式碼假定此規範化已經完成。

手動計算漸變
以下程式碼應該是相當不言自明的,除了幾個新元素:
•random_uniform()函式在圖形中建立一個節點,它將生成包含隨機值的張量,給定其形狀和值範圍,就像NumPy的rand()函式一樣。
•assign()函式建立一個將為變數分配一個新值的節點。 在這種情況下,它實現了批次梯度下降步驟θ(next step)=θ-η∇θMSE(θ)。

•主迴圈一次又一次(n_epochs次)執行訓練步驟,每100次迭代都打印出當前均方誤差(mse)。 你應該看到MSE在每次迭代中都會下降。

housing = fetch_california_housing()
m, n = housing.data.shape
m, n = housing.data.shape
#np.c_按colunm來組合array
housing_data_plus_bias = np.c_[np.ones((m, 1)), housing.data]
scaled_housing_data_plus_bias = scale(housing_data_plus_bias)
n_epochs = 1000
learning_rate = 0.01
X = tf.constant(scaled_housing_data_plus_bias, dtype=tf.float32, name="X")
y = tf.constant(housing.target.reshape(-1, 1), dtype=tf.float32, name="y")
theta = tf.Variable(tf.random_uniform([n + 1, 1], -1.0, 1.0), name="theta")
y_pred = tf.matmul(X, theta, name="predictions")
error = y_pred - y
mse = tf.reduce_mean(tf.square(error), name="mse")
gradients = 2/m * tf.matmul(tf.transpose(X), error)
training_op = tf.assign(theta, theta - learning_rate * gradients)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ess.run(init)
    for epoch in range(n_epochs):
        if epoch % 100 == 0:
            print("Epoch", epoch, "MSE =", mse.eval())
        sess.run(training_op)
    best_theta = theta.eval()

Using autodiff

上述程式碼執行的不錯,但它需要從數學上損失成本函式(MSE)的梯度。 線上性迴歸的情況下,這是相當容易的,但是如果你必須用深層神經網路來做這個事情,你會感到頭痛:這將是乏味和容易出錯的。 您可以使用symbolic di‰erentiation來為您自動找到偏導數的方程式,但結果程式碼不一定非常有效。

為了理解為什麼,考慮函式f(x)= exp(exp(exp(x)))。 如果你知道微積分,你可以計算出它的導數f'(x)= exp(x)×exp(exp(x))×exp(exp(exp(x)))。如果您按照普通的計算方式分別去寫f(x)和f'(x),您的程式碼將不會如此有效。 一個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寫一個首先計算exp(x),然後exp(exp(x)),然後exp(exp(exp(x)))的函式,並返回所有三個。這給你直接(第三項)f(x),如果你需要派生,你可以把這三個子式相乘,你就完成了。 通過傳統的方法,您不得不將exp函式呼叫9次來計算f(x)和f'(x)。 使用這種方法,你只需要呼叫它三次。

當您的功能由某些任意程式碼定義時,它會變得更糟。 你可以找到方程(或程式碼)來計算以下函式的偏導數?
提示:不要嘗試。

def my_func(a, b):
    z = 0
    for i in range(100):
    z = a * np.cos(z + i) + z * np.sin(b - i)
    return z

幸運的是,TensorFlow的自動計算梯度功能可以計算這個公式:它可以自動高效地為您梯度的計算。 只需用以下一行替換上一節中程式碼的gradients = ... 行,程式碼將繼續工作正常:
gradients = tf.gradients(mse, [theta])[0]
gradients()函式使用一個op(在這種情況下是mse)和一個變數列表(在這種情況下只是theta),它建立一個ops列表(每個變數一個)來計算op的梯度變數。 因此,梯度節點將計算MSE相對於theta的梯度向量。

自動計算梯度有四種主要方法。 它們總結在表9-2中。 TensorFlow使用反向模式,這是完美的(高效和準確),當有很多輸入和少量的輸出,如通常在神經網路的情況。 它只是在n(outputs) + 1圖遍歷中計算所有輸出的偏導數。

使用優化器

所以TensorFlow為您計算梯度。 但它還有更好的方法:它還提供了一些可以直接使用的優化器,包括梯度下降優化器。您可以使用以下程式碼簡單地替換以前的gradients = ...  和training_op = ...行,並且一切都將正常工作:

optimizer = tf.train.GradientDescentOptimizer(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
training_op = optimizer.minimize(mse)
如果要使用其他型別的優化器,則只需要更改一行。 例如,您可以通過定義優化器來使用動量優化器(通常會比漸變漸變收斂得快得多;參見第11章)
optimizer = tf.train.MomentumOptimizer(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
                                        momentum=0.9)

將資料提供給訓練演算法

我們嘗試修改以前的程式碼來實現小批量梯度(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下降。 為此,我們需要一種在每次迭代時用下一個小批量替換X和Y的方法。 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佔位符節點(placeholder)。 這些節點是特別的,因為它們實際上並不執行任何計算,只是輸出您在執行時輸出的資料。 它們通常用於在培訓期間將訓練資料傳遞TensorFlow。 如果在執行時沒有為佔位符指定值,則會收到異常。

要建立佔位符節點,您必須呼叫placeholder() 函式並指定輸出張量的資料型別。 或者,您還可以指定其形狀,如果要強制執行。 如果指定維度為“None”,則表示“任何大小”。例如,以下程式碼建立一個佔位符節點A,還有一個節點B = A + 5.當我們評估B時,我們將一個feed_dict傳遞給eval ()方法指定A的值。注意,A必須具有2級(即它必須是二維的),並且必須有三列(否則引發異常),但它可以有任意數量的行。

>>> A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shape=(None, 3))
>>> B = A + 5
>>> with tf.Session() as sess:
... B_val_1 = B.eval(feed_dict={A: [[1, 2, 3]]})
... B_val_2 = B.eval(feed_dict={A: [[4, 5, 6], [7, 8, 9]]})
...
>>> print(B_val_1)
[[ 6. 7. 8.]]
>>> print(B_val_2)
[[ 9. 10. 11.]
[ 12. 13. 14.]]
您實際上可以提供任何操作的輸出,而不僅僅是佔位符。 在這種情況下,TensorFlow不會嘗試評估這些操作; 它使用您提供的值。

要實現小批量漸變下降,我們只需稍微調整現有的程式碼。 首先更改X和Y的定義,使其佔位符節點:

X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shape=(None, n + 1), name="X")
y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shape=(None, 1), name="y")
然後定義批量大小並計算總批次數:
batch_size = 100
n_batches = int(np.ceil(m / batch_size))
最後,在執行階段,逐個獲取小批量,然後在評估依賴於X和y的值的任何一個節點時,通過feed_dict提供X和y的值。
def fetch_batch(epoch, batch_index, batch_size):
    [...] # load the data from disk
    return X_batch, y_batch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ess.run(init)

    for epoch in range(n_epochs):
        for batch_index in range(n_batches):
            X_batch, y_batch = fetch_batch(epoch, batch_index, batch_size)
            sess.run(training_op, feed_dict={X: X_batch, y: y_batch})
    best_theta = theta.eval()

在評估theta時,我們不需要傳遞X和y的值,因為它不依賴於它們。

MINI-BATCH完整程式碼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fetch_california_housing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housing = fetch_california_housing()
m, n = housing.data.shape
print("資料集:{}行,{}列".format(m,n))
housing_data_plus_bias = np.c_[np.ones((m, 1)), housing.data]
scaler = StandardScaler()
scaled_housing_data = scaler.fit_transform(housing.data)
scaled_housing_data_plus_bias = np.c_[np.ones((m, 1)), scaled_housing_data]

n_epochs = 1000
learning_rate = 0.01

X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shape=(None, n + 1), name="X")
y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shape=(None, 1), name="y")
theta = tf.Variable(tf.random_uniform([n + 1, 1], -1.0, 1.0, seed=42), name="theta")
y_pred = tf.matmul(X, theta, name="predictions")
error = y_pred - y
mse = tf.reduce_mean(tf.square(error), name="mse")
optimizer = tf.train.GradientDescentOptimizer(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
training_op = optimizer.minimize(mse)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n_epochs = 10
batch_size = 100
n_batches = int(np.ceil(m / batch_size)) #ceil()方法返回x的值上限 - 不小於x的最小整數。

def fetch_batch(epoch, batch_index, batch_size):
    know = np.random.seed(epoch * n_batches + batch_index)  # not shown in the book
    print("我是know:",know)
    indices = np.random.randint(m, size=batch_size)  # not shown
    X_batch = scaled_housing_data_plus_bias[indices] # not shown
    y_batch = housing.target.reshape(-1, 1)[indices] # not shown
    return X_batch, y_batch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ess.run(init)

    for epoch in range(n_epochs):
        for batch_index in range(n_batches):
            X_batch, y_batch = fetch_batch(epoch, batch_index, batch_size)
            sess.run(training_op, feed_dict={X: X_batch, y: y_batch})

    best_theta = theta.eval()

print(best_th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