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網易產品面試總結

網易產品面試總結

原貼地址:http://www.woshipm.com/pmd/170822.html

人總會在失敗中前進,每一次失敗後的總結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此時屋外下著小雨,氣溫有點低。杭州的天像個娃娃臉,總是晴雨難測,也像極了我最近的心情。坐在青旅的大廳裡,回憶前段時間的種種,感覺如夢一般。今天伴著小雨在通往西湖的路上思考了一個小時,重新審視了自己當初的決定,總結了昨天面試的收穫。最大的收穫就是:不忘初心,保持敬畏

之前自己對產品經理雖然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昨天跟兩位面試前輩的談話讓我重新認識到產品經理(或產品實習生)的核心能力。

在我的認知裡產品經理從最初的功能發開者變為問題解決者,但卻依然忽略了它的基礎和核心----理解需求。

對需求的理解是產品經理的基礎,但也最能體現一個產品經理的能力,能否一眼看透使用者的需求決定了產品在之後生命週期中能否走的更遠。

總結昨天的面試過程,我混淆了需求理解與功能之間的關係,更多是給出功能解決方案或淺層的需求理解,給人印象可能會是一個好的功能開發者但不能把握核心需求,這是產品經理的硬傷。

再者,兩位面試官都提到了“為什麼想要成為產品經理?”對自己的回答依然不滿意,總結原因是:過多的相信技巧,忘記了初心。

在此我要強烈吐槽一下寫面經的人尤其是寫技巧類的(包括我),千萬不要被那些“過來人”的經驗牽著鼻子走,想一下當初為什麼對這份職業義無反顧。

自己總結一下當初想成為產品經理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喜歡從系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會考慮到價值鏈的上下游,不至於讓自己陷入以偏概全的境地。
  2. 享受將自己的想法落地的快感,每個產品經理都有一雙上帝之手。
  3. 喜歡心理學,對人的研究永遠沒有止境。

嗯,雖然心情很沉重但讓我重新找到了初心。

content0202-1

再次思考了昨天面試官問的幾個問題後發現,其實使用者最本質的需求依然逃不過對心理的研究。社交、自我提升、興趣······所有的功能設計需建立在對底層需求的理解基礎之上,而後才是solver。

最後問了面試官一個問題:對使用者心理模型和場景如何更好地理解。答曰:天賦或者經驗。現實就是這麼殘忍,大部分人與天賦無緣,但又有幾人是真正去提前做準備增加經驗呢?最可怕的會是那些比你聰明依然比你努力的人,這些人會是BAT需要的人才。

面試的三個終極問題,日後不再寫面經,免得誤人子弟:

  • 你為什麼想要做xx崗位?
  • 你為這個目標做了哪些事情?
  • 請展示出你的天賦?

日後會嚴格要求自己,不做“半瓶先生”,解決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產品經理。思想上的懶惰比行為上的懶惰更可怕。